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陈(今河南淮阳一带)是中华人文始祖太昊吴伏羲氏仰观俯察、开物成务,又是神农继起,教民稼穑,开辟远古农业的地方。至今,在太昊故都的废墟上仍散留着许多远古时代的文化遗存。据考,大汶口文化为少昊氏部族所创造,又太昊在前,少昊在后,并且二者同为东夷部落的先祖;至少昊强盛之时,太昊已经衰落。所以,在大汶口文化强盛之前早已相当发达,乃至衰落的贾湖类文化,则为太昊伏羲氏所创。太昊伏羲文化为大汶口文化之源;古陈是中华古老文明的摇篮,又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所记栽的中国早期历史是可信的,在五帝时代以前还应有一个伏羲时代.太昊伏羲氏对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贡献是制嫁娶、正姓氏,使中华民族的婚姻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考古资料和文献记栽来看,河南应是最早实行族外婚制的地区,同时也是中国姓氏制度的起源地.  相似文献   

3.
太昊伏羲陵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位于黄淮平原中心的淮阳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历史,我国“三皇”之一的太昊伏羲就曾建都于此。伏羲死后就葬在淮阳(古宛丘)——今天伏羲陵所在地。  相似文献   

4.
论伏羲文化对我国中医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皇五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居神农、皇帝之前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先祖。伏羲文化博大精深,对我国的民族文化、数学、历法学、地理学等都有深远影响。其中,“伏羲八卦”,“伏羲制九针”是伏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中医学有深远影响,为我国的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淮阳为羲皇故都,因人祖伏羲在此定都并创建华夏文明,形成了独特的龙文化。在淮阳,龙是指人祖伏羲本身,他是龙的化身,人们祭祀伏羲时即认为伏羲就是龙,这体现在官方祭祀与民间祭祀两方面。淮阳龙文化虽历经千年,仍焕发着新鲜活力,影响着一代代华夏儿女。今天,作为本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继续展示着它的号召力、凝聚力,并与时俱进,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龙文化与伏羲文化一样,已然成为了本地的徽识。  相似文献   

6.
第一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一、单项选择题陇原大地记载着华夏文明发展的不朽历史:相传,人类始祖伏羲是甘肃天水人,他教会了人们织网渔猎、驯养牲畜,画八卦、刻文字代替“结绳记事”;甘肃也是轩辕黄帝“十九年令行天下”和炎帝“始制耒耢,教民务农”的地方;周人和秦人的祖先发端  相似文献   

7.
一 华夏文明是中华文化最主要的源头,华夏文明的代表人物是黄帝。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是上古时代活动在黄河中游的部落领袖。当时黄河中游各部落大多处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时期,而轩辕统领的部落最早过渡到父系氏族制时期。相传轩辕修德振兵,建立了强大的军事部落联盟,因此各部诸侯敬奉他为天子,尊称他为黄帝。  相似文献   

8.
太昊伏羲考辨--兼及古史帝王世系研究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伏羲在神话传说中的遗存、传世文献的记载及其在上古帝王世系中地位确立过程可以看出,伏羲的原型是宇宙本原起始的意象和观念,伏羲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神到帝的演变,是古代人们历史意识不断丰富的结果.西汉刘歆根据人们历史意识的发展,从政治需要出发,以新五德终始说将伏羲附援于太昊,重新排定古史帝王世系,确立了太昊伏羲"百王之先"的地位.对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古史帝王世系,应参照考辨,去伪存真,澄清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9.
远古时,东夷族的太昊、少昊和蚩尤部落联盟,在涿鹿败于华夏族的黄帝、炎帝部落联盟后,未与华夏族融合的东夷三古帝苗裔,遂先后向西、向南迁徙。南迁三苗裔又继前联盟,并以太昊裔盘瓠为总领(王),后又共尊为祖。盘瓠属下有盘、蓝、雷(婿姓钟)四姓。其中,盘姓出自奉龙为图腾的太吴、属瑶族,雷姓出自奉牛(后又有枫)为图腾的蚩尤、属苗族...  相似文献   

10.
民族先祖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也是神圣血缘观念的具体表现。一般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黄”,但炎帝、黄帝同属华夏一族,而中华民族是多民族汇聚而成的,所以,这种认定未必全面。伏羲为三皇之首,与炎黄相比,伏羲传说流传范围广,影响面大。伏羲是人们历经千百年反复审慎地选择而确立并公认了的民族血缘先祖和文化始祖。在选择和确认过程中,又逐渐把众多的勋业归加在他身上,使之终于成为民族共同心理、共同文化的总代表,并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伏羲还赋予我们民族以总徽号——龙。  相似文献   

