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文婷 《科学启蒙》2023,(11):26-27
<正>每当夜晚降临时,许多白天生龙活虎闹翻天的“神兽”就会化身为“天使宝宝”,伴随着均匀的呼吸声,进入香甜的梦境。有的孩子则不一样,他们入睡后就像一个个“呼噜娃”,鼾声如雷,让家长们既头痛又担心。毕竟,打鼾这一睡眠现象背后潜藏着不少身体隐患。打鼾就是睡得好?在人的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良好的睡眠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对少年儿童来说,  相似文献   

2.
王金战 《家长》2011,(7):35-36
经常接到一些家长的“恐慌”电话,他们表示一到周末或孩子放假就无比惆怅。一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跟孩子交流,因为说多了孩子容易逆反,不说又“看不惯”,有的家长甚至直接说:“我一想到孩子要放假了,我就害怕”;二是很多家长因为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害怕孩子独自出门有危险,所以干脆把孩子关在家里,但又担心孩子总不出门,性格会变得孤僻。  相似文献   

3.
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担心他被人欺负,于是有些家长就教给孩子“小朋友欺负你,就告诉老师”之类的话。也有的孩子不用家长教,遇到一点儿小事就去告诉老师。孩子爱告状,那他通常会向老师说什么呢?1“.老师,××打我了。”2“.老师,××不和我玩。”3“.老师,××说话了。”老师,××不听话。”4“.老师,××打小朋友了。”我们可以从孩子说的话看出,发生的都是些小事,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这些小事,孩子也需要处理,也需要应付。如果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处理这些小事得当的话,可以为其长大后处理大事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家长别小看了孩子处理…  相似文献   

4.
“空中课堂”的适时推出,曾让不少家长连声叫好:在家的孩子又有课可上了。但是开播不久,就让不少孩子和家长失望。随后,“空中课堂” 变成了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孩子高兴看看,没人监督就溜之大吉。  相似文献   

5.
在幼儿园门口,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一情景:有的孩子哭闹不止,不愿父母走开;有的提出诸如“星期天回家给我买电动小飞机”,“星期六回家给我做最好吃的东西”等要求;有的干脆抱住家长的腿不放为了摆脱孩子的纠缠,有些家长就说:“好好好,只要你不闹,里期天一定给你去买”如此这般,孩子听了家长的“许愿”,即使很不情愿,也只好带着某种期盼,乖乖地进了幼儿园这些家长把“许愿”当成了专治百病的良药,殊不知这样做不利于孩子品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孩子上学,家长“陪读”;孩子读书,家长坐在旁边当“顾问”;孩子写作业,家长坐在旁边当“参谋”;有的孩子学什么,家长也重新当起了小学生,同样也学什么;个别家长甚至还经常代替孩子做作业。这种现象反映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成才无方”。  相似文献   

7.
孩子发“人来疯”是指家里来了客人时孩子故意在客人面前闹来闹去,或给父母提出各种要求,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发“人来疯”呢?一是为了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吸引大家的注意有些孩子发“人来疯”是因为客人来了,父母只顾与客人谈话,把他放在一边,孩子当然会不高兴,为了吸引家长和客人对自己的注意,他就有可能故意做出许多行为,以显示自己的本领和存在。二是因为客人在时提出一些要求,父母不好拒绝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管教过严,当家里来了客人,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会比平常温和些,也不轻易当着客人的面训斥孩子。这样,孩子就觉得特别“自由”了,得意志…  相似文献   

8.
<正>"老师,今年我就把孩子交给你了,功课我辅导不了,孩子在家也不听我的话。""老师,我们孩子就听你的话,你对他严厉些。"作为老师,每每听到家长这样说的时候,我的内心很复杂——欣喜又失望。欣喜的是,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是绝对信任的;失望的是,家长把教育责任都推到学校和老师身上。  相似文献   

9.
小班的一位老师对我说:“小朋友每天来到幼儿园,我都要问他们今天吃了些什么,吃了多少,鼓励他们多吃饭,样样菜都吃。家长反映很好,说孩子在家吃饭认真多了,身体也长好了,不常感冒。班上缺席的小朋友也减少了。”后来我去她的班上看,真地觉得个个孩子都长高了,长胖了。  相似文献   

10.
一、增进与父母或长辈之间情感沟通的体验感悟型作业 当前,有的家长忙于做生意,将孩子一扔了事;有的家长长年不在家,与子女说不上几句话,更别谈深入内心的交流;还有的家长完全把教育的责任推卸给学校,认为孩子关进学校就安然无恙了;有的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许多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为此,我尽量布置一...  相似文献   

11.
《母婴世界》2012,(9):110-111
什么是homeschooling? “家庭学校”。美国称之为“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一些欧洲国家称之为“家庭教育”(homeeducation)。如今的家庭学校是一种以家庭为基础、孩子为受教育者、家长为主要教育者的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2.
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关心孩子的家长就会忙着询问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有的家长会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如果孩子说不出什么具体的东西,家长就会感到失望。还有的家长会这样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发现了什么?”让孩子讲述幼儿园里发生的新鲜事,甚至让孩子提出问题来。两种提问应该引起我们家长的思考:你赞成哪一种提问呢?  相似文献   

