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互文”概念形成之初,古人对互文的理解是含糊的,不成熟的。现有部分学者从古人所举互文之例出发,以古律今,强把变文同义等现象拉入互文范畴,这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2.
对伊格尔顿作品中的互文关系进行了分析,进而考察了字典和文本互文关系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理论著作翻译中文本间互文关系对确定概念、短语和影响句子结构固定搭配的积极作用;通过系列译例分析了译者借助互文关系进行翻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对文、互文等特定辞例,在古书词义求证中有特定作用。立足相关辞例,可以补正郭锡良本《古代汉语》文选注释中因不明对文、互文而导致的误注、失注。  相似文献   

4.
在“互文”概念形成之初,古人对互文的理解是含糊的,不成熟的。现有部分学者从古人所举互文之例出发,以古律今,强把变文同义等现象拉入互文范畴,这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5.
王占武 《语文知识》2000,(10):29-31
所谓互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虽然在句子中分处不同位置(即分置),意思却互相拼合或补充的一种修辞手段,现以中学课文的文言文为例加以简单分类。从互文词语的相互关系分析,互文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互文见义。即上下文各省略一些词语,让互文词语彼此  相似文献   

6.
杨树达先生的《中国修辞学》中的“参互”修辞方式与所谓的“互文”修辞格并不完全相同。杨氏在“参互”一章中所采用的四十个古例不能“一揽子装”,它们可以分为三大类:互文、互体、省略。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的作者互文具有多样性。以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第二册第二课《马拉喀什》的教学为例,可以从文字互文和图文互文这两个角度对作者互文进行探讨,从而为语篇教学提供新视野。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是文本的本质属性。因此,互文性理论对于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语篇之间的互文关联是译者创造性的动力与源泉。互文视域下,译者能够利用互文手段,即通过互文阐释与互文指涉等激发译文读者的互文联想,从而克服语言及文化差异带来的束缚,实现了译文的创造性构建。  相似文献   

9.
广告文本有着特殊的创作规律与多样的表现形式,本文运用互文分析理论,研究广告文本中的水平互文与垂直互文、内互文与外互文,分析互文性的存在对于广告传播的意义,并进而对广告文本的创作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0.
传媒时代加速了文学与影视的“互文”,这种“互文”关系无疑会对文学作品的创作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以张艺谋改编《妻妾成群》为例,用互文性理论来阐释在传媒视域下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  相似文献   

11.
杨树达先生的《中国修辞学》中的“参互”修辞方式与所谓的“互文”修辞格并不完全相同,杨氏在“参互”一章中所采用的四十个古例不能“一揽子装”,它们可以分为三大类:互文,互体,省略。  相似文献   

12.
互文,是古典诗词常用修辞手法之一。所谓互文,就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即特意让前后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彼此渗透,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互文形式有当句互文、对句互文、鼎足互文和多句互文等四种。一、当句互文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有赠》) “巴山楚水”是互文,它不是分指巴地的山和楚地的水,  相似文献   

13.
电影片名的互文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莎  李鲁 《考试周刊》2010,(6):33-35
文章基于互文性理论及电影片名实例分析.论证了前者应用于片名翻译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并重点探讨了实现片名互文翻译的三大要素——互文理解、互文解读及互文转换。字面译法、变通译法和归化译法是文章提出或建议使用的三项可行的片名互文翻译手法,其运用选择由片名所涉的语言、文化等互文因素而定。  相似文献   

14.
"互文"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一种极为常见的语言现象,它的外延和内涵是什么、有何特性等,都需要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有一定的认识。然而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互文"被《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置之度外,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互文",学生也搞不清楚什么是"互文"。因此,本文探讨了互文的概念,揭示了互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探讨了"互文"的作用,并对"互文"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马向辉 《培训与研究》2007,24(12):133-134,F0003
互文性理论给翻译研究增添了一个新的维度,但互文指涉的识别与转换这一互文性翻译的核心问题却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本文从个案分析出发,对互文指涉的识别与转换进行了一番探究,指出以关联理论为指导,互文链为线索寻求最佳关联是互文指涉识别之道,而确定互文指涉中诸元素孰轻孰重,并相应地制定翻译策略是互文指涉转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互文管窥     
黄邵英 《考试周刊》2007,(30):111-112
互文是一种古老而成熟的修辞手法。文章分三个部分论述了互文的相关问题:一、互文的定义和构成要件;二、常见的互文种类;三、互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互文性路径,从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入手,探究针对商务文本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发现单语语境中存在着“互文网络”,涵盖自互文、语篇互文与文化互文三个维度;翻译语境中的互文性是由源文本与目的语文本间的强势互文关系连结各自互文网络构成的“互文哑铃”。据此提出包含识别、评价与修正三个阶段的互文翻译质量评估操作机制。参数系统上,结合CSR报告的语篇特征,自互文维度设置了衔接性连词及副词、标准类符型符比与平行结构三个参数,语篇互文维度设置了引用,惯用语,典故,戏拟,部分及子部分,语轮及语步,主题词,插图配文及新闻、案例标题与评价性形容词及副词九个参数,文化互文维度设置了文化负载资源参数。在语料库技术的辅助下,对该操作机制和参数系统的可操作性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互文的句式与语文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研究互文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判断和理解词义,科学地分析古文句法。我们在学习、讲解互文时要紧紧把握互文对语境的结构要求、注意互文的不同类型,正确地翻译、使用互文语句。  相似文献   

19.
古汉语中的互文、变文、互训知识,学生认识比较模糊,应引起重视,在教学中应结合文言翻译,需要交代清楚。一、互文互文又叫互言、互辞、互文见义、互文对举,是古文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也是古文中常使用的修  相似文献   

20.
在互丈性理论视阙下,先分析了《锦瑟》中丰富的互文性现象,继而对刘若愚和许渊冲两名译家对(《锦瑟》的翻译进行互文分析。翻译本身就是一种互文活动,诗歌翻译中,译者不仅要充分识别原诗中的互文指涉符号,理解其互文隐喻的复杂性,同时还要把这种互文指涉符号输入译入语文化,为译文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