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突出档案馆的文化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曾做过一个这样的小调查,在城市闹市区街头,就市档案馆在何处这个问题,连续询问了20多位路人,被问均露出一脸茫然,有的甚至没有听说过档案馆。联想到近年来各级综合档案馆令人汗颜的档案利用率,作为从事档案工作十几年并对这一行有着深厚感情的我,面对公众对档案馆乃至档案丁作如此低的认知度,心中不免有些伤感。档案馆作为化事业单位的定位已得到档案界人士的认同,档案馆理应是积淀和传播人类优秀化的场所,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今天,档案馆向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做好档案的服务工作?已经是档案工作人员密切关注的问题.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发展数字档案是档案馆发展的方向和档案工作的重点.我个人认为,发展和建立数字档案馆是档案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它不是档案馆的最终目的,它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并被应用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中.然而,任何一个档案馆的目的都是为了提供优质服务,离开了服务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发展动力,档案馆只能算是一个摆设.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由于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对档案及档案馆工作的宣传,使社会对档案及档案馆有了了解。有的公民问,我的档案在不在你们档案馆;还有的公民问,你们档案馆是不是什么都有啊。公民的这种认识,说明档案宣传工作还不到位,档案馆离社会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很有必要采取积极地、有效地措施来扩大档案馆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事和档案一直若即若离,直至成为人在社会政治生命的一部分。然而在我们日渐走向人本社会的今天,人事档案却面临着尴尬的境地,甚至传来取消人事档案的呼声。我们不禁要问:人事档案真的无用了吗?  相似文献   

5.
《兰台世界》2014,(Z2):13-15
<正>一、我曾被同志称为有"坐功"的人70年代中期,林彪事件之后,逐步开始启用五七干部。我首先把公社混乱的档案文件整理得有条有理,得到公社和县里好评。县里欲调我去未成,因铁岭地区已下了调令。从此我被调到地区,全家都搬到铁岭居住。当初有两个部门要我,一个是去铁领地区轻工局供销公司任经理,一个是铁岭地区档案馆。征求我个人意见,因我热爱档案,而选择了去地区档案馆工作。铁岭地区档案馆当时保管全宗档案不多,该重新  相似文献   

6.
安钢集团公司是1958年建厂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安钢档案馆是一个综合性档案馆,负责科技档案、书档案、会计档案、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自1989年成立公司档案馆以来,档案工作基本形成了以集团公司档案馆为主体,8个分公司,9个子公司,13个事业单位、股份公司,  相似文献   

7.
<正>假如,一个人没有过往的历练,没有过往的热爱,没有过往的依靠,又怎能自信地勇往直前。2012年,我来到了省档案馆宣传教育处,作为一名非档案专业的职场菜鸟,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陌生、不安和迷茫。档案是什么?档案工作的意义何在?刚进档案馆不久,宣教处承办了档案馆第一届媒体开放日,这一次活动给了我答案。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的履历,在他的人事档案中应有详细的记载。新昌热电厂工人王杏春的人事档案,是在他1995年1月调入该厂后才建立起来的,原先的人事档案在进厂前被遗失,厂前的一段工作经历,没有档案的记载。因此,工龄的计算、养老金的缴纳等事项受到了影响。而实际上,王杏春1989年7月浙江纺织工业学校毕业后,分配在合得利羊毛衫厂工作,直至调入热电厂。档案的遗失,给王杏春带来一些缺憾。1997年7月2日,王杏春来县档案馆。在人事局档案中,一张“毕业分配调配通知单”即证明了王杏春参加工作的时间。这对王杏春是一份不可或缺的证明,了却了自己的最大心事…  相似文献   

9.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建秀 《档案》2008,(2):50-51
(一)档案馆模式。一种是紧密型的,即将学校所有人事档案归入档案馆统一管理,管理人员属档案馆工作人员,所有业务属档案馆业务的组成部分;一种是松散型的,即将学校所有人事档案归入档案馆,管理人员属校人事或组织部门工作人员,所有业务属人事或组织部门业务的组成部分。档案馆模式有利于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人事档案的使用效率和服务功能,有利于各级领导重视和促进学校档案工作的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有次坐车路过省档案馆,开车的师傅大概把笔者当成外地人,特别介绍说,"这是省档案馆,里头大得很,咱们的档案全在里头."笔者装模作样地"唔"了一声.他所说"咱们的档案",指的就是记载个人一生的人事档案.其实,有不少人都同这位师傅一样,他们也把人事档案看作是"个人档案".  相似文献   

