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非交往与合作日益密切的时代,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研究非洲媒体的舆情具有重要意义。以媒体为切入点,研究非洲媒体涉华舆情,可以更直接地把握近年来中非合作中的微妙关系,掌握非洲国家和人民视角的中国形象。坦桑尼亚媒体中关于中国的报道涉及政治、经济、文教、卫生、农业、科技等诸多方面。他们认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是非洲国家"全天候"的朋友,是非洲国家互利共赢的伙伴。同时,中国在非洲的形象维护、中非情感的巩固,还需要中非双方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驻非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非洲国家的法律、法规,真诚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在民间架起互信互爱的桥梁;另一方面,双方官方媒体要加强沟通与合作,搭建中非媒体的自主平台,提升国际话语权,积极传递正能量,建立危机预防与应对机制,认真分析解决负面舆情揭示的问题,促进新时期中非友好合作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期间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以来,"一带一路"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伴随着"一带一路"从一个愿景走向一种发展模式,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正在不断上升,并且逐渐被国际社会广为认识。与此同时,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和判断,并由此影响到了不同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态度。通过对国外部分主流媒体涉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进行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舆论中的议题演变经历了观察与了解、谨慎与疑虑、焦虑与矛盾三个阶段。同时,媒体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中,将其纳入了不同类型的框架,如"马歇尔计划""特洛伊木马""中式全球化"等等。通过分析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观点演变,可以描绘出"一带一路"在国际社会中所产生的影响和反馈,以期对未来"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传播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引发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讨论。随着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该倡议又一次引发热议。"一带一路"贯穿欧亚非大陆,覆盖全球超64%的人口和30%的GDP,其国际传播的良好效果是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塑造中国国际友好形象的机会。媒体报道在"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属性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当媒体给予议题某一属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与非洲虽在地理上相距遥远,但中非传统友谊历久弥新。近年来,随着中非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入发展,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亦呈现蓬勃发展的喜人之势,中国对非洲的文化影响力不断上升,对非洲的文化传播能力逐步增强。新形势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为中非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前进动力。"一带一路"既是经贸合作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为扩大和深化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是必须看  相似文献   

5.
2007年1月30日~2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了喀麦隆、利比里亚、苏丹、赞比亚、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和塞舌尔等非洲八国,分别与各国总统举行会谈。其间,中国与非洲八国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合作文件。外交部部长李肇星说,胡锦涛主席八国之行是一次面向全非洲的友谊之旅、合作之旅,是继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中非关系中又一件大事,访问的巨大成功将对中非关系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境外媒体对此予以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从1月30日-2月12日的13天时间里,境外英文媒体共刊发305篇报道和评论。 境外媒体主要关注重点是胡锦涛出访非洲对加强中非关系的意义,中非经贸合作的内容与影响,中国对解决达尔富尔问题的立场,西方与非洲国家对中国加强与非洲关系的警惕与疑虑,舆论呈现出复杂与多元的特点。本刊选编境外媒体的相关报道,以供外宣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日报》是境外媒体转载率最高的中国英文报纸,也是国际受众解读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重要信息来源。"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涉外项目,是媒体对外传播的重要议题。本文以《中国日报》2013年至2019年"一带一路"报道为样本,探讨媒体参与国家战略传播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日本主要媒体早期顾忌美国态度,对"一带一路"倡议多从中美关系等角度进行报道和评论。随着对"一带一路"倡议开放性与包容性,以及对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合理性与必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日本媒体开始积极关注报道"一带一路"倡议与相关实践,并通过专题节目等形式介绍日本政要的外交实践,针对青少年进行讲解宣传。虽然部分传统报刊对"一带一路"的报道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消极、戒备心理,但各媒体对中日基于国际标准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前景给予肯定和期待。今后,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日传播应挖掘中日间经贸合作的成果,在第三方市场加强合作并加大对成功案例的传播力度,增进互信。  相似文献   

8.
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南亚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缘战略优势,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南亚成为中国通过印度洋前往非洲的"加油站"。与南亚国家的合作离不开国家之间的频繁交往和信息的互动互通,而媒体的合作,在当下的国际形势中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本文选取了未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印度、"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  相似文献   

