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蒋派”二胡艺术素以典雅、深邃、手法细腻而富于变化著称。《汉宫秋月》是“蒋派”二胡演奏艺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蒋派”在演奏《汉宫秋月》时所运用的特殊技法,如左手的揉弦、压弦、上下滑音、虚按音等指法以及右手的提、松等弓法的独特运用。  相似文献   

2.
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诗句"轻拢慢撚抹复挑"涉及了当时琵琶的弹奏方法.它引出了今天学者们观点迥异的解释.全文通过大量史料的分析与比较,得出拢、撚、抹、挑分别是唐代琵琶左手和右手的演奏技法术语:拢与撚,是左手指按弦与揉弦的动作;抹与挑在唐代的四弦琵琶上是右手的拨奏动作.  相似文献   

3.
二胡演奏技巧主要是对音乐表演作品的阐释,在实践中没有固定的规律,左手按弦具有灵活性,右手拉弓具有稳定性。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二胡曲《江河水》的演奏技巧,主要对《江河水》左手按弦和右手持弓的演奏技巧进行了特别分析,希望本文能为今后学习演奏《江河水》这首作品上的处理提供一些基础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琵琶流派的形成是源于传统的琵琶音乐对于骨干谱的不同处理方法.近年来琵琶教学和演奏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骨干谱创造性演绎方式的关注度逐渐减小,也不再关注对骨干谱处理的能力.这表明了中国的传统音乐开始产生一些新的改变,这种改变是内在思维的一种变迁,但这种变迁不仅是一种进步,同时也包含着一些遗憾,林石城先生对于传统守望价值的理解可以从此得出.  相似文献   

5.
琵琶是我国民族乐器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素有“琴中之王”的美称。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琵琶行》中,以“……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优美诗句,对琵琶高超、娴熟的演技和美妙、细腻的艺术效果进行了描绘,而成为脍炙人口、流传百世的佳句。琵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演奏技巧复杂、表现力丰富、曲目遗产众多、流派风格迥异,实为我国光辉灿烂的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琵琶对于特定环境气氛的渲染和心理情绪的揭示绘声绘色,感人至深,正因为琵琶的艺术表现效果独具魅力,因而琵琶在我国民族乐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演奏技巧也在一代代演奏家的努力下不断得到继承、发展。它独特的演奏技法诸如右手的弹挑、轮指、摭分、拂扫、摇、滚等左手的按音、过弦、倒  相似文献   

6.
琵琶表演是音乐表演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琵琶这门艺术对左右手技术要求都比较强,且在技术过关的情况下,仍然要求其音乐表演达到一定的渲染力。作为琵琶演奏者,应该如何做到夯实的技术和丰富的舞台表现力,这是我想要运用音乐表演美学角度来阐述的问题。我将通过我演奏过的林石城版本的琵琶曲《霸王卸甲》,结合音乐表演美学中的几个问题,对琵琶演奏作进一步的研究,希望将音乐表演美学与琵琶演奏相结合,为琵琶表演艺术的研究尽自己的一些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琵琶的美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在于风格性技法的精准把握.琵琶曲《陈杏元和番》正是这样一首带有标志性风格性技法且辨识度极高,流传面甚广的“河南风格”的作品,其基本表现为音高的游移(即微升Fa和微降Si)、以及音色、力度的相应变化,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腔韵风格.乐曲中所体现出的风格性技法,诸如独具魅力的吟弦、滑音等左手演奏技法独特的处理方式:“快而大”的“吟”;“拉吟”相结合;扳;下滑音伴以吟弦;两个“吟”中介入下滑等,无一不是为其独特的腔韵风格服务.因此,精准把握风格性技法以及“度”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扎木聂】又名“六弦琴”。流行于西藏等地。外形如三弦,音箱木制,无品位,六条弦分三组定音。~bA~bA,~be~be,~bB~bB。音域只一个八度。音色柔婉浑厚,甜美悦耳。能独奏,主要用于伴奏及合奏,是藏族人民常用的弹拨乐器。【萨它尔】维吾尔族弓弦乐器的一种。有品位十八个,主奏弦一根,共鸣弦一组(有九根、十一根和十三根等三种不同型制),均采用金属弦线。演奏时右手执马尾弓拉主奏弦;左手只用指食与中指按弦,共鸣弦不拉不按,只起共鸣音响作用,音色优美丰富,独具一格。能独奏、伴奏与合奏,主要用于“木  相似文献   

9.
正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弹拨乐器,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形制已趋统一,成为六相三十四品的四弦琵琶。它的音域较宽广,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既能演奏流畅活泼、雄壮激昂的武曲,又能演奏婉转文静、抒情典雅的文曲。在民族乐队中它是合奏、伴奏主要乐器之一,我国很多戏曲、曲艺用它来伴唱。琵琶的演奏技巧丰富多彩,基本可以分为右手技法与左手技法,其中前者包括弹、挑、滚、分、摭、勾搭、轮、扫、拂、摇、凤点头等,后者包括按音、换把、跳把、过弦、打音、带音、吟、揉、推、拉、绰、注、绞弦、颤音、顿音、泛音等。这些繁复且有难度的技巧技法在演奏中都有严格的要求,其基本技巧技  相似文献   

