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帝陵首次发现仰韶文化刻符位于陕西黄陵县的桥山黄帝陵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陶器刻符,经有关专家、学者鉴定认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该陶片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早期遗物敛口钵口沿,距今约6000|7000年,四道平行竖线刻划纹系原始人刻划的...  相似文献   

2.
陶瓷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在国际上久享盛誉,在历史上,中国有瓷国之称。陶器出现在瓷器以前,是新石器时期(距今6000年前)的主要特征之一。陶器对人类生活意义重大,不仅丰富了生活用具,而且加强了农耕定居的稳定性。1962年江西出土了距今8000年的古陶器,是现存时间最久远的一件古陶器实物。新石器时期陶器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商代(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制陶业得到了较普遍的发展。河南郑州已发现商代早期陶器十四座,出土烧废的陶器和未经烧制的陶坯,以及多种制陶工具。这时的陶器包括灰瓷…  相似文献   

3.
汉阳晴川阁景区禹稷行宫大殿门右立有一精美的圆口铁钟。此钟为龙爪纽,通高110厘米,口沿直径76厘米,壁厚4厘米,重约700公斤,由生铁铸成。钟身腹部铸有"德被九夷皇图巩固声讫四海帝道遐昌"十六个大字。正面和背面还铸有"十方公具敬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石峁遗址早年工作和近年发掘的陶器划分为A、B、C三组。A组陶器的年代为龙山时代早期,文化内涵为永兴店文化,以宽弧裆的正装双鋬鬲、圜底瓮等为典型器类。B组的年代为龙山时代晚期至二里头文化阶段,是A组陶器的后继者大口文化,以尖角裆的正装双鋬鬲和三足瓮、敛口甗等为典型器类。A、B组陶器是河套地区土著文化系统,是河套地区最稳定的文化主体,从龙山时代延续至商周之际的多个支系文化。C组与B组年代相当,但文化属性为来自于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除此之外,龙山时代的河套地区先后存在过老虎山文化、杏花文化和朱开沟文化,还有客省庄文化的大量因素,呈现出文化聚合的盛况。石峁遗址正是在这种文化和人群聚合的背景下产生,其核心文化为永兴店文化——大口文化系统,并逐步向外扩张整合,呈现出大型都邑及其城址群落的态势,代表了中国史前时期北方文明的强势阶段和北方文明模式。  相似文献   

5.
史载太伯、仲雍奔吴,在梅里(今锡山市梅村镇)筑城立国,自号“勾吴”。无锡成为吴文化的发祥地。无锡出土的印纹陶、原始瓷和青铜器,反映了吴文化纤丽秀美的艺术特色。印纹陶器是一种表面拍印几何形图案的陶器,器形多为坛、罐、额一类盛贮器。无锡市西郊华利湾西周墓出土一件兽耳印纹陶颌,直口短领,斜肩鼓腹平底,肩部两侧立四肢直立的兽形耳,器表饰上下四组条带状勾连雷纹和斜线宽带纹相间组合的纹饰。造型稳重美观,纹饰颇具流动感,将实用与装饰融为一体。原始瓷器表面施青绿色釉,胎体吸水性很弱,器形以豆、碗、盂、筒形器为主…  相似文献   

6.
绝妙陶瓷动四方——陶瓷于文化传承及文化交流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器出现于史前人类,瓷器源于陶器却精于陶器。史料证实,瓷器是中国古代先民的伟大创造。陶瓷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产物,是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结晶。文化,是民族安身立命之本,陶瓷作为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载体与历史见证,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楚辞与荆楚饮食文化冷樵屈原的《离骚》中有如下诗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女夸以练要兮,长咸页颔亦何伤!译诗:清晨口双双饮木兰树上滴沥的露水,傍晚食用秋菊初生的花瓣。如果我的情操确实美好而精纯,长久地面黄肌瘦又有何妨!《九歌·东皇...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江夏区金口港区指挥部在配合"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征地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座明代双室劵顶砖室墓,经抢救发掘清理,此墓中出土陪葬品8件,有釉陶器、瓷器、灰陶地券等。地劵详细记载了墓主人籍贯、地点、生死年代等,是一座明代嘉靖年间的墓葬。此墓的发掘清理,为研究武汉地区明代墓葬的形制、葬俗及校勘地方文献史料等提供了珍贵的历史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9.
相传春秋时代,范蠡帮越王灭掉吴国后,带了西施弃官而走,到了太湖边,躲进荆溪(今宜兴)的蜀山里。他在当地山上发现了陶土,于是就教土著百姓用陶土做成瓮、罐、缸、碗等日用陶器,并盖起了窑烧制陶器。从此蜀山一带百姓开始了用黄泥制陶器换饭吃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正中世纪初期,穆斯林摩尔人迁入伊比利亚半岛,也从东方世界带来彩陶的制作技巧,于是在14—17世纪,伊比利亚半岛成为锡釉陶器的世界。这里主要介绍摩尔式陶器中具有金属光辉的散彩陶器。  相似文献   

