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教育教学,只有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办学宗旨的核心就是要求我们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善待个性实行因材施教,从教材、教学方式、学生兴趣等方面着手寻求最适合学生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我们需要“适合学生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教学适合学生正在成为当代教育的追求,初看起来,这像是因材施教的古老思想在今天新的表达形式,实际上却是教育者在人本主义价值观深入人心的时代中发出的目的性的和本体性这呼唤。我们今天之所以追求"适合学生的教学",说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符合教育时代精神的,对"适合学生的教学"的呼唤、寻求和创造,实际上表达了时代对教育发展的呼唤。  相似文献   

3.
在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适合学生的教学"逐渐成为一个人们呼唤的教学理念。这种呼唤意味着人的地位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意味着教育民主化的深入发展。要让教学适合学生,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教师要具有教育情怀,具备教学的艺术。站在实践者的立场上,我们应该清楚教学适合学生的标准,还应该清楚教师如何知道自己的教学适合学生的方法。由于真理具有相对性,我们应该认识到"适合学生的教学"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主要在以下两种意义上成立,其一是对权威式的教育的反动,其二是对因材施教思想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对我们学校层面而言就是提供适合学生的教学。面对不同需要的、有差异的所有学生,为全体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的教学",让他们接受有效学习,教师就会考虑不同学习需要、特点、风格和能力,为他们提供差异化和针对性指导。下面笔者结合实践谈谈在"适合学生教学"方面的一些看法。一、认真做好教学前测,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美国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简单的一句话,切中了教育的根本和要害。基于"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认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要求学校提供适合的教学。对这一问题的论证不仅应从教学的视角入手,更需从广阔的视域予以考量——"适合学生"不仅仅限于倡导"差异教学"或"因材施教",更蕴含着多个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然而,现实与理念的冲突及多种因素的制约却使践行适合学生的教学面临困境,教育学研究者应进一步探索,努力寻求一些可能、可行且可为的解决方略。  相似文献   

7.
<正>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学数学教学",由安徽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前身),安徽师范大学与安徽省数学学会创办于1978年,这三家都与我有缘.创刊之际我为安徽师范大学的学子,1980年成为中国数学会会员,安徽数学会分会理事,1983年又在安徽教育学院进修二年,1998年1月,作为一位较早在中学研究数学应用教学的我,"一道渗透数学思想和教育功能的应用题"首  相似文献   

8.
"适合的教育"的关键是适合的教学,它应当是既适切又适度的教学。适切的教学即适应学生多样性的要求,学生在性别、认知风格和智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学要照顾到学生的多样性和个别差异性。适度的教学即适应学生发展性的要求,学生在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等方面均存在差距,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最佳发展期。适合学生的教学不能走极端,其真正要义是如何在规范与灵活、统一与多样、主体与主导、全纳与特殊等多对矛盾之间找到适合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9.
秦艳慧  王岩 《辽宁教育》2012,(10):13-14
美国教育实验家沃什伯恩说:"把能力非常不同的儿童铸在同一个模子里的强制教学,不仅没有效果,而且是有害的,甚至是残酷的。"许多孩子未能达到应有的发展,就是由于他们没有得到适合各自特点的  相似文献   

10.
"为学正如撑上船,一篙不可放缓。"为了尽量减轻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不利影响,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有序地开展网络教学活动。网课是疫情防控时期的临时应急措施,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发展趋势,但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深思。从学生和老师的视角提出"上网课"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期使网络教学可以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要求学校提供适合的教学,这既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学改革的应然走向。适合学生的教学的实施需要解决诸多前提条件,化解种种困难,但教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依然可以有所作为:通过对课标精神和学科特点的分析,使教学目标适合学生;通过多角度、形成性的测查,使教程设计适合学生;通过教材的"创改"或"二次加工",使教学内容适合学生;通过多样、可选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活动适合学生;通过科学、有效的心理测评与咨询,使学习辅导适合学生;通过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和沟通,使整体教学环境适合学生。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经常听到老师说:"哎,我怎么这么笨呢,怎么就不能多想几种方法,让你们能够理解呢!"也经常听到老师抱怨:"啊,天哪,这道题我讲了不下于三遍了,怎么还是错那么多呀!"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数学教育,怎样才能最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效果?我们的数学教育应该做哪些变革和调整?我认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打造适合学生的教学课堂,只有真正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在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学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自主发展,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适合学生自己的学法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有一本畅销书叫《静悄悄的革命》,是关于教育的,一个叫佐藤学的日本人写的。他提出教育应追求一种"倾听",一种静悄悄的教学。这一理论不同于师之设问、生之答疑模式,不同于当下气氛热烈、场景热闹之课堂,而在当今流行了起来,被认为适合中国教育,是疗救中国教育的良方之一。这其实还是当下教育"病急乱投医"的表征之一。毫无疑问,日本教育为近代日本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教育在"脱亚入欧"这种  相似文献   

15.
区域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课程,是"鞋合脚"的教育,区域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就是变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当前发展区"。课程构建通过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的教育,引领区域教育从"知识核心时代"迈向"核心素养时代"。加强课程领导力的融合,提高行政推动的特殊功能和专业独立价值的匹配度。丰富课程实施形态,让区域课程行走在课程理想与教学现实之间。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然而,在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学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自主发展,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适合学生自己的学法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践行"适合教育"理念,发展教师教学智慧,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设计者、参与者、服务者,运用教学智慧支撑教育教学活动,让语文教学适合学生的学力基础、适合学生的成长需求、适合学生的习惯培养,这不仅能够提升教学品质,还对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着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上海教育》2012,(Z2):42-43
启新小学创办于1906年,是徐汇区的一所百年老校。学校地处城郊接合部的梅陇地区,生源是划片招生的适龄孩子和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师是一群普普通通的教师。2003年时,启新的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学校综合实力长期处于徐汇区各小学中的落后状态,是一所基础较差的薄弱学校。2003年7月,徐汇区教育局为启新组建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新班子随即组织全校教职工展开了"培养目标大讨论",引导全校教职工树立起了"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确立了"立德,善学,强身,怡心"的学校培养目标。随后,学校以"课程统整"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获得了学生学业水平、教师专业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办学水平的  相似文献   

19.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其内涵可概括为相互联系、相互融合、有机统一的"四性教育",即开发性教育、发展性教育、层次性教育和主体性教育。   现代教育本质论认为,教育应同时具有两种功能,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的两种需要,并且这两种功能是有机统一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即以此作为理论基础。首先,作为学校教育,本身具有社会功能;其次,强调教育在发挥其社会功能的同时要注重个人发展,重视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发挥教育的促进个人发展的功能。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内因和外因统一的哲…  相似文献   

20.
要回答"现行教育撕毁了什么",我们必须首先回答"办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如何办让每一个孩子都满意的教育"这些根本问题。办让每一个孩子满意的教育就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使所有学生都能接受适合于自身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