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是同学心目中的“坏孩子”,乱吐口水,随便打骂同学;他是老师心目中的“问题”学生,上课坐不端正,说小话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与老师打架……
  从一年级始,小杰便是办公室里的“常客”。待到二年级我接手时,便有些先入为主:每当小杰跟同学打闹犯错,我先“请”到办公室来的,必定是他。  相似文献   

2.
在许多史学工作者的心目中,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总统是“窃取”政权,“窃取革命果实”。本文认为这一结论过于简单,并以事实阐明:袁世凯迫清帝退位,完全符合民族主义反满兴汉之宗旨;他取代孙中山是形势的发展结果,不为“窃取”。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 ,人们很难把“君”与“国”严格区分开来 ,因此 ,古代封建社会的爱国主义者们 ,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 ,往往把“忠君”当作“爱国” ,把“勤王”当作“救国” ,岳飞在宋金战争时期的“忠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爱国” ,他献身赵宋政权就是为了“救国”。岳飞“忠君”思想的形成 ,与他童年时代就打上“三纲五常”烙印和赵构对他的提拔重用密切相关 ,岳飞的“爱国”思想是对他心目中的祖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深厚的感情。而且是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始终没有改变 ;岳飞是既“忠君”又“爱国” ,并非那种只知有君、不知有国…  相似文献   

4.
王聚元 《学语文》2005,(4):48-48,47
在人们心目中,尤其在古人心目中,方位词从来就不仅仅是空问概念,而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东”“西”“南”“北”“中”无不如此。本文说的是“南”与“北”。  相似文献   

5.
周咏霖 《新作文》2013,(12):22-22
你们班有“帅”老师吗?你们心目中的“帅”老师是谁呢?我们班的“帅”老师可是大家都认识的。你猜是谁?他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范老师。  相似文献   

6.
孩子的一个小小的“发现”,都是通过他自己的细心观察所获得的。这一小小的“发现”在孩子的心目中比发现沙漠中的“绿洲”还要可贵。父母们要珍视孩子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谭鑫是学校的大队长,瘦瘦小小,一双眼睛总是笑意盈盈。他乐于助人,事事敢为人先,在学校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支持率。队员们都把他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派”。  相似文献   

8.
我爸爸是学校的教导主任,胖胖的,常戴一副近视眼镜。在同学们心目中,他是很受欢迎的“大肚子老师”。胖子爸爸不爱体育运动。我每次劝爸爸多运动运动,他总是笑笑。“运动?运动有很多方式嘛!”  相似文献   

9.
所谓差生,是特指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或智力水平偏低的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他们是不可雕琢的“朽木”;在班主任的心目中,他们是沉重的“包袱”;在同学的心目中,他们是“害群之马”。因此,平时他们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关心和温暖,更多得到的只是冷落、鄙视,甚至是嘲讽和指责。久而久之,这些学生造成了妄自菲薄,自觉低人一等的畸形发展心理,身心健康受到极大摧残。 造成“差生”的罪魁祸首就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严重违背教育规律,排斥学生个体差异性,用唯一的标准──分数来衡量数以亿计的学生,并以此将学生无情地划分为“优…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任教师,而我一直觉得他应该成为学生心目中最优秀教师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1.
今年年中,美国人评选出了心目中的“十大文化偶像”,其评选标准是:只要提到他或她的名字,人们就会联想到美国;不管人们喜欢还是憎恨,在其他国家的人眼里,他们都代表着美国。最终入选“十大文化偶像”的人物是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好莱坞著名影星玛  相似文献   

12.
“独化论”是郭象玄学思想的个性特征,一般认为成玄英也是这一论点的赞同与继承。实际上,成玄英与郭象对“独化”的认识是有根本区别的,郭象是崇有派玄学家,否认“道”的存在与功用是其旨,他的“独化”指是的万事万物的一种生化动态过程;成玄英是道教学,崇“无”、崇“道”是其根本信仰,他心目中的“独化”指是一种境界、一种力量,也可以说是“道”的功用与化身。  相似文献   