11.
美国“白宫”网站(http://www.whitehouse.gov/)设立有一个交互式论坛“向白宫提问”。通过这个论坛,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向布什政府的官员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2006年1月17日,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局局长艾伦·温斯坦来到了这个论坛,就档案工作和与美国国家档案馆有关的问题回答了网民的提问。网民的提问可以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看到美国人的“档案意识”。在美国,档案馆的开放性很强,知名度很高,但其国民中同样也有不少人对于档案馆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因此,温斯坦在其“开场白”的一开始就说:“许多人问我:‘档案馆是干什么的?’在接下来的时…  相似文献   

12.
1998年组织上调我担任市档案局局长,至今已有9年时问.9年来,我体验了档案部门的清静与清贫,也经历了工作上的创新与创优.9年里,档案局在市直单位量化目标考核中,两次被评为红旗单位,两次被评为先进单位;在全省档案系统业务工作综合考评中,连续多年名列第一,市档案馆目前是全省唯--家地市级特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班子成员中,一人被评为市直单位"十佳公仆",一人被授予"艰苦奋斗、勤廉为民"的优秀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3.
一位年青的企业领导人,针对档案馆基础建设问题,对档案管理部门和规划计划部门提出了档案馆建设三问: 一问:为什么要建档案楼? 二问:最适宜的建筑面积? 三问:档案馆功能与发展? “三问”答卷引发了对档案馆建设问题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和档案馆基础建设实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组部相关规定,从2014年底开始,清华大学档案馆集中精力对校内中层领导干部的档案进行专项审核,在审核过程中发现有不少人事档案管理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人事档案起始于学生阶段,做好学生档案的收集、归档与利用等工作,对于规范人事档案的各项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大连市中山区档案馆在接待查阅档案的利用者中发现了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即这些在企业工作的同志,他们或因个人调动,或因企业破产、兼并,其人事档案被丢失。细问其缘由,有的是因亲属在某企业任负责人,调入时人事档案由这位负责人保管,当其离任时,档案不知去向;还有的是因原企业资不抵债,被另一企业兼并,到新企业后发现保管在原企业的人事档案不翼而飞了。这些现象集中地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娜嘉 《兰台世界》2005,(8):70-7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和其他工作一样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加强。信息社会时代的发展使人事档案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现代的人事档案管理越来越显露出若干问题急需解决。只有进一步的改革创新,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做好人事档案的基础工作,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才能使档案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一、建立和完善档案鉴定管理体系随着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数量及内容的不断增大,现有的档案馆(室)藏条件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人事档案材料,这就需要加快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7.
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省委十分重视和支持档案馆的建设.今年是浙江省档案馆建馆四十周年,因为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有参与省档案馆建设的一段经历,省档案局副局长丁越飞同志约我为<浙江档案>杂志写一篇有关建馆前期的回忆文章,我欣然答应下来.  相似文献   

18.
1993年笔者曾走访过位于华东地区的一个档案馆,该馆新建馆楼面积3600m。,已建有10年。笔者了解到那里的档案干部政治、业务素质较好,但普遍身体较差,即使没有明显病症的同志在工作时间里也感到身体不适。而与之相近(直线距离约2公里)的另两个档案馆则没有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对在该档案馆工作的16名同志逐个进行了调查。被调查的人中除1人系中专毕业学历外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2045岁之间,从事档案工作的时间2-22年,有8人被医院确诊有明显的病症,有7人曾住院治疗。在有病症的人中,直接接触档案工作的同志居多,行政管理干部较少。其病症也呈多样化,主要为:肺气肿、贫血等多种常见病。经过调查了解,笔者的确感到应该对其成因进行研究,辩证地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性,切实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黄娅 《档案时空》2011,(10):42-44
我的档案人生是1978年开始的,当时19岁的我刚刚从株洲县均坝乡第一林场第一批知识青年招工回城,进了市属国有企业株洲市机床维修厂,因为在农村舍得干,入了党,半年后就在政工部门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3年打下了比较好的档案工作基础,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调到了株洲市南区区委办公室担任专职档案人员。1985年株洲市新建档案馆,市档...  相似文献   

20.
提起档案,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也许是自己的档案,那么你对自己档案的了解吗?你自己档案里到底有什么内容?那些内容都真实可靠吗?对于这些问题,别说一般人员,就连我这个档案工作者也很难说清楚,因为个人不能查阅自己的档案,这是铁律.可是为什么不能看?恐怕就没有几个人能提出具有说服力的理由了. 长期以来,人事档案因其固有的管理体制和严格的保密制度,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大量人事档案被人为地束之高阁,长期沉睡在几乎是与世隔绝的库房中,价值无法体现,作用也不能发挥.由于人事档案的透明度差,因某些不符合实际的评价和鉴定给个人晋升晋级造成危害的事情时有发生,既导致组织用人失误,也给个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近年来,随着人们档案意识和法治意识的日益增强,当事人对自己档案知情权的要求也愈加强烈.笔者仅就此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