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荡的童年比尔·克林顿于1946年8月19日,即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年零四天出生在阿肯色州西南部一个名叫霍普的小村庄。他的父亲威廉·希莱斯在一次车祸中命丧黄泉,他从两岁起由外祖父母抚养,很小就帮助外祖父埃尔德里奇·卡西迪经营杂货店。比尔七岁时,母亲嫁给罗杰·克林顿,比尔改姓继父的姓。克林顿爱继父,继父也视他如己出。然而继父既不开朗也不健谈,还酗酒打人。有一次,年仅十几岁的比尔指着母亲和同母异父的弟弟警告继父说:“你如果再打他们,必须先从我这儿通过!”从而使他的继父败下阵来。  相似文献   

2.
瓦西里·马卡罗维奇·舒克申于1929年7月25日生于阿尔泰边区斯罗斯特基村的一个农民家庭。3年后,他的妹妹娜塔莎出世了。不久,他的父亲便离开了人间。对舒克申一家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时期。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的母亲改嫁,家里来了一位继父。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对待孩子们很好,但是,1941年战争开始后,继父上了前线。这样,瓦西里就成了一家之主。童年结束了,应该到集体农庄去参加劳动,养家(饣胡)口,为前线生产粮食。舒克申曾在自己的短篇小说中回忆他在战火中度过的童年时代——田间劳动和学校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3.
埃德加·爱伦·坡的遭遇往往与众不同,甚至他出生的环境也不寻常。他的父母都是来自弗吉尼亚州里士满的演员。但是当埃德加这位未来的诗人于1809年出生时,他们正在北方巡回演出,所以他是在波士顿呱呱落地的。尾随他终生的厄运,在他不足三岁时就夺去了他的双亲。然而,和其他的孤儿相比,他还算是幸运的。因为心地善良的里士满人约翰·爱伦夫妇收养了他,并让他姓了他们的姓。爱  相似文献   

4.
从三藩市驱车北行,过金门大桥上37号高速公路东行,约1个小时便抵达索诺马县城,这是加州一个颇具历史意义的地方——美国独立前墨西哥人统治时的首府。索诺马县城距杰克·伦敦故居约15公里,经过索诺马山的一个缓坡,便到了杰克·伦敦故居——杰克·伦敦纪念博物馆。这里林木葱郁,流水潺潺,十分幽静。杰克·伦敦说:“我之所以来到这里,是我厌倦了城市生活。我要在这块美丽而原始的土地上定居。”自然,由于这里“幽深的峡谷,茂密的森林和终年不断的泉水溪流”,深深地吸引了他:“我需要的,是在乡间有一幽静处写作;在自然中生活并得到我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5.
才气焕发的英国画家约翰·埃弗雷特·米莱斯爵士(1829—1896)是拉斐尔前派社的创始人。约翰·埃弗雷特·米莱斯出生于南安普敦。他的父母看出他早熟的天资,在他九岁时便迁居伦敦。是年他荣获皇家艺术学会绘画银质奖章。他十一岁进入皇家艺术院附属学校学习后,荣获一系列的奖赏,其中包括1847年的金质奖章。  相似文献   

6.
萨尔瓦多·达里可谓通晓哗众取宠的门道。1940年他乘船去美国,当他沿着舷梯走下时,手里舞动着一个8英尺长的法国面包;他应邀去伦敦讲学时,穿着一套深海潜水服,赫然出现在听众前;在巴黎,他驾驶着罗尔斯·罗伊斯牌豪华小轿车来到巴黎大学门前兜风,车上满载着菜花。“每天都让这个世界骇然震动可真不容易,”他曾说。但听他的口气,这似乎并非出乎他的本意。前有故人奥斯卡·王尔德,后有来者安迪·沃  相似文献   

7.
科沃德光环的背后王云彤诺埃尔·科沃德(NolCoward)是英国著名剧作家、演员及作曲家,生前以他那精炼的社会风俗讽刺喜剧而闻名于世。科沃德于1899年出生在伦敦附近的特丁顿一个世代贫穷的家庭里。因为他出生时离圣诞节还有九天,所以他母亲就把他视作能带...  相似文献   

8.
列奥纳多·达·芬奇绘制的一幅飞行器草图沉睡了整整五个世纪。现在,这位艺术家设计的作品已组装成功并决定在伦敦展出。列奥纳多·达·芬奇以他不朽的艺术作品闻名于世,如米兰葛拉吉埃圣母堂餐室中的湿壁画《最后的晚餐》和巴黎罗浮宫的肖像画《莫娜丽萨》等等。然而他在一生的61年中,还不惜花费大量精力,创作了一系列发明创造设计草图。其中,他最一旱于  相似文献   

