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200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至今已经两年多了。两年来,通过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教育部门以及新闻出版部门的宣传和努力,规范用字的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图书报刊等出版物上的用字混乱现象也开始好转。但是,汉字使用问题非常复杂,即使是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每天与语言文字打交道的人也常常存在一些概念不够清楚、使用不够恰当的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一些介绍与探讨。一、规范汉字所包括的范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什么是规范汉字呢?许多人并不完全清楚。在2002年山西省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2.
出版物必须维护汉语言的规范与纯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物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要载体的。正式出版的书刊,语言的运用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做到文理通顺、言简意赅,必须使用规范的汉字。2001年1月1日,我国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开始正式施行,其第十一条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是保证和提高出版物质量的重要前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港台文化及外来文化不断地渗透到汉语文出版物中,给汉语文出版物带来了一些别样的色彩。但同时,汉语文出版物,尤其是时尚类及青少年读物…  相似文献   

3.
网络不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治外法权”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阅读平台,网络当然是个好东西。但“好东西”和“坏东西”向来都是会相互转化的。所以,要确保作为阅读平台的网络之为“好东西”,就必须将其置于由一系列规范构成的法制框架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便是这“一系列规范”中最为重要的规范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第十一条)“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的规范和标准。”(第十五条)遵守这些法律规定,本是作为阅读平台的网络理应享有的权利和无可逃避的义务。该法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至今已有9年,但作为阅读平台的网络呈现在我们  相似文献   

4.
2010年11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对规范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提出了要求。《通知》中规定:“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要按有关规定翻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5.
2010年11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对规范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提出了要求。《通知》中规定:“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要按有关规定翻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6.
自1951年《人民日报》社论发出号召“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到2001年1月1日起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已按国际公例有了完整的法制体系。但是,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水平,却任重而道远。尤其对现今社会上层出不穷的语言文字现象,报纸更应当成为汉字规范用语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2010年12月20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该通知主要就"充分认识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严格执行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有关规定"、"高度重视规范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笔者作为一名编辑,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报纸杂志不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深有感触,在这里把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一影响汉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几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8月12日,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表示,根据学术界反复讨论的结果,教育部决定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这一表态终结了一段时间以来汉字简繁之争.同日,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瞬间引起另一轮争论: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对此,有网站进行了网络调查,在该项调查中,多数网友表示反对.  相似文献   

9.
汉字有3000多年的历史。中国汉字将近6万个,书写现代汉字7000个,其中包括《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所收的3500个。汉字字数多,结构复杂,字形与读音联系不紧密,给使用者带来很多困难,造成很多混乱。因此,1986年1月召开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制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以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更好地适应“四化”建设特别是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可是,目前乱造简化字、滥用繁体字的现象特别严重。为了使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使用汉字规范化、标准化,消除用字不规范、不标准的现象,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92年7月7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该规定要求使用规范汉字,而不能使用不规范汉字。  相似文献   

10.
平时读报常见文中单独使用“WTO”,全篇却无一处作注释,这很不规范。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WTO”是英语“WORLDTRADE ORGANIZATION的缩略语,翻泽成中文是“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为“世贸组织”。但它在汉语文出版物中不能单独使用,正确的表述是“WTO(世界贸易组织)”或“WTO(世贸组织)”单用“WTO”不规范@荣耀祥  相似文献   

11.
王之枫 《今传媒》2005,(2):29-29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语言学工作委员会颁发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的第五条说:“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报头(名)、刊名、封皮(包括封面、封底、书脊等)、包装装饰物、广告宣传品等用字,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出版物的内(包括正、内容提要。目录以及版权记录项目等辅),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  相似文献   

12.
编辑和作者都要学会使用规范汉字,也要学会鉴别不规范汉字.什么是规范汉字?什么是不规范汉字?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先说规范汉字.《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指出:“所称的规范汉字,主要是指1986年10月根据国务院批示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所收录的简化字;1988年3月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收录的汉字.”《简化字总表》分作三个表,共收录2235个简化字,其中第一表收录不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350个,第二表收录可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132个和简化偏旁14个,第三表收录应用第二表所列简化字和简化偏旁得出来的简化字1753个.这两千多个简化字,都是由国家主管部门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严格审定后确定下来的.  相似文献   

13.
自1987年<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1]和正式规定[2](以下简称<规定>)公布以来,各行各业各部门,尤其是监督部门、新闻出版部门和单位,为贯彻这一规定,有的召开宣传贯彻会要求强制执行,有的制定了实施细则与规范[3、4],有的编写教程[5]组织办班培训,有时将数字用法列为书刊评比的重要指标[6],"总的原则是: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5],不平等的是决没有"凡是可以使用汉字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汉字数字"一说,对汉字数字大有"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架势.  相似文献   

14.
8月流行语     
《青年记者》2009,(17):35-35
44汉字整形 自8月12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历时8年组织研制的新《通用规范汉字表》面向公众征求意见以来,对于44个汉字调整字形的争论热火朝天。有网友直指此举纯属“穷折腾”。而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在征求意见后的9天中,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大众已对Ⅸ通用规范汉字表》提出了近1500条建议和意见。其中67%赞成,反对的只有6%。  相似文献   

15.
笔者曾参与国家语委"十五"重大课题<规范汉字表>(以下简称<字表>)的前期科研,参与了字表的大量具体调研工作.虽然日常工作与<字表>不再相关,但笔者作为语言文字研究者,也作为曾经参与<字表>研制的一员,时刻关注<字表>的进程.2009年4月9日,专家组负责人王宁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举行的"国学研究论坛"后接受采访时,透露了<字表>即将公布的消息,引起了新闻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2013年8月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范性字表,对当代语言文字影响深远.本文以辞书编纂为切入点,从辞书字序安排、字形编纂、字头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对辞书编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49年9月-12月 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中第49条中规定:"发展人民出版事业,并注重出版有益于人民的通俗书报."  相似文献   

18.
<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第八条第七款规定:"档案人员调动工作时,必须在办完档案移交手续后方能离开岗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基层单位的领导和档案人员却忽视了这一工作环节,以致档案交接工作出现了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戈应 《今传媒》2003,(2):65
这则新华社电稿不应漏登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不久前刊登了新华社1月8日发的1条电稿,说高院日前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单纯事实消息属于著作权法第五条(二)项规定的时事新闻.传播报道他人采编的时事新闻,应当注明出处".它表明时事新闻的使用第一次纳入了司法规范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青年记者>9月上旬刊登了我的"尴尬词语"一文,内容有误.此文交给<青年记者>后,博士生王晋同学看了文稿向我指出,关于"违反国家规定"一语,<刑法>是有明确定义的,在第96条.我一查,果然,全文如下:"本法所称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决定,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和命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