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国内教育技术毕业生走向企业的路还有多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教育技术毕业生就业去向为切入点,结合企业对教育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对毕业生较少去企业就业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教育技术毕业生的可雇佣性和可雇佣性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毕业生走向企业的相应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开发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重要问题,可雇佣性不足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核心问题.论文阐释了可雇佣性和可雇佣技能理论,依托上海就业市场对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情况作了调查研究,从而从高校和学生层面对开发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提出建议,以实现大学生就业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可雇佣性能力(Employability,亦称就业能力)是指将高等教育服务转化为人力资本存量,并能够实现这种人力资本价值的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可雇佣性能力教育模式是指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历史条件,旨在提高高校毕业生可雇佣性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教学程序和运行过程.分析了当下高校毕业生可雇佣性能力教育模式存在的四个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旨在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可雇佣性能力教育模式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可雇佣性能力(Employability,亦称就业能力)是指将高等教育服务转化为人力资本存量,并能够实现这种人力资本价值的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可雇佣性能力教育模式是指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历史条件,旨在提高高校毕业生可雇佣性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教学程序和运行过程。探讨高校毕业生可雇佣性能力教育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应对策略,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可雇佣性能力教育模式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将学生可雇佣性的培养融入课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就业能力是全球化时代企业最为看重的。培养学生的可雇佣性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可雇佣性融入课程是发达国家积极倡导并已得到践行的培养学生可雇佣性的方式。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可雇佣性的含义、构成和如何将可雇佣性融入课程,希望对我国高校的就业教育改革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评估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及其面临的就业环境,以提高可雇佣能力为切入点,从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其内在原因,站在高校和政府的角度致力于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可雇佣性能力为核心,从毕业生发展成长度、高校对社会贡献度、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方面,系统研究构建就业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构建以可雇佣性能力为核心,从高校人才培养、毕业生和用人单位3个一级指标维度,由15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细分...  相似文献   

8.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乃至世界均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毕业生可雇佣性缺失。界定可雇佣性及可雇佣性技能概念的基础上,大学生可雇佣性缺失的内源性,并基于学生、学校、用人单位及政府层面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可雇佣性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可雇佣性开发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可雇佣性及其开发实践上,英国高校走在国际前列。本文总结了英国高校可雇佣性开发的特点,并希望对我国高校的可雇佣性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严峻,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可雇佣性培养研究,基于可雇用性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也逐渐引起高校重视。可雇佣性是大学生能够成功谋得并胜任一定工作所需的个性品质、知识、技能等因素的综合。培养学生的可雇佣性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致力于将可雇佣性培养融入到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希望能对我国大学生的可雇佣性培养研究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可雇佣性开发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可雇佣性及其开发实践上,英国高校走在国际前列。本文总结了英国高校可雇佣性开发的特点,并希望对我国高校的可雇佣性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围绕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问题,对市场营销专业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可雇佣技能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可雇佣技能包括个人属性、人际技能、专业技能、团队合作与工作态度五个方面;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提升大学生可雇佣性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就业力植入课程体系中和强化营销专业课程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增进高校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是当前提升其就业质量的根本途径.本文的目的在于揭示大学生可雇佣能力的结构,并分析其与不同岗位提供者需求之间的契合程度,从而寻找造成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的微观原因.本文首先验证了高校毕业生可雇佣能力是一个包含5个高阶因素和15个一阶因素的多层次心理结构;然后在霍兰德职业模型分析框架下,将高校毕业生...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可雇佣性对旅游管理大学毕业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培养学生可雇佣性的要求,从提升学生可雇佣技能、满足雇主需求、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等方面综合探讨旅游管理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时代,很多企业将胜任力模型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可雇佣性概念是对胜任力模型的继承和发展,企业通过胜任力培训提升员工最初就业、维持就业或再次就业的能力,掌握就业技巧以适应宏观环境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而提升员工的可雇佣性。员工可以通过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的提升、可雇佣渠道拓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来提高可雇佣性。  相似文献   

16.
传统就业能力理论的核心要素是技能,"技能议程"过分强调知识技能和求职技能培训,视就业为大学生所拥有的技能与雇佣要求技能的简单匹配。但大学毕业生认同理论认为,就业是毕业生自我认同与雇佣方认同交互作用的结果,只有雇佣方认同毕业生确实具有胜任工作的实践"表现"或"潜能",毕业生才能真正被聘用,价值观、智能、表现和参与共同组成了大学毕业生认同的综合判断维度。这一理论强调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拥有胜任工作的实际能力而非传授具体的技能,是对传统就业能力理论的修正和提升,但尚需进一步丰富完善,其具体施行也存在些许障碍。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的日益扩招,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目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建立基于可雇佣性的培养模式的缘由进行了分析,通过收集三大招聘网站发布的对于会计岗位的招聘信息,并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可雇佣性教育模式,提出了基于可雇佣性的会计学本科生培养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可雇佣性能力及其开发实践上,英国高校在就业与就业能力框架的概念与内涵界定、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可雇佣性能力植入教学课程、从实际工作中获得经验、雇主参与课程设计、重视创业教育等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培养带来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日渐突出的问题,而主动性人格为就业成功开辟了崭新的视角。研究表明高校毕业生的主动性人格与可雇佣能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创业以及就业成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培养毕业生的主动性人格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找到理想的工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20.
雇主分析     
民营企业是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雇佣者 麦可思调查显示,民营企业/个体仍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主要雇主,共雇佣本科毕业生73.3万,占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的36.2%;雇佣高职高专毕业生124.2万,占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人数57.1%,本专科共计197.5万人,占应届大学毕业生的40.2%(见图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