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从AC/DC变换器的硬件结构和校正原理出发,探讨了APFC硬件电路结构和UC3854集成控制的三个环节,使电路采用升压式功率因数校正控制电路,经过AC/DC变换器功率因数校正之后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基本为零,达到了提高电网利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具有功率因数校正的AC/DC变流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级变流器,变流器中AC/DC及DC/DC变换共用一个功率开关,因此,只需要一个控制回路.此类变流器通常工作在电流不连续模式下,其优点是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另一类则是级联结构的双级型变流器,它由前端AC/DC变换器(包括PFC电路)和后端DC/DC变换器级联而成,它适合于大功率负载的使用.此类变流器的一个突出的优点体现在前端和后端变换器可以独立地进行优化设计以取得各自优良的工作特性.本论文系统及深入地分析了单级型与双级型功率因数校正AC/DC变流器的性能特征,并指出各自存在的优点及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结合软开关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化设计的双级型功率因数校正AC/DC开关变流器电路,它通过使变流器中被两次处理的功率比例最小化,以及通过重新构建现有单/双级电路拓扑与优化利用单/双级型电路两者之间固有关系等措施,来获得变流器的高功率因数及高工作效率;研究内容包括优化的功率系统结构,功率主电路拓扑,控制技术等,文中最后给出了电路的实验参数及关键工作波形.  相似文献   

3.
高潮 《深圳特区科技》2005,(11):375-386
目前,具有功率因数校正的AC/DC变流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级变流器,变流器中AC/DC及DC/DC变换共用一个功率开关,因此,只需要一个控制回路。此类变流器通常工作在电流不连续模式下,其优点是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另一类则是级联结构的双级型变流器,它由前端AC/DC变换器(包括PFC电路)和后端DC/DC变换器级联而成,它适合于大功率负载的使用。此类变流器的一个突出的优点体现在前端和后端变换器可以独立地进行优化设计以取得各自优良的工作特性。本论文系统及深入地分析了单级型与双级型功率因数校正AC/DC变流器的’性能特征,并指出各自存在的优点及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结合软开关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化设计的双级型功率因数校正AC/DC开关变流器电路,它通过使变流器中被两次处理的功率比例最小化,以及通过重新构建现有单/双级电路拓扑与优化利用单/双级型电路两者之间固有关系等措施,来获得变流器的高功率因数及高工作效率;研究内容包括:优化的功率系统结构,功率主电路拓扑,控制技术等,文中最后给出了电路的实验参数及关键工作波形。  相似文献   

4.
交直流(AC/DC)配电系统具有交直流负荷高效供电、互动支撑、供电灵活等特点,使其成为未来配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AC/DC配电系统在电网紧急情况下可脱网自治运行,进一步提升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因此有必要对其自治运行能力进行评估分析.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度分析(gray relation analysis,GRA)的评估方法,用来评估AC/DC配电系统的自治运行能力.首先从多角度分析了影响AC/DC配电系统自治运行能力的关键因素;接着,从发电侧、网架侧、负荷侧和储能侧4个方面进行分析,建立了AC/DC配电系统自治运行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基于熵值法的改进GRA方法对电网数据进行量化评估.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移相全桥零电压开关(ZVS)变换器原理和基于UCC3895的新型通信AC/DC变换器的设计。实验结果证明基于该电路设计的新型AC/DC变换器性能稳定,效率达90%.EMC测试项目达标并已进入量产阶段。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基于CPLD的IRIG-B(AC)码解调电路设计。该IRIG-B(AC)码解调电路具有实时秒脉冲和时、分、秒时间信息并行输出等功能。具有硬件电路和软件编程简单,AC码解调精度高,灵活度和稳定性高,可以方便的进行电路移植,是一种成功的IRIG-B(AC)时间码解调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多种电源适配为背景,在分析功率MOSFET的特性基础上,设计了一台容量为5kW,输出规格为220V/50Hz交流电的逆变器。本文重点分析了前级高频DC/DC电路和后级DC/AC电路的工作原理。本设计的逆变电源可将48V的直流电流逆变为220V的交流电流。  相似文献   

