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及协作计划"始于2005年,是由国家教育部、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联合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内地与香港教师的专业交流,推动香港基础教育改革,推进香港教师教研文化建立。2011年,河北省首次参与该项计划,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王丽华老师作为语文学科的入选教师,在港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驻校支援服务。在这一年中,香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尊重并照顾学生差异"的全人教育理念、香港小学独特的管理体系和特点、高效的课堂教学以及考绩观课评价体系等,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推出王丽华老师的香港教育系列,与读者共同分享香港教育之精华,并从中受到教益和启迪。  相似文献   

2.
<正>《围城》第二章,其文字份量与第一章相若;其内容,循第一部分解读之划分法,亦可分为五个单元.正式分析此五单元之前,值得提起注意的是,从第一章结尾内容看,本章开笔似应写鸿渐陪苏小姐在香港游玩的情形.但作者却将其略在了幕后,让读者们自己去揣测.更令人玩味的是,《围城》此后的全部文字都丝毫不再涉及这被略的内容,即使是方鸿渐与孙柔嘉在香港结婚,于赵辛媚寓所与苏小姐不期而遇,作者都只字不涉方、苏二位“香港重逢”的心态感慨!以作者的细致周密,这是非常奇怪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我们也没有看到别的可作注脚的文字材料,因为钟书先生从来不对他已完成的作品说长论短,他绝不自作聪明地认为他比他的作品高明,这一点,他与那个米兰.昆德拉很相像.如此一来,我们便只好猜测了:作者这样处理,恐怕是由于香港弹丸之地,弄不好方、苏二位会劈头碰上鲍小姐和她那位黑胖子李小两口也未可知;即使不碰上,同处一地、不议论、不想象似乎也不合情理.可要这样顺情理写下来,就难免枝枝蔓蔓,倒不如干脆不写省事、省心、省笔墨!  相似文献   

3.
香港自古是中国领土,“九七”归还中国,理所当然。然而,经历了一百多年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香港同胞,“九七”前途问题自然成了他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头等大事。《钱庄风云》正是以八十年代初中、英香港“九七”前途问题谈判为背景,通过香港金融界风云变幻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香港社会各界在这一大事件面前的各种心态。在香港已然顺利回归祖国的今天,我们重读这部长篇传奇小说,更感觉到当时作者的远见卓识,和小说强烈的现实主义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香港问题青少年教育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19至25日,应香港扶幼会的邀请,作者有机会参加“华南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及文化考察团”赴香港对问题青少年教育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作者在香港的7天考察和调研中,先后参观了香港扶幼会属下的则仁中心学校、许仲绳纪念学校、则仁中心和元洲宿舍等问题青少年教育机构。本文所说的问题青少年在香港则称为“适应有困难儿童”,是指与同龄儿童相比,常在家庭、学校或其它公众场合表现出不能适应、产生情绪困扰或行为问题的儿童。现对香港问题青少年教育的主要特色作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5.
《呼兰河传》是萧红四十年代初寓居于香港时写作的,这篇小说中描绘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美的后花园,然而这美丽的花园中也有其"阴暗面"的存在,作者在小说中对"人性恶"进行了揭示,将人性当中的懒惰与贪婪、冷漠与麻木、愚昧与残忍进行了大胆的抒写。  相似文献   

6.
一部立足高远的新著———评《中国内地、台湾、香港、澳门语文能力测试与比较》宋惠卿施仲谋先生的《中国内地、台湾、香港、澳门语文能力测试与比较》一书,在当前诸多的中学语文教学著作中,可谓独树一帜。这是作者经过多方调查、艰苦跋涉、深入思考后贡献给中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7.
陶然主编的《香港文学》选集系列,从宏观的层面而言,是对于一个地区文学创作与编辑状态的原生态"留影";而从微观的层面而言,则类似于为"这一个"刊物刻绘"年轮"——那几乎是同步的回顾与总结。它既是作者、编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也是读者了解、追踪香港文学的触角,亦于此可见主其事者对香港文学一片挚爱的内心。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走     
身为小留学生的作者独自去新西兰读书,虽然怀着不安和憧憬,但是作者相信自己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已经踏上了留学之路,只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一个人在遥远的新西兰学习、生活。而这一切变化,就将从她独自在香港等待飞机的时候开始。  相似文献   

