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毕业纪念册     
六月,又一批学子将跨出校门,走向人生一个新的驿站。在这离别时刻,让我们一同深情回望走过的岁月,铭记熟悉的校园,铭刻老师慈祥的容颜,珍藏同学纯洁的友谊,别后这些都将成为永久的记忆。脚下的路还很长,而这些美好的回忆会让行程变得温暖明朗。  相似文献   

2.
<穷人>是列夫·托尔斯泰著名的短篇小说,具有难以比肩的思想力量和艺术高度.作家通过对主人公冉娜的生存环境和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表现了当时渔民的一片纯洁、光明而充满人间至爱的精神世界,既以人性的深度显示爱的博大、深邃、无私和神圣,又以精神的伟大显示人生的纯洁、价值、意义和美.冉娜正是作家心中道德理想的外化形象.小说在感性和理性的融合中,把真实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演绎成一种人穷而精神富有的人生和生命的大境界.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首美与丑的变奏曲,也是一幅以美衬丑的人物画。它写的只是“人生小站”,揭示的却是人生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三言"中冯梦龙将传统观念与时代精神糅合塑造的女性形象不再是"祸水"和"工具"。生时,她们成为了实实在在的人,有鲜活的人生舞台;死时,她们为自己的理想和欲望而献身,具有独特的审美属性。正面形象,死亡叙事的审美共性是为正义、为报恩不惜一死的崇高;对爱、对尊严勇敢追逐的深情赞美。反面形象,死亡叙事的审美意味是作恶者、纵欲者的罪有应得;对丑、对堕落的无情鞭挞。  相似文献   

5.
甜爱小径     
这是一条通往心灵的小径:在春天,她要把这个“微笑在路边的梧桐/旧时相识的飞鸟”都知道的秘密,告诉给憧憬幸福的如她一般的妙龄少女:“我为何梳妆得如此整洁优雅/为何在衬衣的领口/悄悄地/别着一朵清馨的兰花/为什幺/一路上胸口悸动脸颊发烫”。作者笔触细腻而深情地状写这条小径的甜爱与浪漫,层次分明又丝丝八扣,表达对纯洁美好人生的向往。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一个拥挤的世界里,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这个名字平凡且伟大,光荣又普通。平凡,因为它时时刻刻都为一个信念而挥汗如雨;伟大,因为它能创造出自身十倍百倍的价值;光荣,因为祖国赋予了它一个深情的敬礼;普通,因为我们就是它这支庞大队伍中的一个士兵。  相似文献   

7.
阳光与人生     
有人说人生苦短,而我觉得,人生在某个层面上像极了阳光。海平面上,金色的浪花簇拥着一轮初升的太阳,它那灿烂的光芒显示出无瑕的纯洁与无穷的希望。而孩子与这阳光是多么的相像啊!同样是剔透的纯洁,小小的灵魂是用善良与天真填充,如天使一般可爱,让世俗中的恶人感到汗颜。同样是萌动的希望,胸中装着无数美丽的梦想,等待着去实现,向前,是光辉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没有嫣然绽开的花蕾,便没有四季可人的温馨;没有潺潺流过心田的微笑,便没有人生的洒脱。我们虽然哭泣着来到世上,却应该用微笑面对人生,微笑是一种滋润霜,把它抹在脸上,我们将愈加美丽;微笑是心底的一脉灵泉,它使我们的内心丰盈而深情。  相似文献   

9.
飘飘的白衣     
(5月12日)"天使"是传说中神仙的使者,是幸福和温暖的象征。"白衣天使"是人们对护士职业美和内在美的深情赞誉。一袭飘然白衣,代表着纯洁的心灵;一顶别致的燕帽,体现着守护生命的重任。无数个阳光灿烂的早晨,他们倾听治疗碗盘的协奏曲;无数个不眠不休的夜晚,他们感受生存和死亡的交响乐章。都说他们崇高伟大,可是又有谁想得到,在这份崇高伟大的背后,其实是一颗颗天使之心。  相似文献   

10.
70,一个美丽的而又动人的数字;70年,一段凝重而又沧桑的历史。70年前的今天,伟大的工农红军用自己的血汗在中国大地上写下了一部史无前例而又惊心动魄的壮丽诗篇——长征。长征,岁月回眸时饱含深情的一笑;战火纷飞中悲壮不朽的进发。长征,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它锤炼了一代中国人,熔铸出伟大的长征精神,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长征的胜利,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值得缅怀的光辉业绩,也不仅仅是值得汲取的历史经验,我们最需要铭记于心的是长征中闪闪发光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  相似文献   

