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汉大学文学院吴志达、陈文新等教授带领老中青三代学者30余人集11年时间完成的共五册、1200万字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是迄今为止内容最为丰富的明清文学资料汇编,其提供的系统资料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明清文学的研究格局,展现了明清文学的立体空间和动态进程。《大典》从明清文学的实际出发一视同仁地钩稽包括八股文在内的各体文学的研究资料,从而全方位地揭示了明清文学的丰富性和复杂多样性。《大典》重建了明清文学的历史情景,从整体上改变了明清文学的研究格局:在小说、戏剧研究方面,既注重挖掘新的材料,更注重…  相似文献   

2.
《滇南碑传集》是一部以搜集明清时期云南历史人物碑传文为主体、兼及民国初期人物的碑传类历史文献,由云南著名文献学家、藏书家方树梅在20世纪30年代纂集。本文在简介作者撰述经过、本书编辑体例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探析了其对研究云南地方文化以及明清以来云南与内地关系所具有的重要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3.
家谱是记载家族繁衍发展历史的文献资料.通过分析一部典型的明清时期徽州族谱——《潭渡孝里黄氏族谱》,从其保存大量的家族史文献资料、社会经济史资料以及村落社会史资料三个方面探讨,可以看出该谱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探究徽州族谱的史料价值,对研究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人描写广西经历了唐前、唐宋元、明清这三个主要阶段,每一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他们的作品为我们了解历史上的广西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深入细致地挖掘了广西自然风景、风俗民情、社会历史特有的美感、意义和价值,从中看到不同时代人们心目中的广西映像以及广西在历史上的演变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历史名人轶事汇编,实际上是汇集"正史"之外各类野史笔记、稗乘杂史中有关历史人物事迹的著作物。它作为中国史学遗产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汉代起,在志书中即有所记载。明清以来,存世者多达数千种。如何对待这批历史文献,历代学者褒贬参半,争论不休。从史学发展的角度看,其有补正史之不足,丰富历史记载之内容,活泼历史撰述之形式等重要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邹珺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0):44-47
苗疆边墙的修筑是明清两代中原王朝在对湘西地区统治的过程中,采取的各种防苗治苗措施之一。通过对湘西边墙兴筑过程的梳理,体现出它保障了民族的有序交往,巩固了改土归流的成果,促进了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月亮 《文教资料》2010,(18):124-126
河西宝卷是流传于河西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文学,其中有大量的韵文和别字,这为研究它所反映的方音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河西宝卷兴盛于明清两代,是对敦煌变文的继承和发展,因此研究河西宝卷的音韵有助于我们揭示明清时西北方音的概貌,对我们探求西北方音从唐五代经宋、明清至近代的发展与演变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碑刻是刻在石头上的历史,可以作为社会历史的可靠实物依据.在贵州毛南族地区的田野调查中发现的几处碑刻,弥补了有关毛南族地区的社会组织、社会管理形式方面史籍和地方志记载的不足,对研究明清时期贵州平塘县毛南族地区社会组织的形式及其特点提供了实物佐证,具有一定的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伾山位于浚县古城东南方向,为中原历史名山之一,现存石刻460余方,其中摩崖占数近半,现存最早且字迹尚可辨认的为唐代摩崖,明清时期摩崖数量最多。大伾山摩崖历史悠久,作者群体构成类型繁多,主要内容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描写、历史的追思与缅怀、社会事件与个人事件的记录。大伾山摩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文学价值,对其进一步研究,有利于大伾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补史学文献之不足与查文学文献之缺漏。  相似文献   

10.
论雷祖的诞生及其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祖陈文玉并非历史上的真人,唐宋有关陈文玉事迹的文献,都是明清以下伪造出来的。陈文玉是统治者为神道设教的政治需要、民间雷神崇拜习俗、通俗文学创作合力虚拟出来的人物。陈文玉虽是虚拟人物,但他在文化史上有着不可否认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1.
