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后奥运时代中华武术与大众体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后奥运时代的来临,体育发展战略必然从竞技体育向大众体育转变。武术被称为"国术",其文化积淀很深、群众基础雄厚,在后奥运时代发展中华武术有很大的优势,有助于我们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道路。文章从中华武术的特点入手,在探讨后奥运时代大众健身特点的基础上,从后奥运时代推广武术作为大众体育项目的意义、推广武术作为大众体育项目的策略两个方面分析了后奥运时代中华武术对大众体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把握武术理论与实践之间适度张力的基础上,紧扣学校教育、竞技体育、大众健身三大场域,对新时代武术理论研究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提出:(1)广泛开展武术技术的文化内涵研究,以“条件性实战”为武术技击理论创新的主要实践载体,扎根武术教育、竞技、健身、演艺、产业五大领域的现实场景,确定武术哲学层面“内容、形式、途径”的基本研究框架或范式;(2)将学校武术教育研究的着力点转移至武术专业教育,推进体制改革、评价创新、课程调整等;(3)重新考量“模糊评价”在武术套路竞赛研究中的重要价值,打破规则修订的体制阻碍,将研究重心置于新规则出台之前,重点总结以往经验、借鉴对练套路竞赛模式和改革评分制度;(4)将中老年群体健身作为大众武术健身研究的主攻方向,深入研究区别于竞技体育的赛事制度、规则和实施办法,加强武术对中老年群体健身效益研究,将“习武致趣”作为武术健身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武术     
G852.03 20032808论武术的文化推广=On cultural popularizationof Wushu[刊,中,A]/程志理(江苏省体育科研所)//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6(5).-5-7参7(SJ)武术//体育文化//跆拳道//韩国//中国 以韩国跆拳道推广为参照系,以文化推广理念,论证了中国武术融健身、技击、观赏于一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形态,其现代发展两条线索,即大众健身和竞技搏击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武术运动包含两个部分,传统的竞技武术和新兴的大众健身武术。我国武术运动的发展,要坚持推广与传承的结合,开发与保护的结合,一体两翼的结合,以及武技、武德与武术文化的统一。推广与传承的结合使得我国武术的延续成为了可能。开发与保护的结合丰富了我国武术体系。一体两翼的结合为我国武术指明了方向。武技、武德与武术文化的统一是我国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湖北体育科技》2015,(9):753-755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全民健身视角下的竞技体育公共服务进行探讨,认为:1)竞技体育公共服务是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竞技体育公共服务不仅包括满足高水平竞技运动员、教练员的需求,更应该要满足普通大众开展竞技体育的需要;3)全民健身是竞技体育公共服务的核心目标;4)竞技体育公共服务从目标、健身和内容等方面引导全民健身健康发展;5)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和谐发展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高涛 《体育科技》2010,31(4):31-37
运用实地考察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对当前我国大众武术发展模式和大众跆拳道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体育行政部门和跆拳道组织对大众跆拳道高效、有序的组织管理和支持推广,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人们健身、修身、娱乐需求的发展理念,适应体育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道馆式传播实体和经营模式,全面、规范、明确的段位制度是大众跆拳道发展模式成功的经验。而与之相比,大众武术缺乏国家体育行政部门的有力支持和组织管理,处于民间自发的状态,习武谋生的陈旧观念以及乏竞争力、难以适应体育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馆校传播实体;技击、套路分离的段位制度等制约了大众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武术自身特性视角思考武术的推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武术本身特性及发展情况的研究,为武术在21世纪的发展提出了四种推广模式,即竞技武术推广模式、传统武术推广模式、武术职业化和商业化推广模式、武术养生健身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8.
面对现代化形势下体育文化全球化和向世界推广的需要,竞技武术的发展模式必须首先考虑其竞技性、可操作性、观赏性、民族传统性和适应人群的更加广泛性。文章从竞技武术的自身建设以及对竞技体育必须走社会化道路进行论述,展望竞技武术的发展前景。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武术运动的又一次热潮正在兴起。针对竞技武术的优点和缺点,发挥自身特色,充分领会奥林匹克的精神,使竞技武术在竞技体育的舞台上不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9.
