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造,对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创造成了教育界的热点研究课题。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人们偏重逻辑而忽视直觉,我们在从不同角度理解创造的的基础上提出:创造——直觉比逻辑更重要。理性的直觉,即直觉与逻辑的和谐更利于创造。  相似文献   

2.
艺术创造是艺术这们个性特质、灵感的产物。研究,揭示这种特质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将更进一步推动人类自身的发展,从而不断深化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3.
要创造优美的文学语言,不但要加强文学修养,更要加强人文修养。人文修养与文学修养的差异,在于人文修养涵盖文学修养,它开拓更广阔的领域,它不但是文学的,而且是艺术、哲学、政治思想、宗教等综合修养。因为具备人文修养的人学识广博,能触类旁通,能化腐朽为神奇。因此,她更具备创造优美文学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2006,(6):34-36
小朋友们,大家好!《小学生》杂志从本期开始,特别向你介绍一套非常好玩的课程!这是一套通过绘画和童谣的欣赏与创作,训练你的创造力的课程!通过这种特别的绘画游戏训练,会使你在学习能力、专注力、观察力、表达力、思维水平和创新才能等方面,都得到了不起的提高! 这里每一项创造能力训练,都包含一个创意独特的逗趣主题,一张视角特别的风格性绘画、一首别具一格的童谣,和一个激励你进行创作的训练作业。使你从艺术创造的玩味中,自然而然地引入到积极的创造思维状态,快乐地创作一组你自己的绘画与童谣作品!经过这种训练,不仅能很好地发展你的创造想像力,而且更能保护和发展你的绘画喜好和学习热情,让你更热爱绘画!更热爱创造!更热爱学习![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一、信息技术学习活动的特点 1.学习信息技术是学习的接受和创造的综合过程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使得计算机知识不断更新换代且周期越来越短,作为信息技术教育者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在教学中不能一成不变地按原来的知识体系讲解,有必要将一些过时的知识点及时剔除,适当补充更新的知识,以形成更具生命力的崭新的知识体系。教师的学习是一个接受和创造的过程,同样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更需要去创造,因此,教会学生怎样创造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有接受才有创造,有创造才会有发展,创造在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更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要把学生培养成创造性的人才,就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主要包括创造精神、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创造能力与人的个性品质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创造个性品质决定了人们能否自觉增强、提高和有效地发挥创造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所以更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在众多人格特征中,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和意志力是创造个性的核心品质。在教学中,发挥学科教学的综合功能,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品质,完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能够创造人工制品。人类的生产活动创造出技术产品,满足人的实用需要;人类的审美活动创造出艺术品,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但是,事实上,人类创造的物品往往不可能如此简单地被划分,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许多艺术品中,除了具有鲜明的情感、思想性和审美特征外,更具有强烈的实用功利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很好的进行研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切合实际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薇 《云南教育》2005,(16):12-1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文化经过几千年历史发展的积淀,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对美术教育来说,乡土、乡音、乡情都为开发课程资源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民族民间课程资源,将极大地丰富学校课堂,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灵感,也能更广泛、更深远地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自由的氛围,自由的课堂空间会使学生进发出更多的新观点、新看法,使学生的思维更广阔、更主动、更敏捷。  相似文献   

11.
鲁迅杂不仅创造了一种杂范式,更创造了一种杂思维。它不仅影响了大陆杂创作,台湾杂亦深受其影响。柏杨、李敖、龙应台等作家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在自我意识、理性批判精神和情感透视方面,最能体现他们的继承精神。但他们在继承中,又有创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拯救     
“如果你关怀生者,那就为你、为我、为他,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给我们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创造教育越来越引起广大中学教师的重视,并在教育工作中努力实践。我们在实践中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绩,也得到了一些教训和失误。 误区之一:只有对成绩好的学生才能实施创造教育,对成绩差的学生没法实施创造教育 这是对创造概念的误解。什么是创造?创造是对现有的想法做法有更科学更进步的改变。创造并不神秘,它是人脑的一种机能,人人都具有,只是高低程度不同而已。事实上,每个学生在学习和…  相似文献   

14.
关磊 《教书育人》2004,(12):5-5
老师上课应该化妆。化妆可以使老师显得更精神、更漂亮,更有魅力,这样也就更容易赢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而一个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在课堂管理和教学方面肯定会更有优势.更容易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异常突出的地位.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文学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对学生而言.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性练习,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更具有特殊作用。写作过程中创造思维有利于开拓思路,使作者不拘泥于眼前的具体事物.  相似文献   

16.
一、高等教育学的本质教育学是一门人文科学,比哲学更复杂,比经济学更现实。教育是人类形成的基础过程,教育创造了人类,教育也维持人类的存在。不论从群体和个体而言,从历史到现实而言,这都是真理,这一论断的根据是:人类的本性为拥有群体创造的知识体系。求知的基...  相似文献   

17.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人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创造史。科学研究发现,创新体现在创造力,而创造力来自多方面因素,但主要来源于创造能力和创造人格。创造能力可分为创造想象和创造思维两个过程。创造人格包括:勤奋、怀疑、自信、意志、好奇、求异、兴趣爱好、独立自主、富有冒险精神等。   抓质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问题是探求真理和创造发明的起点,更是思维的起点。唯有问题,才能进…  相似文献   

18.
运用现代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增强了教学效果,更激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第二册教材以其提供的更丰富的语文课外资源、更开放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及循序渐进的、自主的语文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帮助实验教师提高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给他们提供了更广泛的创造空间。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季节大胆重组教材内容,根据本地风俗丰富教学内容,由单纯地教知识转化为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和能力、开发创造性思维。教学中,教师们创造的火花不断闪现,时时与学生一起体会着创造的快乐。一、读书的过程既是识字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二册的课文长(韵文相对减少)、识字量大(每课平均15个生字),再加上从第二单元起…  相似文献   

20.
点化与创新     
我们在学习古典诗词作品中,经常会看到借用、点化前人或者是别人诗词句与意的现象。这是文学创作中继承与借鉴。只是有的人是简单模仿甚至抄袭,谈不上点化创新;有的人确实是点化了,却手法拙劣,点金成铁。而优秀的诗人.总是善于在学习、借鉴别人的杰作中推陈出新。他们点化别人的写景状物的诗句,往往比原作描写得更具体生动、更丰富细致,创造出新的境界。他们在表达类似的思想感情时,也往往比原作者更深刻尖锐、更集中凝炼,因而也更激动人心。还有的诗人,善于借用别人的词语融化到自己创造的全新意境之中。文学创作不可能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