13.
为人谁不想为自己树立威信.因有威信者受人尊重。受尊重的人不但随时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而且还有利于工作。所为的威信就是人们常说的.这个人具有一定的“魅力”。尤其是人民教师.要承担“偶像”、“良师”、“益友”的多重角色,更要有这样的“魅力”.因为三尺讲台的位置不足那么容易站的。如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没有“魅力”,五十分钟的课堂.学生就如一天之长,甚至十分反感。平时在校我们发现,如果学生任性起来。没有“魅力”的教师,有可能无法控制局而。甚至会束手无策地怕起学生来。如果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有“魅力”,学生会自然服从他、尊重他、协助他.  相似文献   

14.
李闯 《湖南教育》2008,(5):38-39
在人们的心目中,陶潜是一位超脱红尘的“田园诗人”“隐逸高士”。他41岁弃官归隐,躬耕垄亩,用诗歌描写田园风光,吟咏劳动生活。“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高洁心灵的真实写照。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田园诗才是渊明的独创,他到底还是‘隐逸诗人之宗’,钟嵘的评语没有错。”(《陶诗的深度》)这几乎成了历史公论。  相似文献   

15.
“义方”杯“我心目中的教师”征文活动历时大半年,如今落下帷幕了。自2007年10月发出征稿启事,至今年4月底截稿,本刊共收到征文来稿超过2000篇;而获采用,最后发表在本年度《教师博览》第1期至第7期“征文”栏目上的文章,只有21篇。前一个数字,一方面表明了读者对征文主题的认可——对“我心目中的教师”,教师朋友们显然“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孔明始终被看成是封建时代的忠贞与智慧的典型。“诗圣”杜甫曾以“诸葛大名垂宇宙”,来形容他的声誉,并颂扬他为“万古云霄一羽毛”。本文不拟对孔明的形象作全面的分析和论述,只想对《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一章作些分析,通过这一精彩片断,剖析一下孔明“神机妙  相似文献   

17.
“下里巴人”辨——毛泽东大众文学观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延安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说起了“下里巴人”,表达了他关于大众文学的观点。在他的心目中,大众文学和精英文学一样,都是文学品种。他认为:我们既需要“高级”的大众文学,同时也需要“低级”的大众文学。他告诫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引导大众文学汲取精英文学的精华,沿着从“低”到“高”的道路前进,而不是蔑视和摒弃它,或者把它引上精英文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马太福音》第20章有这样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就是众所周知的“马太效应”的代表格言。在教育工作中,不难发现“马太效应”的现象,其具体表现是:“好生好对待,差生差对待。”稍加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事实。学生A在校品学兼优,学校的表彰会,无论类型,规模,都有A的名字。因此,在学校,领导称赞,老师表扬,班主任更视为掌上明珠,家庭也给予夸奖和奖励。这是“优等生”(实际上应该说是先进生)的待遇。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差等生”(实际上应该说是后进生…  相似文献   

19.
陈桂生 《教育文汇》2003,(7):14-15,60
几名小学生自编自演一个小品。它的情节是:有一个小学生随便把易拉罐扔在地上,一位老伯伯走来,对他说:“不可乱扔垃圾”。这个学生二话不说,拾起易拉罐。等老伯伯走后,他又把易拉罐扔在地上当球踢,又遇到警察叔叔,同样,二话不说,乖乖地把易拉罐捡起来,过后又扔在地上;迎面走来一位像是老师的人,这个学生不等他开口,就抢先说:“老师,请你不要多说了,你要讲什么,我都知道,我把易拉罐丢进垃圾箱就是了。”这个小品的主题是“不乱扔垃圾”。但有意思的是,这个小品无意中表露了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教师是唠唠叨叨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李霖涛 《班主任》2010,(6):26-27
“豪哥”,学名刘子豪,乃本人弟子,成绩平平,但是平平的学习成绩丝毫没有影响他在同学、老师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因为他的性格豪爽、心地善良、热心助人在班里乃至全校都是出了名的。每每有人或热情、或懊恼、或无助地大喊“豪哥”之时,子豪都会大大方方回一句:“有何贵干?”子豪成长为这么阳光的孩子,说起来,也是有段故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