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曾经听朋友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她去一位美国老师家做客,无意中看见老师不满3岁的孩子拿着一把钥匙,在笨拙地试着插进锁孔中,想打开卧室的门,可怎么也插不好,打不开。于是,朋友主动过去想帮他一下,却被老师阻止。老师说,让他自己先犯些“错误”吧,琢磨一会儿总能把门打开,这样他就再也不会忘记这门是怎样打开的!果然,那孩子折腾了很长时间后,终于如愿以偿。听完朋友的故事,我感触很深。无形中,我联想到我的工作,联想到我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按部就班,尽量避免学生发生错误,让学生在平坦道路上学习,即使发现错误也是批评一通。现在看来,我错了,错误也有错误的价值,这让我重新认识了“错误”,重新审视“错误”。  相似文献   

2.
美国家庭教育问题专家阿黛尔·费比曾提到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有一次她女儿对她说:“我讨厌外婆!”费比听了以后,立刻为她母亲作了一番辩护,还严厉地指责女儿说:“你这么说简直太不像话了!最好你不是真的那么想!”但她随即就发现自己犯下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漠视了女儿内心  相似文献   

3.
外婆     
有些人说中国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自己的看法”。我可以坚定地告诉他们:“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至少我不是!至少我的母亲不是!至少我的外婆不是!”我小时候外婆常对我说:“你要做一个有主见的人!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当我写到这儿的时候,我的鼻子酸酸的……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想起她的一生和她对我说过的话。外婆出生在一个殷实人家,她的父亲在老上海开了一家广式的“群芳君”,专营广式点心和糕饼等。店铺很大,在老上海的历史中也能查到。当年日本人轰炸上海虹口区,外婆的父亲连同“群芳君”一起消失了……外婆的母亲就靠着一台缝…  相似文献   

4.
笑掉大牙     
事业老师在课堂上对同学说:“凡是真有道德的人不会夸耀自己的长处,指责人家的短处。”有一个学生抢着站起来道:“先生,不见得吧!我的爸爸,天天指责人家的短处,靠着这样赚钱,却没有人说他不道德。”老师问道:“你爸爸是干什么的?”学生道:“出版社校对员。”熟人熟事医生的儿子在学校里很不守规则,老师罚他,他也不怕,老师厉声道:“你再不好好的,我就去请你的父亲来了。”医生的儿子道:“很好!我的爸爸出诊一次照例六元,老师你是熟人,挂号费免了吧!”手里拿着斧头老师在道德课上说:“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错把他父亲种的一颗樱桃树砍倒后,大…  相似文献   

5.
干孩子     
讲一个15年前的故事。“妈妈,我今天认了一个干妈妈!就是我们的张老师!”儿子一出学校门口就冲他母亲高兴地嚷。“你说什么呀?你那么淘气?她怎么会认你做干孩子?”母亲说。“认了!她确实认了我了!刚才我们在做作业,张老师表扬李红贤时这样说:‘我只有一个儿子,若有一个像李红贤这么聪明可爱的女儿,该多好啊!’于是班长周侨说:‘老师你这么喜欢她,不如认她为干女儿?’我们都笑了。老师又说:‘可是,我觉得你们每个人都很可爱,我要是认了56个干孩子,哪有那么多钱养啊?’我们笑得更厉害了。这时候黄华说:‘老师,你连黄国恒也要认吗?他成绩那么差…  相似文献   

6.
这位母亲:你好!许多母亲在新家里任劳任怨,就差点把心掏出来了。可是结果呢?孩子只是表面温顺,等到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还是生疏和不接受,让后妈心寒和委屈。遇到这样的情况,怎样防止造成恶性循环呢?建议你这样做:1、尊重孩子的意见。孩子要自己以阿姨的身份去家长会就答应她。不编辑老师:你好!我是一个8岁小姑娘的后妈,前几天孩子他爸出差了,学校要开家长会,我只好参加。谁知一向温顺的孩子居然说:“拜托,你就告诉老师你是我的阿姨得了!”前几年,我和她的父亲结婚了,当时她还是个4岁的小姑娘。这么多年为了这个家,我呕心沥血,差不多把心都掏…  相似文献   