8.
张朝阳 《科技广场》2007,(11):228-229
针对现有灯箱组合使用一般的日光灯镇流器的弊端,本文开发研制出一种高频AC/DC变换器,其具有EMI干扰小、功率因数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纹波电压是DC/DC变换器的重要参数。在元器件测试中是衡量DC/DC变换器是否合格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如何正确测试纹波电压参数是每个检测员应特别注意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DC/DC变换器纹波电压参数的测试方法,使大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宜、方便的测量方法,准确地测量到纹波电压。  相似文献   

10.
针对焊接过程中网压波动对辅助电源造成的影响,设计了以UC3844为控制芯片的多路输出反激稳压开关电源。主要设计了AC/DC变换电路,反馈控制网络及过压保护电路,电压反馈信号由主路输出和辅助输出共同提供。  相似文献   

11.
朱娟娟 《科技广场》2010,(5):225-227
交-直-交交换器有许多优良的性能,本文对传统的交-直-交变换器整流侧进行了改进,在引入开关函数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交-直-交变换器整流侧和逆变侧的数学模型,在控制系统上,对变换器集中采用SPWH控制,最后通过saber软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和控制方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从定义、元素、应用等多个方面介绍了一种新的元数据格式AC。指出定义专门的“元数据的元数据”格式而不再将元数据管理信息混杂在内容元数据信息中是资源描述的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供了一种空调选型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计算实例,在自动化工程设计中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L曲VIEW DAQmx模块设计程序产生所需的激励信号,通过读取数据采集卡的I/O端口得到采集到的数据,并做计算处理,测到了交流参数.  相似文献   

15.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骅  虞海泓 《科技通报》2006,22(5):675-680
结合各国特高压输电的研究进展和工程情况分析了特高压输电的技术经济特点,论述了特高压电压等级的选择问题,比较分析了特高压输电与直流输电的关系,总结了国外特高压输电的成果和经验。研究表明,特高压输电在技术经济上可行,通过采取措施可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高潮 《深圳特区科技》2005,(11):366-374
高频交流总线分布式电源系统至今仍未被广泛应用,这可能与下面一些技术障碍有关: 1.至今尚无法在高频交流分布式电源系统中实施电源系统的冗余设计,而冗余设计在提高系统可靠度上具有关键作用; 2.高频电磁干扰,高频损耗以及交流总线失真等问题,也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得到解决。 3.在交流分布式供电系统模块化设计与系统的集成二者之间如何折衷处理,还没有系统完整的论文报道。 在本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高频交流方波总线结构的分布式供电系统。该系统总线输出为100KHz的方波,总线上汇接多路交直流转换器。总线电压由一个简化的Boost功率因数校正器和开关逆变器来提供,各路负载输出由后端电压调节器以及磁放大器来进行调节;文中给出了该系统的典型设计公式和实验数据,以证实该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对于交流分布式供电系统的冗余设计问题,该文最后也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形波交流总线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高潮 《深圳特区科技》2005,10(Z1):366-374
高频交流总线分布式电源系统至今仍未被广泛应用,这可能与下面一些技术障碍有关1.至今尚无法在高频交流分布式电源系统中实施电源系统的冗余设计,而冗余设计在提高系统可靠度上具有关键作用;2.高频电磁干扰,高频损耗以及交流总线失真等问题,也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得到解决.3.在交流分布式供电系统模块化设计与系统的集成二者之间如何折衷处理,还没有系统完整的论文报道.在本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高频交流方波总线结构的分布式供电系统.该系统总线输出为100KHz的方波,总线上汇接多路交直流转换器.总线电压由一个简化的Boost功率因数校正器和开关逆变器来提供,各路负载输出由后端电压调节器以及磁放大器来进行调节;文中给出了该系统的典型设计公式和实验数据,以证实该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对于交流分布式供电系统的冗余设计问题,该文最后也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形波交流总线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比较详细的叙述了ABB公司的ACS00F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并对该系统硬件的特点和软件的功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贺亚昌  汪荣根 《科技通报》1997,13(5):328-330,334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节电装置,它能较好地实现电动机轻载、空载时节电运行。同时还具有恒流快速起动及过载自动告警、缺相运行状态自动停车等功能。  相似文献   

20.
Prof. WANG Feiyue, a renowned scholar in intelligent control from the CAS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has been selected by the New York-based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ACM) as a distinguished scientist 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both the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aspects of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ltogether, 13 scientists received the honor across the world in 2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