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宝钗拍蝶情节,前后有回避宝玉黛玉事、窃听小红情事、金蝉脱身事等。运用寓褒贬、别善恶的道德主义原则来评论,可以见出宝钗思想品性及为人处世原则。然若以象征手法与审美原则观之,它具有更深层的意蕴,即宝钗拍蝶,洋溢青春活力为其表,表现其无尽闺愁为其里;蛇及洞隐喻宝钗潜意识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之爱及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对困扰宝钗形象分析的几个问题,作了全新的解释:“待选才人”.宝钗多才多艺之幼学渊源;“改嫁雨村”.是泼向“晶莹雪”的最不堪的污水;“翠亭扑蝶”,宝钗并非一味知书识礼女夫子,而是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柳絮词”,翻得好气力和宝钗寡居心态的传神写照。对宝钗向上爬与嫁祸黛玉等“贬薛论”进行了反驳。  相似文献   

3.
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只有少数人对宝钗的说话艺术进行了分析。其中,有人从文学的角度来分析宝钗教育人和奉承人的艺术,也有人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宝钗的劝说艺术。后者多是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的。本文试图从修辞领域中的对比辞格运用的视角来看宝钗的劝说艺术,并通过数据表明:在对宝玉的劝说中,宝钗大都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将两个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使得观点更加明朗和清晰,从而增强了劝说效果。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高峰,运用会话合作原则对宝钗劝说艺术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刻、更加客观地认识小说中的人物,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孟子的幸福观具有多重向度,德性至上是其幸福观的根本原则,但不是唯一原则.从义利之辨来看,孟子的幸福原则包括德性原则、功利原则和理性原则三个方面.德性原则坚持儒家道义论的基本立场,确立了幸福观的德性基调和精神追求;功利原则触及儒家道德理想的经济基础,形成了孟子幸福观的现实品格并使之能够落实于社会生活;理性原则运用儒家思想的智慧思维,使幸福理论展现出鲜明的理性特质,力图消解德性幸福与功利幸福的内在紧张.在三大原则共同作用下,孟子的幸福观既发展了孔子奠定的德性幸福,又为儒家幸福观开辟出功利幸福的新空间,并实现二者一定程度的融合,从而构建了崭新的完整形态的儒家幸福观.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原则既有其意义又有其局限,其意义主要属于认识论主体性原则和实践论主体性原则,其局限主要属于存在论主体性原则。一些现代西方哲学家对超越主体性原则进行了可贵的尝试。一些古代东方思想家也为超越主体性原则提供了有益的启迪。本文提出了以整体性原则超越主体性原则的初步构想。整体性原则把同一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中的合理的积极的成分保留在自身中。它主张存在论中的天人合一、天下一家、平等之道和博爱之道,认识论中的合理之道和民主的群体主义,以及实践论中的中庸之道和现实的理想主义。  相似文献   

7.
存疑无罪判决生效后,检察机关依据"新的事实、证据"重新起诉虽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不利于保障人权及实现诉讼效益。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作为保障生效裁判既判力的重要原则,是限制重复追诉的理论基础,可以对重新起诉进行规制。我国应当确立以"同一事实行为"为"一事"标准的一事不再理原则;正确定位存疑无罪判决,使其具备充分的既定力与公信力;将重新起诉导入再审程序,使其从常态转为例外;同时还应对再审启动所依据"新的事实、证据"作出明确限定。  相似文献   

8.
试解《红楼梦》中两个歧黄哑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香丸”与“海上仙方”乃是“艺术处方” ,“冷香丸” ,全面寄寓宝钗的身世、性格和命运。宝钗之“风情” ,来自天地四时之精华 ,一旦聚集 ,必杀灭之而纳于传统轨范 ,于是宝钗成为“冷”而“香”、“无情”却“动人”的艺术形象 ,虽然“动人”却不为世用 ,红颜空闺而已。“海上仙方”诸药实则为一女子形象 ,其方从开方子至炮制等一系列过程 ,暗寓“黛玉出嫁”之意 ,并暗寓薛蟠之垂涎黛玉。  相似文献   

9.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现代许多法治国家所采用的一项民事审判的基本原则,而我国传统的民事诉讼理论对此却少有涉及.本文将从分析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内涵及其司法适用的对策与建议入手,阐述该原则的重要价值,从而对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确立一事不再理理原则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数罪并罚制度是刑罚具体适用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具体而言,指人民法院对一人所犯的数罪分别定罪量刑,然后按照刑法规定的原则决定应执行的刑罚,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一事一罚原则及实现刑罚目的的必然要求.犯罪是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否定,刑罚则是通过对犯罪的否定来表达社会正义观念,恢复社会的正常秩序.本文就数罪并罚原则适用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冷香方”与“海上仙方”乃是“艺术处方”,“冷香丸~”,全面寄寓宝钗的身世,性格的命运,宝钗之“风情”来自天地四时之精华,一旦 聚集,必杀灭之而纳于传统轨范,于是宝钗成为“冷”而香,无情却动人的艺术形象,虽然动人却不为世用,红颜空闺而已,海上仙方诸药实则为一女子现象,其方从开方子至炮制等一系列过程,暗寓黛玉出嫁之意,并暗寓薛蟠之垂涎黛玉。  相似文献   