7.
笑笑有个缺点:任性、不肯认错。明明是她错,她还要千方百计找理由替自己辩解。一天,我对笑笑说:“笑笑,老师给你提个意见,我认为你还够不上一个真正勇敢的孩子。因为勇敢的孩子是敢于承认错误的,你说对不对?”笑笑听了我的话,说了一句让我颇感惊讶的话:“徐老师,我也给你提个意见!”“哦?好啊,说给老师听听。”我满脸笑容地说。  相似文献   

8.
有人问泥     
有人问泥:“你以全部的生命滋养荷。荷高贵美丽,享尽人间一切荣华富贵,而你却饱受讥嘲冷落,你不嫉妒、不为自己抱屈吗?”泥说:“从来没有做母亲的嫌弃女儿出众,也从来没有做父亲的嫉恨儿子的成就超过自己。爱里没有包容,爱就不完全了。”有人问泥:“与荷相比,她有美丽的外形,有芬芳的气息,有亭亭的风姿。古今中外,多少骚人墨客吟诗作词颂赞她,多少画家艺人描绘她,多少人欣赏她,多少人喜爱她。而你呢?你什么都没有……”泥说:“你错了,我有荷全部生长的经历。她的萌芽新生,我分享她的期望;她的青涩岁月,我体会她的苦闷;她的含羞待放,我分担她…  相似文献   

9.
两人到郊外,远处有一匹奔跑的马。你指着那匹奔跑着的马说:“你快看,那是一头多漂亮的鹿啊!”如果旁边有人……且看以下逻辑推理:1.如果旁边的人没有给你一点面子及时纠正说“:那是马,不是鹿!”那么说此话的人一定是你的父亲。尽管很严厉,但很疼爱你。2.如果旁边的人在纠正你错误的同时仍然担心你不懂,在没完没了地唠叨:“那是一匹马,不是鹿。你怎么能将马认成鹿呢?虽然说马和鹿都有四条腿,都会奔跑,但你要清楚马就是马,鹿是鹿,马永远都成不了鹿,鹿也永远成不了马……”那么说此话的人一定是你的母亲。尽管她懂的不够多,也不能简单明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三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老师说了些什么?母亲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儿子高兴地笑了。第二次家长会上,老师对她说:“全班50名学生,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母亲回到家里,对诚惶诚恐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一定会超过你的同桌!”儿子暗淡的眼神顿时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孩子上了初…  相似文献   

11.
容容是一个很可爱很机灵的小女孩,她很喜欢走进那间宽敞明亮的教室,在那里面,年轻的老师带着同学们在画海中畅游。容容终于走进了那间教室,她拿起笔,画了一只蓝色的马。老师走到她身边:“容容,马是白色的,不可以画成蓝色的,知道吗?”容容仰着小脸,不知所措地望着老师那张始终挂着微笑的脸:“为什么马不可以是蓝的呢?”“马是白的,这是惟一的答案,永远不会改变,快把这只蓝马改掉吧!”容容眨着眼,心中又显示出那洁白如玉的天宫里,五颜六色的马欢快地跑着。“一定是做梦了。”容容把蓝马改成了白马。回到家中,妈妈对容容说…  相似文献   

12.
笑话园     
同情老师新老师正在教室里尽力利用她的心理学知识。她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认为自己愚蠢的人,站起来!”几秒钟后,小约翰站了起来。老师说:“你认为自己是个蠢蛋吗?”小约翰说:“不,老师,我只是很不喜欢看见您一个人站在那儿。  相似文献   