9.
你一了解他的各种各样的冒险生涯,就会知道为什么他的长篇小说叫《荒野的呼唤》。街道顽童——罐头厂童工——蚝贼——水手——流浪汉——淘金者——社会主义的鼓动者——随军记者——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虽然只活了40岁,可是他的冒险经历却十分丰富,甚至比我们活140岁所经历的风险还要多得多。关于他的故事,他都写进自己的作品里,如果想知道,只要读一下他的小说就行了。杰克·伦敦的冒险经历有许多实际上并不如说的那样有趣。他小时候名叫约翰·格里菲思·  相似文献   

10.
白金汉宫     
白金汉宫这座皇家宫殿面对着伦敦圣詹姆斯公园的林荫道。白金汉宫原名叫白金汉大厦,是1703年至1705年由荷兰建筑师威廉·温德为白金汉公爵约翰·谢菲尔德建造的一座红砖建筑。1761年,乔治三世用分期付款把这座建筑买了下来,四期共付了二万一千英镑。他喜欢住在白金汉宫或丘镇,不大喜欢住在圣詹姆斯宫。1775年,他决定把此建筑作为日后的遗产传给夏洛特皇后。但由于他晚年多病,致使这座宫殿很多地方失修。可是,后来乔治三世就决定不惜重金,计划把它重建成一个豪华壮观的宫殿,使它最后成为伦敦的真正的皇宫。在他的宠臣约翰·纳什的帮助下,  相似文献   

11.
约翰·埃弗里特·密莱司、威廉·霍尔曼·亨特和丹特·加布里埃尔·罗塞蒂等三位有争议的画家,于1848年在伦敦联合起来。这些渴望艺术革命的年轻人自称“拉斐尔前派兄弟会”。他们提倡拉斐尔以前的意大利画家所推崇的绘画风格,如光线明亮,自然逼真以及表现英雄主题等,以取代阴暗的背景和公式化的构图。尽管当时人们在性方面是压抑的,但“拉斐尔前派兄弟会”成员则依然可以在各阶层的妇女身上寻找灵感,而且造就了一个欲望高于一切的放荡不羁的亚文化群。亨特爱上妖艳的酒吧女安妮·米勒,替她付学费,让她做模特儿。唯有罗塞蒂能得到他的准许,“偷走”安妮,既满足个人享用的目的又有绘画  相似文献   

12.
50年前,在英国一些热爱和关心艺术进步的少数人心目中,亨利·穆尔的名字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一次次的成功,他的名声愈来愈为人们所认可。1931年,德国的一个博物馆购买了他的一件作品;1933年,他成为英国一个甚为新颖的艺术团体的创始成员之一;翌年,赫伯特·里德写下了关于他的作品的第一篇专题论文。1936年,伦敦的一个超现实主义的国际艺术展  相似文献   

13.
从帕特里克·怀特(Patrick White,1912—)的小说可以看出他受到英国19世纪作家如狄更斯和现代作家如詹姆斯·乔伊斯和D·H·劳伦斯的深刻影响。这也许是由于他青年时代自身的历史背景所决定。他在澳大利亚度过一部分青年时代,饱尝了守旧的殖民地的滋味;另一部分青年时代是在英国度过的,在那里他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文学创新时期。怀特出生于澳大利亚上层社会的一个“古老”家庭。这就是说,他的祖辈在19世纪中叶就在澳大利亚定居了。他的父亲拥有一个牛马成群的大型牧场,非常富有。1912年他父母亲在伦敦旅行时生下了他。幼小时,他父母亲把他带回澳大利亚,随身雇了一个苏格兰保姆来照料他。帕特里克·怀特小时候身体非常瘦弱,而他父亲却希望有一个健壮的儿子来帮助他管理牧场。做母亲的认为他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于是在帕特里克·怀特14岁那年,母亲又把他带到英国,送他到一所著名的儿童学校去读书。在学校里怀特  相似文献   

