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曾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真是不知羞耻啊!清代大儒顾炎武先生提出了"行己有耻"的思想,和孟子"四端"学说中的"羞恶之心"不谋而合,都是指要用羞恶廉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亭林先生认为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要遵循的一条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2.
1.温故知新,延伸拓展。初中阶段,学生学过孟子的一些文章,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对于孟子的仁政思想、王道主张以及孟子语录体散文的语言风格、论辩技巧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教学此文,可引导学生新旧对接,生发联系,加深对孟子政治思想的理解,对孟子论辩艺术的把握。  相似文献   

3.
[定位 ]鉴赏孟子思想中“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切入 ]1 课前布置“我所知道的孟子及其作品”资料搜集 ,课上交流切入。要求学生能说出已学过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等篇孟子作品 ,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 ,学生对《孟子》一书的思想内容和主要特色已有一定的了解。2 关于孟子与《孟子》。 (从介绍作家切入 )课前布置搜集 ,课上学生交流 ,教师补充。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人们常把他和孔子并称。古人认为《孟子》是“拟圣人作” ,因而也常把它和《论语》相提并论。[探究 ]文言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孟母三迁     
孟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学者之一。孟子小的时候,孟母把家搬到一座小山旁,靠着一间铁匠铺。每天,孟子都去铁匠铺站着看打铁,他不喜欢学习。孟母觉得这样不好。 于是,孟母把家搬到了农场,他们的房子靠着一家杀猪的人家。每天,这个屠夫都要为别人杀头猪。孟子每天都去看杀猪,而且,学着猪那样嚎叫。 孟母第三次搬家。这回,她把家搬到了一所学校旁边。每天早上,孟子起床后,听到学生的读书声,他就走到教室,站在窗户旁,和学生一块儿读书。孟子渐渐喜欢读书了,孟母让他上了学,孟子读书很努力,成了最好的学生。 Mother meng had a son called …  相似文献   

5.
出米拔萃     
成语注解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形容才德超出同类之上。出:超出。拔:超出。萃:聚在一起的人或物。成语典故战国时期,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  相似文献   

6.
"自得"学习修养论是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孟子"自得"学习修养论的提出、内涵和思想基础,然后在分析孟子"自得"学习修养论与当代德育工作契舍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自得"学习修养论对学生德育工作的两点重要启示:一是激发学生主体的道德自觉,二是培养学生内省能力与习惯。  相似文献   

7.
叶欣 《文教资料》2014,(7):148-149
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本性为善,则弘扬内在的善性,修身养性。本性为恶,则修己之恶以向善。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导向不同的德育教育,固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孟子讲人性本善,故小学德育教育要坚持学生本位,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教育。苟子主张人性本恶,故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的著作,封建时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中学教材经常选用《孟子》中的篇章,对于学生学习古文与传统思想十分有益。教材中的注释,有些不够准确,现在做些辨证工作,供教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289年)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现存《孟子》一书一说是孟子的学生公孙丑、万章等人记载孟子言论而成,是研究孟子思想的重要资料。孟子生活在战国中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当时各国的统治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在各国陆续地确立了封建制度。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孟子反对这些促进封建制度确立的改革,他认为应该实行“仁政”以求得统一。实行“仁政”首先应从恢复井田制开始。在政治上他主张保持以“亲亲”为核  相似文献   

10.
孟子是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同时也是我国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性善论的学说思想,对于后代的德育工作影响深远。从肯定人的道德属性、强调道德主体的平等性两方面思考孟子性善论的德育理论,从注重孟子义利观、培养学生道德自律意识及能力、建构"人本"德育工作方法三方面探索孟子性善论对当今学校德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寡人之于国也》的教学,只有积极拓展文本的教学视阈,从孟子冠绝古今的论辩艺术角度出发,探寻论辩的价值所在,才能让学生感悟孟子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借古人思辨智慧的光辉照亮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2.
赵卓平 《课外阅读》2010,(11):29-31
儒家有“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孔圾的学生。这个孔伋就是《中庸》的作者;《大学》呢,就是孔子的学生、孔圾的老师曾子写的。所以,你看,这四书说到底,就是一本孔学。《念经语》和《孟子》你要看一下,中华书局杨伯峻译注本比较权威。  相似文献   

13.
[定位 ]1 先秦诸子散文鉴赏。通过鉴赏本文 ,体会孟子的民本思想及其高超的论辩艺术。[切入 ]1 采用文言文常规教学切入。布置预习 ,在课上由学生诵读 ,逐句讲解、翻译 ,理解全文内容。2 学生讨论文章的中心观点。(抓中心句 ,由“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 ,则王矣”可知。)[探究 ]1 一周前布置预习“你所知道的孟子” ,在课上由学生将所收集到的有关孟子的生平、著作、主要观点、名言警句进行分类汇总 ,制作读书卡片 ,留档。2 分析讨论本文中孟子的民本思想是怎么体现的。孟子的民本思想核心是“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相似文献   

14.
1.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老师,你已经是一个圣人了吗?”孟子说:“连孔老夫子都不敢称自己为圣人,我又算得了什么呢?”2.公孙丑列举了几个以贤德著称的人问孟子,他们是否和孔子一样。孟子回答说:“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人比得上孔子的。”3.公孙丑接着又问:“那么,他们和孔子有什么不同呢?”4.孟子借用了孔子的学生有若的一句话说:“麒麟和走兽,凤凰和飞鸟,泰山和小土堆,河海和小水洼,它们都是同类,但前者又都远远超过了它的同类,圣人和老百姓也是同类,都是人,但圣人是远远地超出那一类的。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人比孔子更伟大了。”出类拔萃:…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弟子问孟子有什么特长,孟子回答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位弟子又问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回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绥也。”意思是:那一种气,最伟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一点不加损害,就会充满上下四方,无所不在。那种气,必须与正义和真理配合,不这样,就没有力量了。浩然之气,是孟子独创的名词,带有天人感应的神秘色彩。但是揭去这一层神秘的雾纱,就可以知道它主要讲的是伦理学中理性凝聚的问题。一旦理性凝聚为意志,使感性行动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16.
虽然课程改革进行了多次,但是《孟子》选文依旧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比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分析《孟子》选文编排变化及编排特点,抓住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解读《孟子》选文的编排意图。由此得出,教师教学《孟子》选文时应引导学生在多样诵读中建构语言,在创设的历史情境中把握文章思想,在思辨读写中发展思维,在古为今用中传承文化,从而实现《孟子》选文的教学优化。  相似文献   

17.
[作者档案]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 人。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列国,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是在中国历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影响很大的人物。《孟子》一书早已被中国学者和外国传教士介绍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文明的瑰宝。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第五册中选编了《孟子》的寓言故事《齐人有一妻一妾》,关于这则寓言的寓意,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写的《教师教学用书》明确指出:讽刺官场中那种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的手段钻营富贵利达的人,揭露他们丑恶的灵魂。笔者认为这个判断值  相似文献   

19.
《中学文科》2008,(9):2-6
《课程标准》中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推荐篇目如下: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相似文献   

20.
张镜 《学语文》2013,(6):24-25
学习了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后,学生切实感受到孟子雄辩艺术风格,文章论证严密深人,让人叹服。在这一节课快结束时,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孟子说服了梁惠王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