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年读物是个大概念的图书分类,边界相对模糊,几乎涉及市场热销书的所有类别,如经管、励志、青春读物等等.根据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2004年4-9月份畅销书排行榜,结合对市场的感性认识,不难看出经管类、励志类(主要是职场心理自助类)仍是生产畅销书尤其是超级畅销书的大户.<水煮三国>、<自动自发>、<执行>、<细节决定成败>、<把信送给加西亚>等,本年度连续数月稳居排行榜头20名内,而且位次很靠前.这类畅销书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2.
范军 《编辑之友》2006,(3):73-75
老出版人李瑞良先生数十年致力于中国文化史、学术史的研究,成果丰硕.他先后在中国内地和台湾出版了<中国目录学史>、<秦汉时期的书籍文化>、<福建出版史话>、<中国古代图书流通史>等专著,另有论文数十篇见诸报章.  相似文献   

3.
"畅销书"(Bestseller)是一个舶来词汇,由美国<读书人>于1895年创造,其目的是创建图书销量排行榜,评出销得好的图书.畅销书作为一个纯商业概念,是出版人追逐利益,体现出版市场化的标志之一.事实上,早在我国清代就有类似的畅销书销量排行榜业在市场上出现了.道光二十五年(1845)青玉山房刊本郑光祖<一斑录杂述>载:"偶于书摊见有书贾记数一册,云:是岁所销之书,'致富奇  相似文献   

4.
随着出版业改制转企步伐的加快,作为经济效益重要指标之一的畅销书,得到业界与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观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对畅销书文本内容与营销策略的宏观讨论,而针对畅销书书名等微观细节的研究较少.其中,王文戈的<书名艺术浅论>(<编辑学刊>,2000年第5期)、田建平的<书名也"疯狂"--近年来畅销书书名一瞥>(<中国编辑>,2003年第4期)与杨民强的<图书取名的规律>(<编辑学刊>,2006年第5期)等几篇是比较有针对性地探讨图书书名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书籍传播与社会发展》读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翻阅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传播与社会发展>(以下称<书籍>),感到该书颇值得编辑们一读.前几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过译著<编辑人的世界>,被我国许多出版社作为编辑的必备参考书.原因是此书被誉为"美国四十年来最权威的编辑业务教科书".笔者认为<书籍>并不比<编辑人的世界>逊色.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的专业杂志<媒介周刊>(Mediaweek)根据美国发行稽核局发布的杂志发行数据,整理公布了美国十大消费类杂志的具体情况,包括出版地、所属公司、发行量和发行基数、刊期及其广告刊例等.虽然这些杂志所在的总部各有不同,但出版地无一例外  相似文献   

7.
书籍是时代文化的产物,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文化,产生什么样的书籍.时代把文化勒得越紧,越容易出现发行量巨大的畅销书,这种畅销书常常随着时代转换而烟消云散.在整理搜集这60本书的资料过程中,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这些书,有几本到今天还可再版,还能摆上书架?当年的畅销书中,长销书的比例占多少?或许真的不多了.这是文化的悲哀吗?我想也不尽然.书籍被迅速淘汰,从另一方面讲,是时代变化太快,文化产品更新也加快了.时不我待,奋起直追,看着一本本书由畅销化为泡影,我并不悲观.  相似文献   

8.
在意大利,一般平装书(袋装书)的平均售价为1万里拉(约合60元人民币)。但去年,书店推出的部分新书,只售1千里拉,不论是莎士比亚作品,还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著作,无一例外。这些新书一出版便洛阳纸贵,意大利的畅销书榜上,有一半是这类被称为“一千里拉”的书籍。 这些便宜书籍的出版,应该感谢一家小型印刷公司的老板贝拉坚尼。这家印刷公司向来以印刷小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撰的<2007~2008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国出版蓝皮书>)已经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这是该所编撰的第五本出版业年度报告,也是该所延续性的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0.
网络出版:彰显出版核心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2000年3月美国畅销书作家斯蒂文·金(Stephen King)的小说<骑弹飞行>(Riding On Bullet)在网上发行,一个新的出版形式--网络出版,开始以电子书(e-Book)的形态登上人类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11.
据<2004年文化蓝皮书>披露美国畅销书商秘密,"美国最大的畅销书出版商兰登书屋,年销售20亿美元,利润却只有1%."书中指出,出版畅销书往往是赚了吆喝却赚不到钱.在西方许多国家,由于出版放开,行业竞争力极大,尤其是在一般图书领域,因此这类图书(包括畅销书)利润都比较薄,不赚钱甚至赔钱的例子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2.
看到卓越网2月份的销售榜单时,竟然发现了如此众多的熟悉面孔.除了<拿着剪刀奔跑>、<一座城池>、<人体使用手册>和<印记>外,几乎都是曾经长期出现在榜单上的老面孔.2月份上榜的图书,种类包括了小说、生活、励志、教育等等,但没有任何一个种类的图书形成明显的优势,不像以前几个月的榜单,能显示出那个时期的市场热点.而其中的原因,从具体的图书来分析:<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达·芬奇密码>、<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些图书,虽然中文版本的出版时间相差很大,有的已经出版了将近10年,有的是去年刚刚引入国内.但这些图书无一例外都是美国的超级畅销书.其中,<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全球销量已经突破了1.4亿册.而这些书在美国的初版时间,基本上都有10年以上的历史了.这些图书都已经成为了经典图书.  相似文献   