13.
母亲眼中的孩子:一个完全的窝囊废 马艳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觉得,这个孩子当初在医院里肯定抱错了!”如果不是极度失望,相信没有哪位父母会这样说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听话的老爸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青年时立志学习哲学,可是他的父亲却不同意。有一天伽利略对父亲说:“爸爸,我想问你一件事,是什么促成了你同母亲的婚事?”父亲回答:“因为我喜欢上她了!”伽利略于是又问:“那你有没有考虑过选择别人?”父亲笑容满面地说:“怎么可能!儿子,你知道吗?当时家里的人要我选择另一个富有的女人,可我只对你母亲钟情,当初我追求她时仿佛陷入迷梦中,你母亲是多么美丽动人……”“这倒确实,现在也还看得出来。”伽利略话锋一转,“你知道,我现在也面临同样的处境。除了哲学以外,我不可能选择别的职业。哲学是我唯一的需要,我对它的…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们班的“小机灵”郭逸楠跑过来,气喘吁吁地对我说“:快,朱老师请你到他办公室去一下!”咦?叫我到办公室干什么?我没犯什么错误呀?我忐忑不安地来到老师面前。朱老师手里拿着一个鸡蛋,微笑着对我说“:孙雯,老师交给你一项光荣的任务!“”什么任务?”我一下子来了精神。“  相似文献   

16.
著名心理学家李恕信在《潇洒的母亲》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在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而光,心情顿时开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开错了“窗”,会使本来美好的事物变得暗淡无光,本来有趣的事情变得索然无味。这让我想起了一位母亲:一位孩子正欲踩死几只蚂蚁时,母亲温柔地对他说:“孩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于是,孩子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过孑L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谁没犯过错呢?学生更是如此。作为教师,就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们。并将他们犯的一些“错误”作为自己教学的资源去研究利用。每位教师都幻想着课堂教学能像自己设计的顺利进行,认为这样才是成功的课堂。其实不然,在每一节课中,学生常常“答非所问”,让老师事与愿违,如果这时老师一味地“拨乱反正”,既有悖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所“犯”的错误,教师应该把它当成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对它合理利用。如何正确利用课堂教学巾的“错误”资源呢?本人有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幼儿离园时,一个中班的小女孩看见妈妈来接她,像小鸟一样扑到妈妈的怀里,拉着妈妈的手,走到贴有图画的黑板跟前,指着一张画说:“妈妈,这是我画的。”妈妈听了高兴地说:“囡囡真聪明,让我看看你画的是什么?”正当妈妈兴致勃勃地欣赏女儿的作品时,老师走过来了,板着脸,冲着小女孩的母亲说:“看看你女儿画的是什么!这黑板上贴出来的画都画得不好!你回家要好好抓一抓。”顿时,母亲的脸色骤变,小女孩也吓得一声不响。一到教室外面,就听见母亲边打边骂:“你画得不好贴出来还叫妈妈来看,我打死你……”紧接着就是孩子一阵撕心的哭  相似文献   

19.
三尊重孩子的权利有一位母亲当过30多年老师,却犯一个后悔莫及的错误。一天,她发现儿子在自己的屋子里烦闷地走来走去,非常替孩子着急。她隐隐知道,上高中的儿子在谈恋爱,碰到了什么挫折。她暗暗祈祷:儿子啊儿子,你可有点出息,别为这么点儿事想不开!一会儿,儿子出门了。妈妈再也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想方设法撬开了儿子的抽屉,取出了儿子的日记。可是,当她翻开日记时,手却像被烫了一样,原来儿子在日记中夹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妈妈,我料定您会来偷看我的日记,我瞧不起您!我有烦恼是自己的事,您不必管我,我能挺过这一关!”这位母亲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低估了孩子的能力,还是应该尊重孩子啊。”尊重孩子,是因为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被认为是一个  相似文献   

20.
莱昂纳多·达·芬奇(1452-15190)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位卓越的画家。他以《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而著名。达·芬奇出生于意大利。他的父亲是一个律师,母亲是一个农妇。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喜欢绘画。他的父亲把他送到佛罗伦萨学绘画,从师于安德里亚·罗奇。刚开始的时候,老师没有教他如何创作绘画作品。他只是要达·芬奇画鸡蛋。达·芬奇画了几天鸡蛋后,有点不耐烦了。他对老师说:“你为什么不教我新东西呢?”老师回答道:“别以为画鸡蛋是件简单的事情哦。”达·芬奇说:“每天画鸡蛋真是很枯燥啊!”老师回答道:“你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