11.
在广阔的豫东平原,有一块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陈州(即今淮阳)。相传,淮阳古称宛丘,是人类祖先伏羲氏定都之地。城北一、二里处,耸立着一座高达二十余丈,周长四十五丈,上园下方的土丘,这就是太昊伏羲之陵。陵前殿阁巍巍,金碧辉煌,系太昊陵庙。太昊陵始建何代,已无可查考。但据陈州府志和有关史籍记载,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来陈讲学时,已见伏羲陵墓。1988年农历七月十九日,生活在台北的龙的传人曾于伏羲庙举行中华文化始祖太吴伏羲6466年秋季飞升大典。所以太昊伏羲有史甚早。淮阳一带广泛流传着伏羲与女娲兄妹石媒成婚,繁衍人类的传说。这里自古及今,每到农历二月初二,朝祖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进太昊陵,南船北马,不可胜数,香火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援引大量古文献 ,结合近人研究成果 ,认为史前时代的泰山实为华夏族的最早发祥地。史前泰山浓缩了华夏文明最精粹的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 ,泰山实为中华民族的祖根之山、母亲之山  相似文献   

13.
伏羲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传说、各种文献记载及相关地下考古资料看,伏羲不是神。伏羲与太昊原本为一人,是远古东夷“龙”崇拜部族的首领,他是由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度时期的即被称为“人文初祖”、“百王之先”的代表人物,是中华文明的始祖。  相似文献   

14.
华夏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其中,古代岷江上游是古羌江源文明的核心区域,也是华夏文明具有奠基性的发祥地。大禹作为华夏人文初祖,是开启华夏文明的标志性人物。将大禹作为研究主题,对进一步理解与阐释华夏文明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本文就上古族群互动、禹生石纽、禹兴西羌三个方面,探析古羌江源文明之于华夏文明的关系和作用,继而进一步揭示炎黄同祖、文化同根、华夏一家等问题,最后对研究大禹、研究华夏文明提出一些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华夏子孙”的提法最符合中华民族的实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第一位有名有姓的祖先是华胥。华胥即华夏,即中华。女娲、伏羲、炎帝、黄帝、蚩尤诸祖均不其后。从中华民族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看,“华夏子孙”的提法比“炎黄子孙”、“炎黄蚩尤子孙”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与更强的生命力,最符合中华民族的实际。  相似文献   

16.
<正>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素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美誉的河南省周口市,有天下第一陵之称的"太昊伏羲陵"、女娲城、盘古寨、太清宫、袁世凯故居等人文景观。2001年4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为周口市唯一一所市属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现有中州、开元、文昌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655亩,总建  相似文献   

17.
桑敬民 《文教资料》2006,(28):18-22
一、“一画开天”话《河图》黑格尔讲:“中国哲学拿‘一’做基础。”中国为什么会拿“一”做基础呢?这就得归结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易经》的创始人是伏羲。他创阴阳;画八卦;提出五行相生相克的学说。他又创造了表达阴阳的符号。这个符号就表示为--(阴)、—(阳)。由于先画阳爻“一”。正是这个阳爻的“一”画。就称之为“一”。这个“一”就成为中国最早的符号,最早的文字,最早的图画,最早的哲学,最早的文化思想。可以说,“一”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源泉。(一)学易之源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上学时,老师讲到《易经》,只是简…  相似文献   

18.
李辉  杨鹏禄 《陕西教育》2008,(10):91-91
中华民族始祖黄帝陵寝——黄帝陵坐落于桥山之颠、沮河北畔,承载着华夏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新龙乡人杰地灵,中华儿女同根同祖的民族热忱在这里燃烧一就在这人文圣地、青山绿水间,一颗集结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于一身的教育之“星”正在冉冉升起,这就是陕西省标准化高中——黄陵中学,建校85年来,孜孜以求的黄中人传承古老华夏文明,发扬现代延安精神,形成了艰苦奋斗、勇于拼搏、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淡泊名利的学校精神,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雷泽在濮阳一带,华胥氏在此履龙大脚印而生伏羲,伏羲是龙的第一传人。华胥氏有可能就是赫胥氏,濮阳一带早在东汉就有相关遗迹和传说。从天文学、考古学、古人类学及古籍记述分析,西水坡龙虎大墓墓主人应是伏羲,龙虎墓是中国最早的真身王陵,是中华民族第一祖陵圣地。  相似文献   

20.
<正>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素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美誉的河南省周口市,有天下第一陵之称的"太昊伏羲陵"、女娲城、盘古寨、太清宫、袁世凯故居等人文景观。2001年4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为周口市唯一一所市属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现有中州、开元、文昌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655亩,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8亿元,教学仪器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