9.
香港报刊的专栏杂文 ,自 70年代迄今 ,非常盛行 ,每天有专栏杂文数百篇发表。作者极多 ,读者极众 ,影响深远。香港的专栏杂文 ,良莠不齐。有不少专栏杂文 ,文学性薄弱 ;也有佳篇杰构。港内外论者认为香港的专栏杂文是香港文学的重镇 ,是香港、中国以至世界的一笔文化财富。其盛其繁 ,其为两岸、四海、五洲所无 ,堪称奇观。有论者对若干香港专栏杂文作者的评价甚高 ,认为其成就上追唐宋 ,超过鲁迅、巴金。文章作者发一奇想 :香港专栏杂文作者应可集体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0.
大学应该负责学生的就业吗?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如何进行?作者作为内地大学的学生就业指导从业人员,通过对香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考察,系统介绍了香港大学生就业指导情况,并通过与内地进行比较,指出香港的大学与社会重视就业指导和就业率、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1.
霍锦柱 《考试周刊》2012,(34):194-195
香港商业银行的风险影响因素包括银行客户因素、银行的应对措施、宏观经济环境、银行自身的运行状况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如何相互影响最后作用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可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作者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以香港商业银行为分析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验证了四大因素对香港商业银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源,收集了1956年以来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几乎全部的核心期刊研究成果。截取其中大陆和香港各29位作者作为高产作者,并对大陆高产作者的基本信息、科研生产力和香港高产作者的科研生产力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以期多角度地反映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的高产作者实况。  相似文献   

13.
香港的平稳过渡和经济的持续繁荣是筹划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认为香港经济的持续繁荣有赖于“一国两制”提供的制度保证所奠定的政治基础、香港经济的提前回归而形成的大陆与香港经济相互渗透的基本格局所提供的经济基础。而香港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地位的巩固和发展,不仅是香港经济繁荣稳定的象征,更是保持香港经济持续繁荣的目标,这一目标可进一步分解为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三项具体内容,其中信息中心建设还没有引起决策上的足够重视,对此应加强有关的舆论导向和资本准备。  相似文献   

14.
这篇游记散文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香港太平山充满东方情调的迷人景致,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之下,太平山如一首含蓄隽永的诗,似一杯醇香甘甜的酒,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文化学方法论入手,通过对惠州文化现象的分析,针对历史与现状,提出“儒道二元格局”及“西湖、罗浮山象征系列”等概念,对惠州文化品格及香港文化的惠州背景作了探讨。作者认为香港文化与惠州文化有很深的同源性,香港文化的最根本传统源于惠州西湖与罗浮山儒道传统品格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的大学与香港及巴布亚新几内亚两地的教育机构结为合作伙伴,在这两个地区开办澳大利亚的大学课程。本作者获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的资助,对这类国际间的教育合作进行调查研究,其研究题目为“澳大利亚远程教育在香港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实施:教育国际化的研究”。本项调查始于1999年,结束于2002年7月,采用访谈、观察及文件收集和分析等质的研究方法,对澳大利亚的大学在香港开展的联合办学进行案例跟踪调查。本文以具有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香港教育市场为背景,澳大利亚教育机构与香港教育机构联合开设的专业课程为研究内容,探讨香港学习者在本地学习澳大利亚的课程的看法和体会,以及对国外的联合课程进行评价。本文从三个方面汇报研究的结果:香港学生选择澳大利亚课程的原因;学生对澳大利亚和香港本地教师的看法;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课程、教学法及评价方法的理解及适应。  相似文献   

17.
入学机会在香港虽早已普及,但这并不代表香港中小学教育是公平的。为了检视香港教育公平的实践,本文回顾了香港回归后与教育公平有关的教育政策争议,从学童的性别、贫穷家庭子女、特殊学习需要学童、少数族裔学童、新来港与跨境学童等几方面剖析了香港中小学在教育公平方面的实施情况,并就探讨香港教育公平课题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香港与内地的政治制度不同 ,所实行的教育制度有一定的差异 ,在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方面亦有异同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编发自由 ,选用自由香港的中学历史教科书采用“自由制” ,即历史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完全自由 ;同时 ,历史教科书的使用也完全由学校自行决定 ,无须得到上级教育部门的认可。这与内地长期采取“固定制”是完全不同的。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委员会颁布的《中国历史课程纲要》 ,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 ,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作为编撰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指南。各出版机构可约请作者数人 ,根据这…  相似文献   

19.
此文为作者在首届上海与香港都市文化比较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20.
感受无障碍服务——考察香港图书馆为残疾人服务有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随团参观考察了香港部分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亲眼目睹了香港图书馆的无障碍环境和无障碍服务设施。文章论述了香港和内地图书馆在无障碍环境和无障碍服务理念上的差距,并提出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