大众武术成为时尚体育的可能性及价值体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休闲时代大众武术成为时尚体育的可能性:休闲时代是大众武术大发展的时期;大众武术项目发展的动态性和差异性,为其成为时尚体育提供土壤;大众武术的开放性,是其成为时尚体育的生命力;大众武术超越传统,为其成为时尚体育创造条件。大众武术作为时尚体育的社会价值体现为:营造小康生活和谐氛围;为全民健身提供良好条件;为全民健身活动持续发展创造动力。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体育发展现状与改革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西省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竞技体育有弱化现象,城镇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有明显提高,乡村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较差,学校对体育的认识比较混乱,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不够深入,体育改革应联系实际,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1.
在学校开展全面的武术教育迫在眉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开展武术教育是发扬武术这一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最好方式;全面的武术教育要使受教育者从身体上、技能上、品行上、人格上得到教育的塑造;在学校开展全面的武术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性质的义和团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对于推动中国武术的普及和传承,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的交流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则为扩大中国武术与西方的交流,加速武术体育化的过程,促进竞技武术的发展以及改变武术的功能与价值提供了契机。可以说,义和团运动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分水岭。  相似文献   

13.
影响高校武术运动发展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术运动的广泛开展是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化的重要环节。目前,学校体育对武术的研究大都停留在改革武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层面,而笔试图从当代体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化层面揭示影响高校武术教学与习练的原因。建议从宏观背景综合考察,切实加强传统化创新,呼吁媒体、政府积极参与,充分利用大学生丰厚的化底蕴来改革教学方法,真正促进高校武术运动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4.
出于文化自觉下对国术价值的认识,南京国民政府在成立后即积极开展推行国术的工作,意图达到“强国御侮”的目的。在推行国术的工作中,国民政府设立了中央及地方各级国术馆作为专门的国术推行机关;颁布法令,要求行政机关及军队等练习国术;重视教育力量的运用,并通过宣传等方式辅助推行。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的国术推行工作对于国术自身的推广与发展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限于时代条件,其注定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与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武术的科学研究归根结蒂是传承与发展研究。从全球价值链的理论视角出发,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逻辑推理等方法,结合武术发展实际,提出中华武术国际发展的战略思考。研究认为,全球化的时代需要有全球化的理性思维,武术的对外发展如同商品的推广一样,既要有高远的发展理念,还需构建科学系统的全球化发展战略。武术的国际发展是一项综合性文化工程,它的有效推广应该在国务院协调小组的领导下,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由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等相关部委积极配合参与的国家级行为。  相似文献   

16.
Participation in organized sports is promoted as a means of increasing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and reducing chronic disease risk in adults. Hard martial arts practice (i.e. using body contact techniques), has gained in popularity over time. This review explores the evidence for health benefits of “hard” martial arts practice within the adult population. A systematic electronic database search was conducted, and quality assessments applied the Effective Public Health Practice Project tool. Twenty-eight studie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examining balance, cognitive function, muscular skeletal status, psychological,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metabolic effects. The majority of studies reported positive effects resulting from hard martial arts practice, showing some improv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balanc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Benefits may be obtained regardless of the age of practice commencement. However, quality of the evidence is affected by methodological weaknesses across the studies. “Hard” martial arts seem to have potential to improve balance and cognitive functions that decline with age, which can lead to poorer health outcomes among the elderly (e.g. cognitive decline, falls and fractures). Benefits should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with improved intervention studies, representative samples and longer follow-up period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ssociations wit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long term.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武术国际化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永辉 《体育学刊》2006,13(3):58-60
文化全球化是世界文化多样化的统一,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认同、相互并存、相互借鉴和利用。中国武术国际化是世界文化多元一体化的需要。(1)中国武术国际化是对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弘扬;(2)竞技武术全球化是实现中国武术国际化的一种手段;(3)要维系武术传统文化内核,又要超越传统武术文化;(4)传统武术套路和竞技武术套路更适合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18.
李微  王智慧 《体育与科学》2012,33(1):44-47,64
古代与近代武术的发展对现代学校武术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通过对古代和近代学校武术的演变过程和推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自然与战争条件的影响;维护统治阶级政权的需要;文武分途的出现;民间、军旅武术的发展以及武举与武学选拔和培养机制的建立是促进古代学校武术发展的主要动因.近代学校武术的发展主要基于政治原因;体育社团和有识之士的提倡;增进健康和锻炼体魄的需要;土洋之争促使对武术的重新认识;政府要人和社会名流的大力提倡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学视角,运用社会学、文化学相关理论及文献资料、逻辑推理、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中小学武术段位制推广模式与策略为研究对象,对中国武术段位制概述及发展因子,中小学武术段位制开展的必要性,以及中小学武术段位制的推广模式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旨在对中国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的广泛开展与推广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