14.
马健 《世界文化》2004,(2):29-31
大卫·贝克汉姆和维多利亚·亚当斯是当今最受欢迎的名人夫妻之一。人们经常把他们和知名度达到最顶峰时的理查·德伯顿和伊丽莎白·泰勒相提并论,然而事实上,高贵辣妹和小贝占据的新闻篇幅比其他任何一对情侣都要多。不过,这段恋情开始得很偶然。大卫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伦敦的一场足球赛上。她是他约会过的所有女孩中惟一一个不是金发碧眼的女郎。当时,他羞涩地向这位辣妹主动打了声招呼,她本人看上去比他所能想象的还要漂亮。不过,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话题开始一场谈话,这个任务就交给了维多利亚。维多利亚作为流行歌星的地位并未在他们初次…  相似文献   

15.
终结     
在19世纪的英国文坛上,涌现出两位杰出的女诗人:一位是伊丽莎白·巴雷特·布朗宁,即布朗宁夫人(1806-1861),另一位是克里斯蒂娜·罗塞蒂(1830-1894),她是“先拉斐尔派”著名画家但丁·加布里耶尔·罗塞蒂的妹妹。她的抒情诗平易、纤巧,哀婉动人,富于音乐节奏感,很受读者喜爱。她天生丽质,常做“先拉斐尔派”画家的模特儿。罗塞蒂一家是来自意大利的流亡者,他们的父亲是意大利烧炭党人,流亡伦敦后担任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意大利语教授。克里斯蒂娜·罗塞蒂1830年12月5日出生于伦敦,是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她完全靠家庭教学,精通英语、意大利语…  相似文献   

16.
与一般美国人乐观、豁达的性格相反,杰克·伦敦的作品总透露出痛彻肌骨的孤寂、悲凉,直通生命的意义和人性的本质。这可能与他颠沛流离的生活历程有关。《一块牛排》是杰克·伦敦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其开篇向我们展示的就是一幕阴郁的场面:职业拳击手汤姆·金曾经显赫一时,然而荣誉的光环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黯淡。留下的只是难愈的病痛和醒目的疤痕。人到中年的他,面对的不仅是精神上的沉重打击──体力衰减造成一系列比赛的败绩;物质上也遇到了灭顶之灾,他由往日的奢靡陷入困顿。傲气与激情被生活的旋涡吞噬殆尽,他惶惑自…  相似文献   

17.
永恒的微笑     
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被人们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达·芬奇这幅被誉为“永恒的微笑”或“神秘的微笑”的《蒙娜·丽莎》,创作于1503年,在他的家乡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据说该画是应他未来的赞助人朱利亚诺·德·梅迪契的要求创作的,此人从1513年开始资助达·芬奇,直到1516年去世。几十年后,意大利的著名画家、建筑师和作家瓦萨里第一个在书中提到,《蒙娜·丽莎》的原型是佛罗伦萨人佛朗切斯科·德·乔孔多的妻子。后来,他又考证了创作时间以及此作品的经历,认为《蒙娜·丽莎》曾归法国弗…  相似文献   

18.
哈代的小说《卡斯特桥市长》主要是以虚构的南韦塞克斯郡的卡斯特桥市为背景。卡斯特桥市的原型实有其地,即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的多切斯特市。哈代对多切斯特市非常熟悉。他在那里上学,后来跟一个建筑师当学徒。虽然他在伦敦生活了一段时间,但他最终回到了多切斯特地区居住。《卡斯特桥市长》发表于1886年,但故事的背景时间则更早一些,大约在1830年前后。故事的开始颇富戏剧性。一个夏天的夜晚,束草工人迈克尔·亨查德来到威登市找工作。他的妻子苏珊和怀抱中的女儿伊丽莎白·简随行。市内的集市正在进行。亨查德一家经过长途跋涉十分疲乏,便走进一个小吃摊,买碗香甜的牛奶麦粥(这种粥主要是用牛奶、面粉和葡萄干制成,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19.
英国著名文豪塞缪尔·约翰逊和阿瑟·墨菲先生的相识颇为奇特。墨菲先生办了份名叫《格雷旅店》的报纸,有次他跟他朋友富特一起呆在乡间,他说他必须赶回伦敦出版当天这一期报纸。“算啦,”富特说,“你就在这儿编好,我派个人骑马  相似文献   

20.
1980年格雷厄姆·萨瑟兰去世时,世人都为失去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而哀悼。但是萨瑟兰在他将近50岁才饮誉全球。直到1952年他的作品在威尼斯的比恩纳尔美术馆展出,接着又移至巴黎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继续展出,才使他出众的才华闻名国外。最近格雷厄姆·萨瑟兰过去一个时期的作品在伦敦的塔特美术馆展出,人们才发现他早就应该获得国际声望,然而却长期默默无闻。自从威尼斯的展览以后,他的作品在其它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