12.
一、宝铁与风姐王熙凤与薛宝钗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两个成功的人物形象,究其具体言语行事,可见其异中有同,又可观其同中有异。同是在读者面前光彩照人的形象,如果说凤姐的耀眼处在于她出众的才智、妍丽的容貌,那么在宝钗有上,除此外,待人温厚豁达、虑事周到细致亦为其顶上眩目的光环。凤姐和宝钗都是封建贵族阶级的典型代表:凤姐是封建时代大家庭中精明强干、泼辣狠毒的主妇性格的高度集中,代表了贵族阶级身上贪婪、狠毒、冷酷和淫乱的一面,而宝钗以其品格端方、随分从时,符合了封建礼教对一个贵族女了的要求和标准。于凤姐,先有冷…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哈萨克、蒙古、藏四个民族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两种研究方式,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语言思维转换的特殊性及培养其英语语言思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部分人过度依赖母语、英语语言焦虑较强及对西方文化知之不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语言思维必须坚持的三条基本原则,即阶段性原则、情感原则及少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无罪推定原则是各国立法通例和国际公约普遍规定,主要确定弄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地位及诉讼权利。实事求是原则主要确定公安司法机关如何适用法律。二从不同角度侧重解决不同的法律问题,并非相互对立。确立无罪推理原则与否反映不同的司法公正观念。  相似文献   

15.
黎永钢 《中国培训》2000,(12):49-50
德育是统帅,是灵魂,且为全面素质教育之首,应遵循哪些原则,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积三十五载之经验,归纳为“十原则”。现分述于后。一、序列教育、长抓不懈的原则德育是一个永久性系统工程。从宏观讲,它是一辈子的事,叫做“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就学校教育而言,德育贯穿于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及始终,且居于统帅地位。只有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各类学校的任务,制定各自的德育培养目标,并将其以学期为单位分解为若干相对独立而又彼此连接的阶段目标。以党的基本路线、“四有”、“三热爱”,做合格学生为基本内容和主线,构成教育的序列…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东海争端,主要是指中日两国围绕能源安全在国际法领域展开的关于东海大陆架划界的争夺和较量.在东海争端中,中国主张公平原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自然廷伸原则.自然延伸原则在适用东海大陆架划界上具备坚实的国际法文本依据、地理法律事实依据、国际司法判例依据.日本主张的中间线原则不过是一种简便的划界方法,并不具备国际法原则地位,因此,日本无权将中间线原则强加给中国.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学数学中,每一个命题都有若干不同的转换方向与途径。它们有难易之分,繁简之别。因些,选取并确定最佳的转换方向与途径就成了数学解题的关键。本文浅谈命题转换的若干指导原则,为解题提供参考。1.难易转换原则难易转换原则是命题转换中最重要的指导原则之一,遵循这个原则,在数学解题的过程中就必须从问题的复杂处下手,并努力化复杂为简单。  相似文献   

18.
吴亚辉 《华章》2008,(7):44-45
反垄断法的违法确认原则有两个:一是本身违法原则,二是合理原则.二者的有机结合,弥补了反垄断法本身的不确定性.但这两项原则在我国当前反垄断的法律实践中,仍然具有不可避免的缺陷.本文试图以这两项原则的实质含义为立足点,粗线条地探讨其在对垄断性行为规制过程中的缺陷及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署光 《焦作大学学报》2005,19(4):30-31,38
在相对罪刑法定主义下,罪刑法定和刑法司法解释在其原则范畴和应用规则范畴内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罪刑法定原则和刑法司法解释对立统一关系的论述,力求倡导刑法司法解释自觉地遵守立法本意及法律规范的实质适用范围,与罪刑法定原则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0.
名教自然之辩是天人之辩在魏晋时代的独特展现,因而也就是对人原则与自然原则分裂冲突问题的理论探讨。王弼的“名教本于自然”论,嵇康、阮籍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论,裴危页的“崇有”论,都只是片面强调了人原则和自然原则两之一,只有郭象提出的“名教乃自然之迹”论,才比较圆满地解决了这一理论难题。一方面,他用“自性”(性分)来解释仁义礼乐、等级秩序、社会分工的形成,从而强调了人原则;另一方面,他用“迹”与“所以迹”这一对范畴来解释名教的异化,从而突出了自然原则。在郭象看来,名教与自然、理性自觉与意志自愿内在地统一了起来,人原则和自然原则有机融合,从而为其个体道德学说的阐发廓清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