13.
郭玥 《出版广角》2012,(3):24-26
正畅销书的发行量毋庸置疑,但巨大的发行量并不意味经典的诞生,"畅销"不等于"常销",更无法做到"长销"。在发行量、经济利益大锤高悬的情况下,出版行业亟需对泛滥的畅销书市场做"减法",让畅销书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14.
曾经为经管类图书市场的疲软而备感痛惜,可几乎在一夜之间,经管类图书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火爆,不仅品种数量骤然上升,总发行量也扶摇直上,<水煮三国>、<管理就这么简单>等经管类图书常居畅销书排行榜.于是乎,出版社、文化公司、咨询策划机构等争先恐后地抢吃这一块蛋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然而在经管类图书市场貌似繁荣火爆的背后,却有一些让人不堪忍受的黑幕现象.近日,当得知超级畅销书<没有任何借口>是一本伪书时,终于无法再沉默,作为一个读者,我要以"上帝"的身份向经管类图书治罪: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畅销书成功秘诀之一:多样化宣传促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畅销书的行列中,青春校园类的中学生畅销书在近几年异军突起,占据了图书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种类也逐渐从过去单纯的少年小说转变为包含校园文学、网络文学、动漫文学、时尚读物等在内的各种题材的综合体,不仅在青少年文学领域里开拓出自己的一块重要领土,也给教育界乃至社会带来了诸多的思考与疑惑.随着中学生畅销书自1996年<花季·雨季>的第一次出版到几年后的<三重门>突然火爆"升温",伴随着一大批青少年作家的崛起,不经意间,青春读物已成为时下图书市场的"新宠",在市区各大书店的排行榜上,面向青少年的或以青少年为题材的青春读物销量均居前列.这种中学生畅销书"热"现象,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现象",而更多的是一种"出版现象",换言之,从图书传播的角度看,这类中学生畅销书的成功不仅意味着"(校园)青春小说"的成功,而且也是一种出版机制在其畅销书运作方式上的创新和成功.  相似文献   

16.
"畅销书时代"话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欣 《编辑学刊》2004,(4):30-32
一、畅销书时代的营销: 中国的图书市场已经步入畅销书年代.仅占中国四百亿元书籍出版零售市场10%的大众文学市场(书籍出版市场中约75%是学校的教材教辅、15%是会计学等专业书籍),正掀起一场畅销书革命,波澜迭起,抓紧了所有人的眼球.根据开卷公司对全国百家零售书店的销量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占中国图书品种6.7%的畅销书,创造了图书市场68.9%的利润.(关于畅销书的"二八定律")可见,畅销书对于图书产业链的巨大拉动作用.在国内,靠一本畅销书盘活一家出版社的案例也早已不是新鲜事.  相似文献   

17.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当当网历史类畅销书的读者书评内容进行"编码",从中归纳整理出以下5个影响历史类图书畅销的关键因素:(1)重视读者阅读兴趣和阅读体验;(2)思考娱乐消遣阅读心理的转向;(3)关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阅读需求;(4)突出历史写作的个性化和多样化;(5)强调图书的选题策划和营销推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项思考:(1)从重视书籍"内容"本身,转向关注依托书籍内容的"服务";(2)从"作者中心"的书籍制作转向"编辑中心"的书籍制作.希望能为出版机构打造畅销书、更好地掌握图书出版市场,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4年9月,<读者>(原创版)创刊号成功问世.<读者>杂志社目前主要编辑出版有<读者>(半月刊)、<读者>(乡村版)、<读者欣赏>、<读者>(盲文版)、<读者>(维吾尔文版)等系列杂志.作为<读者>杂志品牌新的延伸,<读者>(原创版)首期发行68万册并实现赢利,目前已经出版发行6期,期平均发行量为60万册.  相似文献   

19.
张泽远 《传媒》2005,(2):24-27
本世纪开年,期刊出版界曾经有一个流行的疑问:上个世纪中国产生的几个"期刊恐龙"在新世纪出版生态里还能是保持优势的种群吗?这几个"恐龙"指的是期发行量超过百万的<读者>、<知音>、<家庭>、<半月谈>、<故事会>.因为前三者在刊物定位上有类似的地方,因此,笔者最近通过对比这三本杂志的发展态势,对<读者>的发展做了调研采访.  相似文献   

20.
<读者>(原名<读者文摘>,为了叙述方便,本文一律称其为<读者>)杂志的发行量在国内排名第一,2004年11月份月发行量达874万.正因为树大,所以招风,正因为引人注目,所以有各种各样的议论.<读者>杂志的发行量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排名第四,有广泛的国际影响,所以她不仅仅属于甘肃人民出版社,也不仅仅属于甘肃省,而属于中国.所以,人们对<读者>的期望值就越来越高.这些议论是否正确,这些期望是否切合实际,为弄清真相,笔者在中国编辑学会第九届年会在兰州召开期间同<读者>现任主编彭长城交谈了整整一个上午,并一口气读完了他赠送给我的师永刚著的<读者时代>,同时拜读了许多研究<读者>的论文.通过仔细分析,笔者对<读者>杂志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战略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为了辨明是非,笔者把几种典型的议论和期望作为反方的观点罗列如下,同时笔者以正方的身份通过对<读者>发展战略的解读为<读者>辩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