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学本学期讲授元明清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体裁的纷繁,流派的众多,作品的丰富,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  相似文献   

2.
元代文论家从哲学高度对文学本体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文学本于“理”和本于“气”两种文学本体论,这成为考察元代文学思潮不可回避的一个既复杂又重要的问题。元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也深化了对这一文学基本问题的认识,在元代,文学“气”本论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且形成了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在中国文论史上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魏晋六朝是中国美学思想发展历程上最富艺术精神的转折点,在此阶段内,文学艺术各领域都取得了空前繁荣的艺术创作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与魏晋士人生存境遇的变迁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六朝美学思想发展历程的细致梳理,进一步厘清士人心态对于文学审美趋向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胡适的文学进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文学进化论的理论基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运用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来审视中国文学的发展,指出文学“随时代而变迁”,所以“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胡适的文学进化论不但高度重视文学形式和语言工具的发展变迁,而且充分强调文学的内容也是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的一种记载,反映时代的社会生活,奠定了新文学的写实主义基础。胡适同时还从文学进化论的立场出发,提出了文学革命的思想主张,认为白话文学是文言文学的进化,必定优于文言文学,从而替代文言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正宗,催生了新文学。  相似文献   

5.
元代文学具有中国文学史上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群体。元代文学的特色之一,是不同民族的文学家使用母语以外的汉语进行文学创作,形成双语文学现象。元代双语文学现象与双语文学家的出现,是社会和谐因素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从元代开始,来自北庭而在江苏落地生根的双语文学家族,如定居如皋的不花帖木儿家族(冒氏)、定居溧阳的楔氏等。蒙古别不花家族的不花帖木儿在诗歌创作方面有一定成就,高昌回鹘的锲氏文学家族先后出现了侯玉立、俟逊等诗文作家,为古代多民族文学格局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元代文学和地域文化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元代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元代边塞诗的畛域亦应做出新的界定。由于元代政权的独特性,元代的边塞诗较之前代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与民族特色:在古代边塞诗之上首创以组诗形式描绘同一地域不同景致的崭新格局;在地域的表现范围上也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其艺术风格趋向于清新质朴、平和自然。元代边塞诗以其独特的体貌特征,成为中国古代边塞诗发展之上的桥梁与纽带。  相似文献   

7.
元代文学元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面貌全新的阶段.具有高度的民主精神和战斗精神的杂剧全面繁荣,冲击了正统诗、词、散文的地位。杂剧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文学学习的重点是关汉卿的杂剧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概说“概说”部分概括介绍了元代社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情况;介绍了元代文学的基本情况.一、元代社会的性质。二、元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对文学的影响。三、元代文学的总体特征:1.在元代,戏剧、散曲、小说得以长足发展,逐渐取代了诗词散文而占据了文坛的主要地位。2.诗、词、散文似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成就自不能比于唐宋,却保存了传统文学样式的种子,为明代的诗文起了一个开路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体裁的纷繁,流派的众多,作品的丰富,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体裁的纷繁,流派的众多,作品的丰富,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学本学期讲授元明清文学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 ,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 ,体裁的纷繁 ,流派的众多 ,作品的丰富 ,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 ,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 ,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 ,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崇高地位。南戏的创作也比较兴盛 ,出现了一些影响深远的作品。如果说元代戏剧创作繁荣而小说还显得较为薄弱 ,从元末明初开始 ,特别是明中叶以后 ,小说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学本学期讲授元明清文学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 ,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 ,体裁的纷繁 ,流派的众多 ,作品的丰富 ,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 ,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 ,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 ,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崇高地位。南戏的创作也比较兴盛 ,出现了一些影响深远的作品。如果说元代戏剧创作繁荣而小说还显得较为薄弱 ,从元末明初开始 ,特别是明中叶以后 ,小说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学本学期讲授元明清文学,使用的仍是1987年制定的教学大纲以及据此编制的文字教材和电视课程,总的教学要求也没有新的变化。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体裁的纷繁,流派的众多,作品的丰富,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崇高地位。南戏的创作也比较兴盛,出现了一些影响深远的作品。如果说元代戏剧创作繁荣而小说还显得较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是各兄弟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的融合促进了文学的繁荣,这种情况尤以元代为最。 追随中国文学发展的足迹来到元代,我们会发现一种前所未有的景观:大批卓越的西域少数民族诗人登上文学圣坛,他们用汉语进行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众多昭炳千古的辞章。清代学人顾嗣立是这样描述的:“有元之兴,西北子弟,尽为横经,涵养既深,异才并出”。元代勃兴的新体诗歌——散曲的创作,就呈现出这种空前的盛况。  相似文献   

14.
元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面貌全新的阶段。具有高度的民主精神和战斗精神的杂剧全面繁荣,冲击了诗文的正统地位.杂剧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诗、词、散文等文学样式在元代相对衰微。元代文学的学习重点是关汉卿的杂剧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概说这一部分概括地介绍了元代社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基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文学的形态正发生整体性变迁,网络电影是未来文学的主流形态,创作网站是文学爱好者的软件基地,作者趋向全民化,想象是未来文学的主要魅力,文学欣赏走向立体化、全能化,当前文学经由四个步骤而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6.
俗文学的一面旗帜──对关汉卿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俗文学的一面旗帜──对关汉卿的再认识杨有山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有两个转折时期特别令人瞩目。一是魏晋时期,标志着文学挣脱政治的束缚而走向“自觉”,“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①展示了作家的主体意识和文学的审美特性。二是元代,文学经历了由“雅”...  相似文献   

17.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地也有一地之文学。燕赵文学滥觞于先秦,在魏晋北朝进入勃发期,隋唐和元代是两个鼎盛期,明清两朝借帝都腹地之利持续发展,为踵武期。对燕赵古代文学发展史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为"燕赵文化"提供更为生动清晰的面貌和更真实厚重的内涵,并有助于揭示地域文学的兴衰流变与社会背景、历史地理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有助于深入、完整地呈现中国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行省制度自元代以来已在中国施行700余年,对中国的政治生活和民众心理产生了严重影响。故考察该制度的产生确立过程及变迁对于认识今天我们自身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元代入主中原,面临着极其棘手的问题,即如何治理如此庞大的帝国和如此众多而又发展水平远高于其自身...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体裁的纷繁,流派的众多,作品的丰富,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崇高的地位。南戏的创作也比较兴盛,出现了一些影响深远的作品。如果说元代戏剧创作繁荣而小说还显得较为薄弱,从元末明开始,特别是明中叶以后,小说和戏剧就都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发展到元代,出现了翻天复地的变化,诗歌、散文等正统文学的地位发生了动摇,而以杂剧为主的“俗文学”却兴盛起来。元杂剧或称杂剧,或称乐府,或称传奇,名称不一。据史料记载,元杂剧见诸书面的作品约有五百多种,现存一百多种(1)。浏览元杂剧这一文学发展的新高峰,我们深深感悟到:这是一面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多棱镜,折射着那一时代艰难跋涉的文人所特有的多重性创作心态,蔚集着前人文学艺术之大成所拓展出的多元化表现新领域。从而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多”奇观。一、社会生活的多棱镜元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畸形的社会时代。一方面,元蒙统治者破坏了农耕生产方式,一度把田地荒废为牧场,甚至在农业和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