明清诗歌传到朝鲜后,受到热切关注,文人们以各种形式对其展开了褒贬不一的批评.这些批评有如下重要价值:一、对考证明清诗歌的东传时间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二、反映了明清诗歌在朝鲜的传播及影响盛况;三、是中国诗评的丰富和补充;四、对研究当时时两国的政治、文化交流以及补允地方志有宝贵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亳州花戏楼作为清代戏曲艺术表演场所,建筑带有明清时代风格和徽派建筑特色,其形制、结构和历史变迁,反映着大清盛世亳州地方戏曲艺术演进的轨迹,印证着宋代以降以民间戏曲艺术为代表的中国俗乐形成、发展和繁荣,具有特殊的音乐历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河西学院学报》2016,(1):48-51
族谱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而对少数民族族谱的研究更有历史和现实意义。明清时期统治今甘肃永登地区的蒙古族土司——连城鲁土司,是当时甘肃、青海交界颇有影响的人物。清乾隆年间编修的《鲁氏家谱》是现存最早、最完备的鲁土司家族史料,有着独特的编纂特点,具备极高的史料价值。《鲁氏家谱》的研究也对全面了解鲁土司及西北边政历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凤阳花鼓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阳花鼓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和文学价值。凤阳花鼓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形象地反映了明清、民国以及中国现代社会的概貌,其精神价值在于大胆地批判讽刺精神和达观幽默的人生态度,而其文学价值则在于花鼓女形象地塑造和文学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明清鼎革之际,社会动荡乱离,《明季南北略》即是记录这一历史时期的作品。作者计六奇心系明朝,试图以此书来总结明朝由乱而亡的历史教训,寄托自己炽烈的民族感情,并希望以此书留名于世。书中保留了明清之际丰富的史料,特别是关于农民起义和抗清斗争的史料,有许多是不见于他书的珍贵记载;同时,书中许多记载是作者亲身的经历和见闻,更加真实可信,为其他史料所不及;计六奇一生湮没无闻,书中有关的写作经历,也是了解作者生平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6.
任继愈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佛学家、历史学家,学术成就卓越突出,言行美德风范高标。考察其平原任氏家族族谱就得出其成就来自家族优良的家风家训。平原任氏家族是明清民国时期德州区域兴起的重要文化家族,其家族编修的任氏族谱续编五次,收录了历史画像、历代族谱序集、先祖传略、凡例、平原任氏名器谱、圣旨集录、平原县志节选等史料内容。任氏族谱格式体例创新、族谱内容完整、定期编修,具有保存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优良家风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黔中屯堡地区有丰富的碑刻文献,既是当地乡土文化景观之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也为研究安顺屯堡乃至黔中村寨沿革、家族发展、民俗文化与旅游遗产等提供了重要凭据。据碑刻内容及形态,可将之分为禁约、纪事、述德、纂言等类。黔中屯堡区域丰富的碑刻文献对研究地方风土民情、村落与家族历史、明清贵州地方赋役与驿传制度等皆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纪昀撰写的《阅微草堂笔记》具有重要的环境史料价值,它描述了明清的华北灾荒,反映了官方与民间对灾荒的应对方式,记录了明清时期的安徽虎患,描绘了避暑山庄的优美环境与西域的瑰丽奇景,同时也揭示了灾荒所造成的严重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方最明显的地理标志就是长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逶迤连绵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上,将秦汉到明清的文化符号一一镌刻在苍茫的大地上。如果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一抹红霞涂染了曲曲折折的石墙,又为烽火台、戍楼勾勒出金色的轮廓。这时,你遥望天边的归雁,听北风掠过衰草黄沙,心头不由会泛起一种历史的苍凉。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万里长城由东向西进入陕北府谷境内后,轻轻地拐了一个弯。这个弯子很像旧时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从古至今一代有一代的主要形式,而明清之前统治文坛的一直都是诗词文,到了明清则为之一变,戏剧小说占据了主要地位,情爱内容则成为其描写中心。这类文学形式为什么在此时盛行?其中既和人口素质密切相关,也有社会风气、时代思潮的原因。这种情爱文学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性的美丑善恶,反映了时代精神面貌和个性解放思想,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