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成立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广东省高教厅,有关高等学校:为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两课”)教学的宏观管理,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对“两课”教学改...  相似文献   

2.
“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它们在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多的学时数,其作用是什么?在高等教育整体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两课”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变化,改革“两课”教学?这些都是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一、“两课”的地位和作用高等学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不可或缺的。对青年学生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有人…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校的“两课”(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下同)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把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管理机构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管理机构合并,而且是“实质性”合并。另一方面,理论上存在这样的导向:把高校思想品德课变为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课、实践课,即把思想品德课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附属课。上述问题的本质是把“两课”变成“一课”。本文仅就这两方面问题谈一些看法,以供参考。一、关于“两课”教学管理机构的“实质性”合并问题近年来这种“两课”教学机构的“实质性”合并,主要…  相似文献   

4.
成功的尝试可喜的效果──全国省级党政教育主管部门指导和推动“两课”改革与建设纪实白榕近些年来,国家教委为加强对高等学校“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领导和指导,开始稳步探索建立国家教委和省级党政教育领导部门对高校“两课”教学改革和...  相似文献   

5.
“两课”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等院校开设 的大学生必修课,它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 品德课”组成。高校“两课”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两课”教育教学质量和 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我  相似文献   

6.
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五个关系辽宁省教委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课程设计课题组①关键词:两课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在高校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课”...  相似文献   

7.
创新:"两课"改革的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的“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改革 ,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 ,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近些年来 ,全国各高等学校在深化“两课”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 ,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 ,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 ,“两课”的教育教学如何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使其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是当前我国高等学校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因此创新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一、体制创新 :“两课”改革的前提高等学校的“两课”管理体制长期以来一…  相似文献   

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 ,有关高等学校 :教育部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教学指导委员会自1997年成立以来 ,在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工作的研究、咨询、评价和指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 ,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根据高校“两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经研究并征询高校“两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意见 ,决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增聘部分成员。请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新增成员按照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章程 ,认真履行职责 ,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请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对“两…  相似文献   

9.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1995年9月29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深入进行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教学改革,根据...  相似文献   

10.
“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我国高等院校重要的思想理论教育课程。对青年学生进行系统的“两课”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开展“两课”课程的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使其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是当前我国高校面...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两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住学生心理,有的放矢,辩证施教,才能提高“两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 ,教委、教育厅 :为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第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 ,进一步提高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高质量地全面实施“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 ,根据工作安排 ,我司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研究决定从2000年到2002年分三批进行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精彩一课”教学示范片的评选和制作工作。2000年将启动首批评选和制作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的课堂教学是高校“两课”教…  相似文献   

13.
增强高校"两课"教学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当前摆在广大“两课”教师面前的紧迫课题。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两课”教学改革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在第六次全国高校党建会上,朱开轩同志在会议的主报告中强调指出:“高等学校能否建设好“两课”(注:“两课”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之简称),不仅涉及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学科建设问题,而且是关系到高校能否用科学的理论教育年轻一代与党的基本路线能否长期坚持下去的重大政治问题。”要求进一步加快“两课”教学改革的步伐。“两课”改革工作,从80年  相似文献   

15.
改进和加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地指出了在全国高等学校中,加强和改进“两课”教学的重要意义。这一文件规定:“学校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要重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里,仅就加强和改进品德课(也称思想品德课)的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想法,以便集思广益,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能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地得到加强和改进。一、我国高校思想品德课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等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课,是从原教…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如何充分发挥“两课”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提高“两课”教学的有效性,是“两课”教学和改革中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两课”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对象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从“两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主要是指教师对“两课”教学活动起主要…  相似文献   

17.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两课”教育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当前“两课”教育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上座率低”、学生逃课、内容空洞、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都引发了关于“两课”更多的思考。如何提高“两课”教育的实效性,抓住学生的心理是关键。应认真分析思考高校学生对待“两课”教育的心理现状及成因,有的放矢,真正提高“两课”教学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1995年9月29日)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力。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深入进行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教学改革,根据两年来"两课...  相似文献   

19.
一、“两课”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途径“两课”是指高校普遍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这两类课程。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的要求,目前高校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高校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高校的“两课”仍旧承袭着计划经济的教育模式,观念陈旧,教学的结果与目标差距很大。即将跨入21世纪的高校“两课”已经到了一个重新审视,全面改革的时期,否则将无法完成高校“两课”所面临的任务和承担的责任。目前,全国各高校正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的要求,组织实施新的“两课”课程设置方案。笔者认为要进一步提高“两课”教学水平的教学效果,必须从以下三方面深化“两课”教学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