10.
音色是琵琶演奏的重要表现手段,演奏者要演奏好一首乐曲必须对其具体音色做细致的处理。本文从如何把握右手的发音、左手的推拉吟揉和不同音区的音色特点三个方面对琵琶曲《寒鸦戏水》的音色处理做了阐释,对琵琶演奏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琵琶有着"弹拨乐器之王"的美誉,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乐器之一。距今已经超过两千年的历史了。琵琶在演奏的过程中采用竖抱的姿势,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的方式。在演奏的过程中,通过音色的变化能够进一步反应曲调的情感表达,并且充满着中国的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12.
琵琶演奏中弦上动作与弦外动作是两种不同的音乐作品情感表现形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弦上动作强调的是演奏技术和技巧,通过轮指、弹挑、扫弦、推拉、按弦等触弦动技巧形成不同的音响效果,以此来展现乐曲中情感。而外弦动作在一定程度上是上弦动作的延伸和补充,给予观众直观的视觉感受的同时也丰富了音乐作品情感,起到了一定的修饰效果。  相似文献   

13.
《琵琶行》是白居易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也是描写音乐的一朵奇葩。《琵琶行》为了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先借秋风中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冷冷的江水和江上的一轮孤月等景物,为琵琶女的出场和演奏烘托出一种冷落、凄凉、哀伤的氛围。接着写琵琶女的出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寥寥数语,一个腼腆羞涩、满怀心事的琵琶女的形象就立于读者面前了。她演奏技艺娴熟,心中充满忧伤:“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她多变的弹奏指法与她弹奏的琵琶曲一样令人…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一段音乐描写最具特色,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对其中语句注解作比喻琵琶的乐声,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课文解说”则认为是“恰切的比喻生动地摹画出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从琵琶乐声的音色、旋律、传播和发音几方面物理特征来分析,即可见这几句诗文既是用现实生活与自然现象中常见的声响来摹拟琵琶弹奏的乐声,以熟写生;也是用比喻描摹乐声发散传播的态势,化无形为有形;又是用比喻刻画琵琶弦发声的情状,从而突出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  相似文献   

15.
琵琶是一种表现力丰富的民族乐器。《天鹅》这首作品旋律清新,风格鲜明,指法新颖。它歌颂了天鹅纯净高洁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恬淡志远的人生追求。本文从实际演奏的角度分析作品,解读曲目中包含的传统指法和创新指法。  相似文献   

16.
古筝这种乐器在演奏中,根据作品的需要,必须用左手按弦和滑弦,而使用不同的按滑弦手法和技巧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左手的按、滑技术在古筝演奏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音乐与文学自古以来便关系密切,中西皆然,它们只有内容及语言上之不同,并无高下之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琴的减字谱,其实是把汉字的部首及偏旁作为符号,把演奏的手法指示缩写成为谱字。而原来的指法指示,是一句句表达出来的。换言之,琴谱即用汉字的偏旁把一篇指示演奏的方法缩写成符号。如:念名十勾五。即用左手无名指按第十徽(谱子的上半),右手勾第五弦(谱子的上半)。所以看起来似汉字,  相似文献   

18.
刘艺 《文教资料》2009,(31):78-79
古筝的传统演奏方法是用右手拨弹筝弦,左手在琴码左侧按颤,以韵补声,完美地美化旋律,但是在现在高校的古筝专业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好这简单的左右手配合。还要掌握一些演奏的特殊指法和技巧,增强古筝的表现力,达到刻画艺术形象的目的,从而更淋漓尽致地反映出古筝这一乐器的特点。本文作者通过研究,总结出在教学中应用的陕鲁豫三个传统筝派特殊技巧,以供更多的求学者全面提高古筝的演奏能力。  相似文献   

19.
“琵琶”二字是模拟弹拨乐器上所发的音而得。在一个位置竖放或斜放弦乐器,向外弹所得的音是“琵”,向里拨所得的音是“琶”。作为器乐名称大约源于秦代。开始时,它是多种乐器的总名,凡用类似方法弹奏的乐器,都叫“琵琶”。如三弦、阮、月琴都包括在内。后来,同类弹拨乐器中的每一种都各自有了专门的名称。“琵琶”也就为现在我们演奏用的琵琶所专有。“琵琶”因其有多种多样塑造音乐形象的演奏技巧使之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表现手段,在众多的传统民族乐器中独领风骚。加之炉火纯青的传统曲目与感人至深的创作曲目广为流传,使众多民族器乐爱好者…  相似文献   

20.
在琵琶艺术发展史上,浦东派和汪派是当今具有影响力的两个流派,传承有序,代有新人。在演奏技法上,浦东派特色指法有夹扫、飞、双飞、↓等演奏技法;汪派有凤点头、哆罗子等特色指法,汪派则在琵琶历史上首次运用上出轮。在表现风格上,浦东派注重音色及行韵的变化,乐曲处理细腻;汪派的演奏比较注重内在情感的表达,以朴实、刚健、豪放著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