11.
一只小纸船     
这是一只载着梦想的小纸船最简单,最深情而又最使我心动的一只漂亮的,纯洁的小纸船慢慢地,轻轻地飘着不知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被什么东西阻住了它前进的方向但又不知是谁帮了忙小纸船依然轻轻飘着尽头在哪?尽头在哪小纸船一直这样地在寻觅它知道自己找不到尽头但还是要找,因为尽头就是一个最美的希望(作者为江西万载康乐中学学生指导老师:郭春根)一只小纸船@邓思伟$江西万载康乐中学!学生  相似文献   

12.
花香     
浸在湿湿的黑幕中,连风也是浊的。路灯晕不出惹人的柔色,刺眼的白光耗尽了我所有的性灵心智。此刻,我的思想是毒的。这是无语的静思。虽则我有意,无情的流水也不愿淌过我的脚畔;又将为谁开?伟大的丑与伟大的美是一样地稀有,只有平庸却是可以忽略的。我没有经历过最快乐和最伤心的事情。但那并不是因为在  相似文献   

13.
一、珍珠何在《泪珠与珍珠》中泪珠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它在文中的作用显而易见。文章从头至尾,引了许多名言和诗句,所有这些无不与泪有关;然后直接写了几种眼泪。所以标题中有泪自然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文章中却只有一次写到珍珠,即牡蛎分泌液体形成了珍珠。但稍加思索就会发现这儿的“珍珠”肯定不是标题中“珍珠”。那么标题中的“珍珠”究竟何在呢。文章结尾说基督徒因耶稣滴血而死而感激得涕泪交流,又说这是最最纯洁真挚的。是呀,这样的泪是何其纯洁何其真挚又何其珍贵  相似文献   

14.
<正> 在美学中,美是最基本、最中心的范畴,但由于美的具体形态和它们审美特性的不同,还有其他一些范畴,如崇高与优美,悲剧与喜剧、丑等。什么是崇高呢?有人说它是“艰难的美”,有人称之为“伟大的美”。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用简单明瞭的语言来回答,把两者综合起来,可以说:崇高是艰难而伟大的美。  相似文献   

15.
友谊寄语     
友谊,是当你点燃生日蜡烛时,朋友为你送上的深情祝福;友谊,是当你孤独无助时,朋友为你送上的真情和慰藉。友谊像水晶般纯洁,如阳光般炽热。“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难寻觅。”是啊,得到一份真诚的  相似文献   

16.
苔丝是颇受争议的文学形象。她因被奸污而丧失贞洁,且沦落为他人的情妇,最终又因谋杀罪而被绞死,部分读者和评论家疾呼:如此的一个人怎能称之为"一个纯洁的女性"呢?本文通过解析其他三个重要角色以及他们与女主角之间的关系,勾画出她的人生轨迹,以此解答"苔丝是否纯洁"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生如瓶     
[导读与思索]人生如同一只空瓶,但不可随意注入任何液体。如果它装满了卑劣与庸俗,就装不进伟大与崇高;而装满纯真与善良,虚伪与凶残就无处容身。想一想,你将往人生之瓶装入什么呢?你如何理解文中“倒空你的杯子,不就能继续装了吗”这句话的深刻涵义?  相似文献   

18.
走出两汉经学牢笼的魏晋士人,一时间失去了人生追求的目标,游观中日趋强烈的失落感,激发出深情的回归歌咏。他们首先在哲学的层面上,通过玄学论辩,设计构建新的人生归宿,同时又在各种“游”的活动中,寻归全新而又陌生的家园。因此,“游”的自由与洒脱、风度与风流的另一面,是失落家园的凄怆与感伤。  相似文献   

19.
“趣”或“趣味”是因人的好奇心为一定事物所激活而产生的快乐;是自由思想的魅力;是知识上升为智慧,形成健全的人生意识的表现。它又须玩物而不役于物,达到对文明生活本身的尊重;精细体物,用心玩味和殷勤爱惜人生的赐予;节制激情,以一种明净的观照对待生活.它是一种修养、一种造诣,是雅致与生机的表现;而在力与深刻两方面难免有所不足,缺乏猛烈的、狂放不羁的冲决力,但它依靠高尚和静穆而达于伟大的极境.与现代媒体做趣的节目相比,它所体现的古典和近代注重人本和精神品位的特征就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古代东方术士的“点金术”,只不过是一场诱人的梦幻;但艺术创作中的“点金术”确实是存在的。法国的大艺术家罗丹就曾说过:“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或作家,取得了这个‘丑’或那个‘丑’,能当时使它变形……只要用魔杖接触一下,‘丑’就变成美了。”(《罗丹艺术论》)真正的艺术家可以把现实中的丑变为艺术中的美,而在拙劣作者的手下,美甚至可以变为丑。那么,这个能化丑为美的“魔杖”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