11.
调查研究表明,青州香山汉墓出土彩绘陶器的病害类型包括:陶体残断、残缺、裂缝、裂隙、酥粉;彩绘层脱落、起翘、粉化、龟裂、空鼓;表面附着物(泥土、铁锈、硬结物、黑色污染物、盐析等);划痕;植物痕迹;霉斑;前期保护不当等。彩绘陶器的病害是彩绘陶器本身的材质与其在埋藏、出土、馆藏三个阶段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针对文物的不同特征来改善其存放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从陶器器形与纹饰对比的角度分析,宝墩文化一期中共有的17种典型陶器类型,以及陶器上的纹饰都可从长江中游的三峡东邻地区找到它们的来源。宝墩文化与峡江东部地区的锁龙遗存相似,都是高庙文化、大溪文化的继承者。其原因可能是屈家岭—石家河文化由汉水以东地区开始兴起,将原大溪文化居民排挤到峡江地区,并进而使得部分大溪文化后裔远迁成都平原。过去一些研究者认为虞舜驱逐三苗至三危,三苗人再沿岷江向南进入成都平原,现在看来,这种设想可能于时间不合,因为尧舜禹时代大约距今4300年左右,而早在4500年之前,三峡东邻地区的先民就已经来到成都平原繁衍生息。马家窑文化、营盘山文化受周边各种文化的影响,部分陶器类型及纹饰也来源于三峡东邻地区。  相似文献   

13.
正古代墨西哥真正出现艺术性陶器的年代,是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奥尔美加宗教文化兴起以后。在墨西哥市内特拉提尔科等地发现的大量陶器,其卓越的造型能力和独创的装饰技术,充分显示了以陶土为素材的造型艺术在这个时代已经发展到高峰。其中式样与表现手法繁复的陶偶,在农民的宗教生活中似乎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史前时期先人制作的陶器上有精美的彩色纹绘,考古学家把这些陶器叫做彩陶。其制作年代距今约3000~5000年间,主要分布黄河流域,亦称“黄河彩陶”。我在近20年研究和收藏黄河彩陶中,对于彩陶的起源,祖先因何在器物上描画众多图案各异、着色绚丽的纹饰,文字、文明与审美之间的必然关联及其对于后续的艺术形式的影响……凡此种种,令我既困惑又迷茫。  相似文献   

15.
宝墩文化是成都平原的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本文回顾了该文化的发现和认识过程.通过对营盘山文化和宝墩文化在陶器亲缘联系、房屋建筑、经济类型等几个方面进行的考察,认为宝墩文化可能是由营盘山文化发展而来的.宝墩文化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陶器制作工艺有所创新,同时还可能接受了来自其它考古学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寻根》2020,(4)
正蟳埔,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百年来当地一直流传着"小矮人墓群"的传说。蟳埔海边,曾一排排放着上千个装有不及正常人一半大的"皇金"(泉州一带用于二次葬的专用骸骨陶瓷罐),后因蟳埔旧村改造,现今那些"皇金"已迁移至附近山上。它们给人的印象神秘,那么山上也便是当地神秘之地。这些骸骨是怎么来的?为何成群出现?难道泉州曾有过"小矮人"?蟳埔  相似文献   

17.
秦汉时期的陶文、瓦文和砖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文、瓦文和砖文是保存在古代陶器和建筑材料上的文献资料,因其为当时人生活的遗存,带有一定随意性,因而更能真实反映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8.
哥伦比亚共和国银行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哥伦比亚前西班牙时期黄金艺术展》,集中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500年间哥伦比亚地区古代印第安人制作的220件精美黄金制品及33件陶器和石器,均来自该银行黄金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在大理州博物馆的<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厅>展室中,陈列着一对很大的宋代(大理国)陶器,它们名叫"鸱吻".它是中国古建筑屋面上的一种装饰物.……  相似文献   

20.
早在中国人类活动初期,绘画就已经萌生了。原始人将所N创的天象、地理情况及人物、树木。动物等画在石壁或陶器上面。现有我们能见到的最早图画是远在五、八千年前原始先民描绘在彩陶厂的纹饰。彩陶是中国新石器时期最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是远;‘;时代文化的重要标志。彩陶就是彩绘陶器,先用粘土捏塑成形,在它的上门用黑、红、储等颜料绘制花纹冉经烧制加成。这些彩绘的陶份保留了原始艺术的真实面貌;那令人神往的质朴造型,情趣神妙的罔l网,充分展JJ;了先民们的*活悄况和审美意识、这些古老器物上的仰1,在中华大地上,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