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古近代汉语词汇学》由浙江大学教授方一新独撰,商务印书馆2010年11月出版。该书获浙江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古近代汉语词汇学》分为上、下两编,共70余万字。上编是对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相关问题的论述,凡十一章。内容包括: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作用和意义;中古近代汉语研究的语料及类型;语料的选择与鉴别等。  相似文献   

2.
作为“采访近世之事”的著作,《搜神记》(二十卷本)中有很多接近当时口语的成分,保存了晋代当时很多的常用语汇,为后世研究魏晋词汇面貌提供了材料;书中大量的新词新义,既可补充现有辞书的不足,又反映出这一时期汉语词汇的真实面貌。这些都说明《搜神记》在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中具有很大的语料价值,我们在研究汉语词汇尤其是中古汉语词汇时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古时期(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佛教的传入、风行乃至鼎盛时期。随着汉译佛经的大量产生,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当时典范的文学作品中难以见到的口语词及梵语音译词。这些佛经词汇正是中古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译佛经,在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方面具有其他中土文献所不能替代的重要而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上古汉语“若”从第二人称代词的“代”发展出“若人”等指称代词,“若”系指示代词初露端倪;中古汉语“若”系指示代词盛行;近代汉语只有“若此”;到现代汉语“若”系指代词消失。这个历时性变化渗透着词义沾染和词汇化理论。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的话]本期刊发三篇有关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文章。《汉语史的分期与20世纪前的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一文是作者"中古汉语词汇研究概说"系列研究的一部分,文章认为,研究汉语史,不能不提汉语史的分期;分期问题解决不好,对汉语历史发展的认识就始终还停留在表面。文章对当代几家有代表性的分期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的话]本期刊发三篇有关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文章。《汉语史的分期与20世纪前的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一文是作者中古汉语词汇研究概说系列研究的一部分,文章认为,研究汉语史,不能不提汉语史的分期;分期问题解决不好,对汉语历史发展的认识就始终还停留在表面。文章对当代几家有代表性的分期  相似文献   

7.
中古、近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具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对中古、近代汉语词义的考释,不仅直接服务于文献整理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对补充和改进现代语文辞书的释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补充漏收义项,使释义更加完整;二、纠正不妥释义.使说解更加得体;三、揭示词义来源,说明释义的“所以然”。  相似文献   

8.
《中文自学指导》2006,(2):F0004-F0004
中心按研究方向和课题在国内外聘请专兼职研究员。共承担了10个教育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其中有张涌泉教授主持的“敦煌献语言大辞典”;王云路教授主持的“中古近代汉语词汇史”;方一新教授主持的“中古汉语词典”;张金泉教授主持的“敦煌经部献”;黄金贯教授主持的“古汉语同义词辨释词典”。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以来,中古汉语词汇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著作和论文大量涌现。中古汉语新词新义的研究是本时期词汇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根据成果类型进行分类,对中古汉语新词新义的研究概况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对中古汉语新词新义产生的原因和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译佛经中《金刚经》是最重要的一个,复合动词是玄奘新译《金刚经》中十分重要的词汇现象,运用梵汉对照的方法,考察3类复合动词,即“情态词+V(动词)”结构,“被动态标志词+V(动词)”结构,双音动词,可以揭示中古汉语复合动词的表达力和灵活性.梵语的汉译无疑增加了汉语的复合动词.  相似文献   

11.
近代汉语词汇的研究是汉语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已指出:“如果为了编写一部汉语大辞典,古人的研究成果还是不够用的,因为(一)他们只注意上古,不大注意中古以后的发展;(二)他们只注意单音词,不大注意复音词。所以这一方面的工作是还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才能有所成就的。”本文拟就唐释慧琳所撰《一切经音义》在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中的特殊价值谈一些粗浅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始于词语考释.近十余年来,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方面有代表性的著作种类繁多,大致可概括为断代词语通释、专书语言词典、专类语言词典和断代语言词典等.考察这些词语训释专书,可以从宏观上展示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现状和成果,细心的读者还可从中领悟到继续从事这方面研究的门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董志翘:《<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董志翘先生长期以来致力于训诂学及汉语史研究,在中古、近代汉语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以下略称《研究》),是董先生众多研究成果中的又一力作。《研究》受到刘坚、蒋绍愚、项楚、白化文、鲁国尧等著名语言学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专书词汇研究的典范”、“当年国内最有影响的两部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专著之一”。先后获得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王力语言学奖、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是日本高僧圆仁…  相似文献   

14.
中古汉语异形词是指中古汉语阶段中同时或先后产生的同音、同义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以《抱朴子内篇》为例可以看出,中古道经中的异形词对辞书编纂、古籍校理与汉语词汇史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古汉语是汉语词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该领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该项研究之中。在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古汉语复音词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尽管如此,中古汉语复音词的研究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在汉语发展史上,中古汉语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汉语各要素在中古时期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就总括副词来看,中古汉语除沿用先秦汉语常用副词之外,总括副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成员的增加;二是复合总括副词的大量使用。中古汉语双音总括副词主要以同义并列构词为主,大多数双音词成为中古汉语的特定词汇,到了中古晚期或近代汉语中不再使用。《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订补》仅收录其中的一小部分,失收词条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增补。  相似文献   

17.
董志翘先生长期以来致力于训诂学及汉语史研究,在中古、近代汉语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以下略称《研究》),是董先生众多研究成果中的又一力作《研究》受到刘坚、蒋绍愚、项楚、白化、鲁国尧等名语言学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专书词汇研究的典范”、“当年国内最有影响的两部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专之一”。先后获碍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王力语言学奖、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相似文献   

18.
《抱朴子内篇》是一部重要的道教典籍,其中词汇不但丰富,而且口语性较强。“所在”有“处处,到处”义,此义项乃中古习见。“近将”,同义连文,表大概、大约义,《汉语大词典》未收录。“非一”表示“(人数、次数等)很多”,亦为众辞书所忽略。此外,又有“在所,在在”“将近”“数数非一”诸词,意思分别与其相同,并加以联系论述。  相似文献   

19.
蒙古民族在同汉族交往的过程中从汉语中吸收了许多词汇。其中有些早期汉语借词在语音方面保留了中古汉语的某些语音特点.文中对保留中古汉语语音特点而且与现代汉语语音系统有较大差别的汉语借词,作了简要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复音化是中古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内容。《世说新语》是一部研究中古魏晋南北朝时期语言具有重要语料价值的文献。论文对该书的双音程度副词作穷尽性的调查,对它们进行分类描写并揭示其对所修饰成分音节构成的选择倾向于双音节结构,从一个侧面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程度副词复音化和使用特点,为中古汉语史词汇语法研究提供详实的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