13.
我校举行了“家教论坛”活动时。一位嘉宾在回答(你是怎么教育子女的?)时说“:其实,我对孩子根本就没有进行教育,我也不知道她怎么就具有那些所谓的‘优点’。”奇怪!不教育,孩子怎么就成了同学的榜样,怎么就成了老师心目中的“宝”?当仔细看这位家长时,我顿时发现,她孩子的言谈举止与她简直就是出于一个模型。我想:这个家长其实就是无形的教育资源,她其实施行的是一种“无声教育”!身教重于言传,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现在家长往往更注重言传,教育孩子什么要做,什么不能做云云。有的心平气和,循循善诱,有的脾气暴躁、大声呵斥。前者,孩子也…  相似文献   

14.
《宁夏教育》2009,(7):155-155
在家像只横行的小老虎,出门变成胆怯的小猫咪。一些家长常常说自己的孩子是“门背后的霸王”,并为他们拿不出手的表现头痛不已。幼教专家告诉年轻父母:鼓励式教育最重要,改变孩子胆怯行为有三大原则。在家别太溺爱。胆怯的孩子,往往在家中受到过多的宠爱与纵容,与社会的接触欠缺,这不免使其对公共场合、集体活动产生了未知的恐惧。在家时,家长可别让孩子太由着性子,  相似文献   

15.
在家庭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一件什么东西,这时家长出于某种原因把那件东西拿走了,有的孩子哭闹几声就作罢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止,大有不把东西拿回来誓不罢休的劲头。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种表现的孩子,认为这样的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觉得后一种孩子太“犟”“不听话”,是不懂事的孩子。其实,从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来看,通常所谓“犟”孩子的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并具有一定程度的韧性。如果家长善于观察与利用孩子身上所蕴藏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诱发  相似文献   

16.
前段时间,我们有许多家长在一起讨论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我的孩子不爱学习,做作业特别马虎,不是少题就是丢字落字,这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呢?有的家长问:孩子平时对什么感兴趣?爱干些什么呢?一个家长说,我的孩子爱看童话,一看看几个钟头,吃饭都不情愿,童话中无论什么细节孩子都清楚,甚至能背下来;另一个家长说孩子爱做飞机模型,各种各样型号的飞机都清楚,俨然是个飞机情报专家。还有一些家长说:孩子喜欢玩玩具,总是将玩具拆下来又装上去,不厌其烦的没完没了,真是没办法。听了这些回答,我就对他们说:这些孩子没有问题。他对感兴趣的东西就能专…  相似文献   

17.
小幽默     
放活脱些父亲教儿子道:“凡与人说话得放活脱些,不能一句说死。”儿子问什么叫活脱。这时正巧邻居来借东西,父亲就说:“譬如邻居来借东西,你就不可说都有或都无,只说有的在家里,也有的不在家里,这样就活脱了。凡事都可照此类推。”儿子记住了。没过几天,有位客人来拜访,问:“令尊大人在家吗?”他儿子答道:“有在家的,也有不在家的。”父之过父亲:“你17岁了,不晓得读些什么书?我也不骂你,也不打你,看你自己惭愧不惭愧?”儿子:“我一点都不惭愧。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您惭愧不惭愧?”狗与人雨天,小明牵着一条脚上沾满污泥的狗,走上了公共汽…  相似文献   

18.
开学后不久,我对本班学生在家里的表现逐个进行了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劳动表现较差。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红领巾还要奶奶洗,有的在一年之内,仅扫地几次,有的甚至什么也不干,也有的学生主动要参加家务劳动,却受到家长的阻挡,家长只片面要求孩子读好书。根据这个情况,我除了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外,决定上一堂“在家做个小帮手”的思想品德课。我在确定了教育目的要求以后,就着手准备材料。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心理特征,我挑选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这可让他们听得懂,看得到,想得出。一开始,我用谈话法导入课题。我说:“三  相似文献   

19.
左邻右舍,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到了吃饭的时候,可热闹了:有的孩子闹着不吃;有的孩子尽吃菜不吃饭;有的孩子说“我不吃这个,我要吃那个”;有的父母给孩子准备了“好菜”让孩子一个人独享;还有的父母干脆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孩子则吃一口,玩一会。“吃饭”成了家长最伤脑筋的事。其实,这是家长自找的苦恼,是家长自己把孩子给惯成这样的。我的女儿已5岁了,长得活泼健康。一日三餐,无论荤素粗细,她都吃得津津有昧,从不要我操心。我的经验有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放学时,常常能听到家长们的聊天:老师说我儿子在幼儿园吃饭很好,可到了家里却挑食,有时根本不愿意吃饭嘿,在家总是不听话,到学校就守规矩了!何为规矩?为什么要立规矩?规矩给孩子们一种安全感和界限感,它会帮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可以期盼的,什么是不可能达到的。立规矩并不是限制孩子的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能有序地生活、学习和游戏,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那么,为何孩子在园能守规矩,在家就不行,成为一个两面派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