9.
复杂多变的外部舆论环境对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非洲大陆是中国重要的海外投资区域。中国对非经济外宣能力建设及其效果对为建设积极、友好的对非投资营商环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有重要意义。当前,加强对非经济外宣是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长久营造中非合作友好舆论环境的必然选择,是在中非高质量合作中掌握更多话语权的重要保证,可以为中国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精准传播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非洲样本。近年来,中国对非传播在非洲国家中总体呈现积极态势,但受西方媒体对中非合作长期恶意宣传、中国媒体在非发声力度有限、中国对非经济外宣缺乏民间基础等因素影响,实际外宣效果非常有限。未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对非经济外宣应设置议题实施精准传播,多措并举突破本土语言传播障碍,搭建平台深化中非媒体交流合作,引导青年群体讲好中非友好故事,为推动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积极营造良好外部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0.
重点导读     
正1"一带一路"倡议对外传播的环境变化与路径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多以来,其全球传播环境不断变化且日趋复杂,已不再是中国媒体和西方媒体的两方博弈,逐渐成为包含西方媒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发展中国家独立媒体等诸多主体构成的复杂格局。这些主体及其背后的力量共同构成了中国对外传播的主要环境要素,也蕴含着"一带一路"倡议对外传播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延伸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显示出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伟大理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国外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和解读,世界公众对其的看法和态度对于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在各国的推行现状,增强政治互信,并最终提升中国形象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国外新闻报道、公众讨论进行分析,探究国外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舆论倾向及其背后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对外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树立议题设置意识、总结议题设置方法非常重要。在"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应注重四方面工作:一是不断加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学习,只有理解到位,议题设置才能传词达意、有观点、有深度;二是认同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加强受众研究、关注受众反应、强化受众互动,不断汇聚民声,建立传播者与受众间的和谐平等关系;三是维护议题的持续性和生命力,围绕议题不断创新内容,形成持续影响力;四是深化对国内外典型议题设置案例的研究,丰富和完善议题设置维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亚欧非多国媒体共同发起的"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于2016年8月26日正式成立。来自全球五大洲50个国家和地区的78家媒体机构,400多名海内外嘉宾齐聚北京,共同出席见证。这是首个以丝路为纽带,面向全媒体的国际影视媒体联盟,翻开了"一带一路"媒体合作的新篇章,将有效促进丝路沿线国家媒体融合与文化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电视国际传播迈  相似文献   

14.
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主流媒体和出版单位积极成立媒体联盟、创建英文媒体、推进影视展播和出版译介工程,增加了中国道路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宣介。在西方经济陷入低潮、缺乏解决方案之际,一些关于中国主张的肯定性叙事得以凸显。然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境外传播环境也日趋复杂:一方面,西方智库和媒体不断提出污名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流行概念,来争夺对中国议题的解释权;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本地化传播环境也不容乐观。由于欠缺对当地传媒力量、受众语言偏好、本地运营渠道的了解,契合"一带一路"沿线传媒市场的中国内容供给不足,本地传播效果深受制约。  相似文献   

15.
正"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倡议提出五年来,成果丰硕,日益深入人心。为积极响应该倡议,充分发挥电视媒体覆盖面广、感染力强、形象直观的特点,以及在传播信息、增进互信、凝聚共识等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应运而生。这是首个以"丝路"为纽带、面向全媒体的全球性影视媒体联盟,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多家国际媒体发起,于2016年8月成立。历经近两年发展,"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已迅速成长为推动"一带一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随着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周边外交成为中国外交全局部署中的一大亮点。"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下简称"一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路")是新形势下中国推进周边合作的全新倡议,在整体和周边外交新布局中具有总体性引领作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引起沿线国家、域内外大国及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应积极关注相关国家官方、政策研究及学术界、企业界、媒体等主体对倡议的反  相似文献   

17.
正世界格局的多级化趋势、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及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冲击和改变着西方媒体垄断国际信息流的格局。同时,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参与到全球治理体系中去,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愿景逐步转化为现实的背景下,中国议题也越来越多地引起更多非西方媒体的关注。而在环境议题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环境问题正日益引起国际媒体的关注。自2011年美国大使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东南亚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作为横跨欧亚的世界大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俄罗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认知、态度举措对国际社会,特别是"一带一路"途经的中亚地区具有较强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因此,全面了解俄媒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模式,不仅有助于了解国际媒体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情况、塑造逻辑,也可为优化国家形象对外传播、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提供有益借鉴。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与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卫星社)成立于2014年,旗下拥有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  相似文献   

19.
正过去5年中,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从概念到大众参与,"一带一路"精神被写进联合国、中非合作论坛、上合组织、亚欧会议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合作平台,它的溢出效应已经催生出多个新经济板块,影响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投资战略和决策,催发了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的新动态。  相似文献   

20.
近四年来(2013-2017),中国对澳大利亚开展"一带一路"倡议传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澳双方的政界领导人频繁互访,商讨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开展合作的问题;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投资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基础设施投资成为中澳在设施相通方面合作的亮点;中国学术界和新闻界从不同侧面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内和国际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报道,积极解读澳大利亚各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