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对教师本人的教育教学、心理水平和学生都有重要影响。优化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学校环境,一是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二是强化学校的管理改革,树立良好的领导作风,采取合理的工作方法;正确合理地实行改革,保障中学教师的职业安全感;端正办学思想,减轻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正确合理地运用奖惩措施,提高中学教师心理满意度。三是健全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校内保障系统,制订和实施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学教师心理辅导计划。学校管理者还要建立起家、校沟通的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2.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mental health symptomatology i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Participants (n = 368) completed measures of social support,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symptomatology. Bootstrapping estimates of indirect effects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bo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atology. Implications for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and treatment on college campus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
运用《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和《心理健康自测量表》,随机抽取衢州市两所高校260名教师并调查其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教师工作压力总体水平处于轻度压力状况,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欠佳;教师工作压力呈现年龄差异;无子女的教师工作压力显著高于有子女的教师;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其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好于没有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保障和人际关系上的压力大于本科院校的教师。  相似文献   

4.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的个体因素不仅影响着其个人工作的成败,更重要的是深刻而长远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情绪状态不仅会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认知、动机和行为系统,也会对学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班级心理环境或氛围可能是教师人格影响学生发展的中介变量。教师的问题行为是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外在表现,而教师的不良言行或问题行为又往往会给学生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或心理行为问题。消极的师生关系模式比积极的师生关系模式更能够强烈地影响到儿童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幸福与成就,更会影响幼儿长远发展。当前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结合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及研究现状,应该建立职前与职后衔接的健康教育网络,关注幼儿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关注幼儿教师中特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切实解决和改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方面的责任与压力,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高校教师心理福利以定期心理健康普查、心理援助与心理培训为主要内容,有利于缓解其心理压力,维护其身心健康。国家应从颁布法律、设置机构、划拨经费、配备人员、评估成效入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教师心理福利机制,以维护高校教师的权益,健全国家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7.
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本研究运用SCL - 90调查了北京市 5所特殊学校 1 99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 :特教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 ,具有轻度及其以上心理问题的教师占总数的 2 5 6% ;SCL - 90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总体上特教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男教师差 ;特教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随年龄和特教教龄的增长不断提高 ;高学历特教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培智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聋校和盲校的教师差。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广东省24所高校5603位教师的问卷调查,考察当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结果发现:(1)高校教师自评健康状况总体上良好,不同性别、教龄、职称和学历教师的自评结果有一定差异;(2)高校教师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型的应对方式相对较多,但不同性别、教龄、职称和学历教师所采用的应对方式差异显著;(3)应对方式对教师的自评健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解决问题、求助等应对方式有助于高校教师良好心理状况的发展,而自责、退避、幻想等应对方式则会阻碍教师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的心理健康一般性调查问卷对天津市四所小学343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较大,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小学教师在强迫、躯体化、抑郁和敌对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与其工作的情境、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以及来自上级检查者、家长、学生、教师自身等多方面的压力作用有关。对此,应该从调整认知偏差、疏导不良情绪、健全应对机制等方面改善小学教师心理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00名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高考学生在强迫、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和情绪波动性5个因子上都普遍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且应届生学习压力显著大于复读生;(2)对于应届高考学生来说,男生的学习压力显著高于女生;对于复读生来说,男生的心理不平衡显著高于女生;(3)在压抑维度上,应届生和复读生存在显著差异,复读生高于应届生;(4)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中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为社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障碍,个体身心疾病或人格缺陷以及职业倦怠等。目前,传统的“诊治式”的教师心理健康应对策略“治标不治本”,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和发展性。要解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本出路在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说来,可通过增进主观幸福感、开发心理潜能、增进自我效能感等途径,促进教师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克服职业倦怠,并由此带动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形成,实现师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盲校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作用在培养盲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在盲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种方法和途径:紧扣教材,提高盲生心理素质;指导作文,促进盲生自我调节;教师情感,优化盲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教师可以在盲校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法对健身健美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健身健美运动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发现,受试者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与实验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强迫、敌对、抑郁等不良情绪显著缓解,各症状阳性率显著降低,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为了了解我市村镇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特对我市205名村镇小学教师进行了测验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我市有超过三成的村镇小学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究其原因,包括社会和个人两方面因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改善和提高村镇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00-2011年使用SCL-90量表调查普通中学教师的76个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对报告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全面考察21世纪前12年我国普通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及其发展变化与亚群差异.结果发现,普通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极其显著地低于金华等的全国常模,躯体化、焦虑、恐怖得分非常显著地高于唐秋萍等的合并常模;后6年,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得分显著上升;女教师焦虑与恐怖非常显著地高于男教师;除人际敏感与偏执外,兼任班主任的教师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非班主任.可见,普通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须特别关注女教师与班主任教师的心理健康;金华等1986年的常模与21世纪的教师已不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章永  魏欣 《中学教育》2014,(5):70-75
本研究以四川成都、绵阳、乐山等19所特殊学校的233名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特教教师总体幸福感及其与职业倦怠、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特教教师总体幸福感、职业倦怠、心理健康水平均处于中等水平;总体幸福感与职业倦怠、心理健康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心理健康在职业倦怠和总体幸福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心理健康观念及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对心理健康的内涵和标准及维护措施的认识较为清晰,但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日常表现感到模糊,特别是对于学生心理问题与思想品德问题感到混淆。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会加重师生的负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忽视预防性和发展性目标。  相似文献   

18.
学校人际气氛与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层随机取样法,从郴州市27所初中抽取245名教师,采用SCL-90量表和学校人际气氛量表对他们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生活在不同学校人际气氛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在健康的人际气氛环境中,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优越于不健康的人际气氛;(2)学校人际气氛中的友好往来因子与教师心理疾病的各因子具有显著的负相关。相反,疏远因子与教师心理疾病的各因子有正相关,特别是与强迫、敌意和恐怖等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3)学校人际气氛中的亲密、团结、互助和凝聚力因子与教师心理疾病中的各因子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问卷(MHKQ)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0)对800名大学生施测,以分析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对“焦虑”和“忧郁”有负向预测作用,对“自我肯定”和“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有正向预测作用;专业在心理健康知识与“焦虑”、“忧郁”和“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关系间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20.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陕西省榆林市85名幼儿园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调查,结果显示:(1)榆林市幼儿园教师的SCL-90阳性项目均分和一项因子分与全国成人常模有明显差异,该市幼儿园教师存在强迫、敌对和人际敏感等问题。(2)婚姻状况对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有一定影响。(3)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特别是主观支持对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调查结果分析表明:(1)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学校心理卫生工作者关注。(2)应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度,以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