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外交来往中,领导人的语言、姿态等形式性的东西往往具有实质性的含义。2月20日,布什起程访问欧洲。在五天的欧洲之旅中,布什展示的与其第一任期迥然不同的外交风格,有着重要的政策内涵。可以说,布什的访问为其第二任期美国的对欧政策定下了调子,是美欧关系的一个新起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周刊》2005,(10):14-14
在访问欧洲和中东 之后,美国国务卿赖斯3月14日起开始了她新官上任后的第一次亚洲之行,7天的行程里她将访问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六个国家,美国政府在力求修补大西洋两岸关系之后,开始将关注点转向太平洋对岸。  相似文献   

3.
付玉 《新闻世界》2014,(7):389-391
2013年3月22日到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先后访问俄罗斯和非洲等国,"第一夫人登场"受国内外媒体和舆论的关注。中国"第一夫人"在国家外交中通过自己独特的魅力和外交方式,担任着多种角色,对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4,(40):14-14
状 元输 家鲍威尔:东亚之行展开收官外交在美国大选的冲刺阶段,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却远赴东亚访问。鲍威尔10月24日抵达北京,在此前后,他还分别访问了日本和韩国。鲍威尔此次出访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裹足不前的朝核六方会谈。原定于今年9月举行的第四轮会谈由于美朝之间的巨大分  相似文献   

5.
内政、外交原属一体。外交应为内政的延续,内政可为外交提供说服和威慑的力量。因此,既然“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本届政府的一个指导原则,则外交部长李肇星在5月6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将它称为外交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也是顺理成章的。  相似文献   

6.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5,(18):12-12
吴仪:副总理访日谋求破冰国务院副总理吴仪5月17日起赴日本出席爱知世博会中国馆日活动,并对日本展开为期7天的访问。吴仪是近一年多以来访问日本的最高级别的中国领导人。中日关系近日因日本历史教科书等问题陷入谷底,中国政府此时派副总理出访,  相似文献   

7.
郭力 《兰台内外》2006,(4):62-62
国事访问,指一国元首应他国元首邀请进行的访问。接待规格完全按外交礼仪安排,红地毯、检阅仪仗队、鸣礼炮21响,这些都是不可少的仪式。  相似文献   

8.
丁锐  高磊 《东南传播》2012,(1):73-74
本文通过美国副总统拜登吃面这一新闻事件,结合其他类似外交事件,重点分析了政治人物在对别国进行访问时,利用其国内媒体进行公共外交的可行性和优点。同时,提出了其进行公共外交的一系列具体行动及其背后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9.
2011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率代表团访问日本。赵启正院长会见了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并参加了多场学术研讨会,畅谈公共外交和中日友好。  相似文献   

10.
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和刘延东,中国高层4月密集访欧,所有到访国家各有代表性,比较全面和平衡。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的利益关注,另一方面凸显了多元的全方位外交战略4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启程访欧,为期9天。至此,他成为本月第四位前往欧洲访问的国家领导人,4月份遂成中国外交的"欧洲月"。  相似文献   

11.
中日关系夏季里的冬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关系直线坠入一个政治冰期。如果小泉这一届内阁无诚意破冰,那么只有做更长远的期待和打算5月23日,正在日本访问的中国副总理吴仪在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会谈前夕突然取消会谈。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在早上9点左右接到有关日程更改的照会时,第一反应是很“错愕”。当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日  相似文献   

12.
特立独行显然是法兰西民族的特质。就在美国副总统切尼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取消中国行程后,法国总理拉法兰却乘坐专机,于4月25日清晨准时抵达首都国际机场,开始为期两天对中国的访问。当天,WHO对全球公布的SARS疫情,中国占2601例,居世界之首。其中,拉法兰到访的目的地——北京877例,更为“疫中之重”。这位事前就申明“不会带口罩”的总理,4月26日上午10:30,在北京王论饭店,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访问  相似文献   

13.
在外交中,绝望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绪。但是,朝鲜最近的一系列行动正使众多亚洲国家备感绝望。长期以来,中国在外交领域一直稳健谨慎,在很多方面宁可抱朴守拙,韬光养晦。可是种种证据表明,唯有中国才具有通过外交手段解决朝核问题的能力。从东京到汉城,从华盛顿到莫斯科,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中国会及时行动吗?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参加索契冬奥会为“短平快”式的“点穴”外交,这种密集的行程安排,不仅务实,而且高效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如何在国际大格局中正确处理错综复杂的国家关系,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改变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制定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工作方针。周恩来既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在外交工作实践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有许多独到的创造。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问题,周恩来在建国初期曾指出,旧中国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蹂躏,新中国要不折不扣地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这是我们确立外交政策的…  相似文献   

16.
聚焦外交档案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月18日,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档案正式向社会开放。此举引起社会的极大反响。本刊编辑部对外交档案的开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就外交档案开放的背景、过程、内容以及外交档案开放的社会反映等内容。对外交部档案馆和有关方面的人士进行了采访。组织了这一组《聚焦外交档案开放》的稿件。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入常”、中日历史问题、中美欧纺织品争端、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中国政府频频说“不”。这显示了中国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的姿态调整  相似文献   

18.
2012年4月26日至5月4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应邀对俄罗斯、匈牙利、比利时和欧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一次增进战略互信之旅,推进务实合作之旅,深化传统友谊之旅,更是一次构筑未来中俄、中欧关系的外交之旅。俄罗斯、匈牙利、比利时和欧盟高度重视李克强来访,均给予高规格礼遇。此访历时9天,行程几万公里,跨越欧亚大陆,李克强共出席50多场活动,行程密集,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社会变化,也导致外交档案发生变化。一、鸦片战争前期清朝的外交文书鸦片战争前,清朝与外往来过程中一些行文没有外交文书的特点。因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不了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仍以天朝大国自居。清朝在与外来往过程中,以天朝对臣邦来行文。与清朝往来的外国有两类:一类有朝贡义务的“属国”,主要指在中国周围的亚洲小国,被看作清属国;另一类与清有通商往来关系,称“外国”,主要指欧洲国家。对这两类国家行文,对属国行文,有进行分封赠和谕诰权力,则用国内皇帝…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胡适多次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外交建议,试图以外交手段来解决中日问题,避免中日战争。抗战爆发后,胡适积极开展国际外交活动,以"苦撑待变"的外交理念,坚持奋战在国际外交工作的前沿,为抗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