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化是我国缩小"数字鸿沟"的最佳途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文云  李爱勤 《情报科学》2004,22(2):168-171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数字鸿沟"非常明显.本文提出缩小"数字鸿沟"的最佳途径是加快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即大力发展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城市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和信息产业.  相似文献   

2.
"数字鸿沟"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数字鸿沟”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于中国国内的东西部之间。西部大开发应在充分肯定“数字鸿沟”客观存在的前提下,实现既缩小“数字鸿沟”,更缩小“贫富差距”的“双缩途径”。  相似文献   

3.
要积极应对"数字鸿沟"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金爱 《情报杂志》2003,22(6):86-87,90
“数字鸿沟”这一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诞生以来,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信息时代的贫富差距不仅表现为收入水平的差距,而且体现在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上。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正确的战略,积极应对“数字鸿沟”问题。  相似文献   

4.
陕西城市间"数字鸿沟"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鉴国内外测度信息化水平和"数字鸿沟"的指标与方法对陕西省城市之间的"数字鸿沟"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建立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陕西省各市之间"数字鸿沟"进行了实证测度.对陕西各市因信息化水平差异引起的"数字鸿沟"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陕西省信息落后城市缩小"数字鸿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缩小数字鸿沟--西部行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配合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帮助西部提高信息化水平,缩小东西部之间的“数字鸿沟”.经过一段日寸问的准备.由科技部倡议并将在国务院西部办、国务院信息办的领导下,与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农业部、团中央等部门及社会团体合作实施的“缩小数字鸿沟——西部行动”今天正式启动了! 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西部  相似文献   

6.
电子政务"数字鸿沟"分析与数字援助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豪迈  白庆华 《情报杂志》2007,26(3):101-105
论述了电子政务“数字鸿沟”及“数字弱势群体”,分析了电子政务“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和社会影响,提出了通过数字援助政策来促进“数字建设”,进而消除电子政务“数字鸿沟”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娄一艇  林端宜 《情报探索》2006,(12):115-116
“数字鸿沟”问题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全球性问题。文章从介绍“数字鸿沟”概念入手,分析我国“数字鸿沟”问题现状,并对当代图书馆如何缩小“数字鸿沟”提出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伟贤  王涛峰 《情报杂志》2006,25(5):109-111,108
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通过对1997年~2004年我国互联网用户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我国“数字鸿沟”的最重要因素;信息资源虽然对我国“数字鸿沟”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但是它是我国数字化的基础平台;科教投入和人才结构关系到我国国民接受信息的能力,从而影响我国的“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9.
十多年的农村信息化建设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但是在整个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强者恒强,弱者积弱”的现象较为普遍,城乡间的”数字鸿沟”成为制约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的一道”门槛”。农村信息化建设困难重重.浅层次的应用以及陈旧的服务信息等问题严重束缚着农村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为此,近日记者专访了中国农业大学信电学院常务副院长,科技部国家遥感信息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副理事长、国土资源部土地信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严泰来教授。  相似文献   

10.
当前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是信息获取不平衡造成的。特别是城乡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是造成城乡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社会协调进步的重大政治问题。竞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以农村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