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互联网技术对传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微课程学习就是其中的代表。学习者利用微课程提供的学习资源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进行碎片化的移动学习,满足了学习者对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了学习者的应用能力水平。本文分析了微课程特点和设计上存在的问题,以《计算机网络基础》微课程建设为例,分析该课程在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该课程的微课程设计原则及微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所谓微课程是为了让学习者在自学中获得最好的效果,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设计,围绕某个教学环节或者某个知识点以媒体形式呈现比较完整的或者简短的教学活动方式。微课程突出重点就是自主学习、学习效果、信息化方式以及媒体形式。微课程采用分摊式的学习方法为学习者提供很简短的学习信息,每次对少量知识的接触更容易让学习者掌握吸收。微课程是如今微时代的发展结果,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的必然产物。由于微课程教学的时间短、内容精简以及形式新颖等等多方面优势的存在,自产生以来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推广[2],同时也更好的促进了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本文就如何打造社区网络微课程平台的问题做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3.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对现代教育是一种冲击和挑战。微课程短小精悍的特点适合学习者利用移动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适合远程开放教育。根据微课程与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对微课程的设计思路及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有所探索。  相似文献   

4.
随着微时代的来临,微学习、微教学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教学理念产生了冲击。微课程的出现是教育领域中的一次变革,顺应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微课程不仅对传统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远程教育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微课程的设计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开放式的设计理念,做到微课程资源的碎片化与整体性相统一。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微课程在实践应用中的探索,不断提高微课程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微时代的来临,微学习、微教学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教学理念产生了冲击。微课程的出现是教育领域中的一次变革,顺应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微课程不仅对传统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还在远程教育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微课程的设计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开放式的设计理念,做到微课程资源的碎片化与整体性相统一。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微课程在实践应用中的探索,不断提高微课程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便捷移动式学习日益成为学习者新的需求,微课程在此背景下产生。本文针对微课程如何设计和制作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资源共享课建设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并针对微课程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微课程是一种以3-5分钟甚至更短时长为单元的微型课程,它以微视频为核心,并辅以相应的教学活动、教学测评、学习反思等教学支持服务,具有时间短、内容精、半结构化等特点。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工学矛盾普遍突出,微课程的即时性、交互性和针对性能够很好地满足成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广播电视大学在系统结构、办学、学习群体等方面的先天优势为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笔者对远程开放教育的微课程,提出了一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ARCS模型视角下微课程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课程因其表现时长的有限性、应用情境的多样化、使用时间的碎片化,较之传统课程,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有着更高的要求。从ARCS模型动机激发与维持的教学策略出发,探讨ARCS模型视角下微课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界面三大维度的设计要点。研究认为优质的微课程应该学习目标明确、知识内容精致、表现形式适切、支持学习者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与整合,具体表现为:(1)微课程目标设计应突出目标的"明晰性"与"关联性"设计;(2)微课程内容设计应强调内容的"构成设计"与"表现形式设计";(3)微课程界面设计应关注界面的"布局设计"与"交互设计"。研究期望以ARCS模型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微课程,使其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让学习者感受到学习目标、内容与自身的关联性,从而维持学习的动机、体验学习带来的满足感,促进学习迁移。  相似文献   

9.
微课具有“短、精、准”的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满足学习者利用各种便携式学习终端随时随地开展学习的需要。文章在信息技术类课程操作技能学习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利用微课促进高校信息技术类课程操作技能提升的途径。依据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来进行微课教学策略的设计、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效果的分析。结果表明,微课在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技能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灵活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习者对技能的掌握、迁移运用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终端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学习者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方式,随时随地都能够进行学习的微课程成为关注的焦点。在开放大学环境下,微课程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的教学模式,同时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促使学习者更有效地接受知识。而本文从开放大学环境教育出发,阐述了微课程教学对开放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开放大学环境下微课程教学特点和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此同时也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有效推广微课程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应运而生,其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吸引着学习者的眼球,让学习者能在高节奏的生活中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因此对微课程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将对教育教学改革、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微课程是在微技术环境下的一种"容量小""时间短""视频化""易传播"的在线课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课程组织形式,微课程已越来越为教育学界所关注。微课程研发存在着"重视频、轻课程""重讲授、轻探究""重技术、轻设计"的问题,反映出"技术中心""学习内容中心"和"学习者中心"三种不同研发取向。为了避免微课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研发者就必须遵循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依据——课程标准,走向基于标准的微课程研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教学理念进一步深入,新教学方式逐渐转变。教学重心逐渐转向提高如何实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学习知识、吸收知识的高效性。微课堂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课堂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目前,微课堂在我国各个教育培训领域广泛应用,并成功辅助课程教学,获得一致认可。本文将从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角度,深入探究应用微课堂的影响,分析微课堂对于辅助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若使微课程能够真正的支持和促进有效学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在微课程设计中综合考虑多种学习要素,要兼顾学习者的特点、课程的要求、教学环境的变化、技术手段的限制等。因此,在微课程资源设计中要进行综合设计,不仅要强调教学主题或教学内容的微型化、简介化,更重要的是要突出强调学习内容的即时反馈和学习过程的交互性。本文对微课程研究现状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从五个方面对交互性微课程设计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实际案例给出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信息革命时代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习者的积极建设性的教学实践,是一个来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好的方式。虽然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其颠覆性改变教与学的观点,并不适应所有课堂教学。本文主要分析了翻转课堂与微课程结合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实践中所遇障碍和解决策略,以促进翻转课堂与微课程广泛开展高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6.
目前微课在全国大力推广和应用,而微课程表现形式较多,制作软件及公司参差不齐,难免给正在探索和开发的老师带来了一些困惑。我们针对道桥专业的学习需求进行了调研,希望获得学习者指向性的教学引导,结合专业背景进行了微课开发和应用,探讨了微课程开发的渠道,解决微课的指向性问题、实用性问题和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微课程是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变革的产物,它以其短小、灵活、情境化等特点满足了学习者的兴趣需要,但是又存在实践先行而理论滞后的问题。活动理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其理论本身的精神与微课程重视学生个性化需求功能不谋而合。基于此,本文尝试借用活动理论来指导微课程设计,以期为微课程设计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课程资源利用率不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乏等问题,分析了FCM、微课程在教学应用中的优势,构建了以自主学习为主、以微视频为核心教学资料的基于翻转课堂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理解和深化知识,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探寻微课程之"微",它在呈现形态上"微小"或"短小"、知识挖掘上"精微"与"适切"、课程研制上"草根"与"开放"等表征的背后,还蕴含着特定的认知理据、视点差异与技术悖论。透视微课程之"课",它以学科知识点为起点,以学习者经验为依据,以经验的改造为旨归。审思微课程之"程",它以"课程要素的整全性""知识点间的系统性""微课程间的耦合性"为内在逻辑。从"微""课"与"程"三个向度加以判读,有利于建构微课程的分析框架,创新微课程的应用模式,探索信息化时代的课程开发范式。  相似文献   

20.
微课程以容量小、时间短、内容精、情景式、便于移动学习等特点越来越被学习者所接受。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微课程,缺乏学生思维参与,是最突出的缺陷。微课程《九九乘法表》,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设计指导,以“探究—研讨”教学法为设计参照,密切关注学习者思维的主动积极参与。一个从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和学习习惯出发,经过完全、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1],渗透了技术、艺术、问题情景、建构材料、思维方法、探究过程的微课程,不仅讲解学科知识,更是学习技能的平台,构建知识的场所,思维活动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