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星系的等光强轮廓性质与其结构性质紧密相关。因此研究星系的等光强轮廓及其演化,可为探索星系的结构演化提供有用线索。描述星系等光强轮廓的参数主要是星系的椭率(ε)和A4(傅里叶展开第四阶的余弦项系数)。研究星系的ε和A_4的径向分布有助于区分星系内部不同的结构成分(如盘、核球及恒星晕等)。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利用核球和盘的二维分解技术,从CANDELS五个场中选出一个高红移(0.5z1.5)盘主导的恒星形成星系样本,以检验盘成分对星系等光强轮廓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倾角的盘星系的ε和A_4的径向分布,我们证实了恒星形成星系的中间区域呈现"恒星盘"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星系的大小(如半光半径)与其恒星质量紧密相关。已有研究表明:在红移z=0-3范围内,大质量宁静星系的半径-恒星质量关系随红移显著演化,且其半径随恒星质量增长显著增加。在本研究中,我们从CANDELS巡天的5个场中选取了一个红移z=0.5-1.5的星系大样本。我们利用UVJ双色图和比恒星形成率-恒星质量关系,分别选取了宁静星系样本,对宁静星系的半径-恒星质量的关系重新进行了研究。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质量(M*~2×10~(10)M_☉)宁静星系具有很陡的半径—恒星质量关系,而小质量(M*~2×10~(10)M_☉)宁静星系则具有相对扁平的半径-恒星质量关系。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大质量宁静星系的大小随其恒星质量增长显著增加,而小质量的宁静星系大小随其恒星质量增长演化缓慢。  相似文献   

3.
天文地理     
<正>旋涡星系初始质量函数研究进展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葛均强、毛淑德等研究人员,利用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积分场巡天项目——SDSS-IV Ma NGA数据,结合星族合成以及星系动力学模型,对816个河外星系的初始质量函数进行了研究,这也是首次利用积分场光谱对旋涡星系的初始质量函数进行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天体物理期刊》。恒星初始质量函数(IMF)是当前星系形成演化的热门话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天空星系环演化的基础上,揭示了地月系起源及其演化原理。并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演绎阐述和归纳研究。  相似文献   

5.
浩瀚的星系     
《科学中国人》2011,(17):35-35
本期封面是哈勃太空望远镜于2003年捕获的草帽星系的合成照片。如同银河系,草帽星系也是一个螺旋星系,中心是恒星隆起,螺旋的边缘是新形成的恒星。草帽星系距离地球2800万年.人们一致认为这是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最好的照片。本期特别专栏介绍了星系的演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恒星物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恒星形成、恒星结构与演化、双星演化与应用、恒星振动、恒星化学丰度、系外行星系统、Ia型超新星与伽马射线暴、星族合成等等,并对国内恒星学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Hubble发现星系退离我们的速度随着星系与地球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于是提出了哈勃定律,该定律后来成为了宇宙膨胀理论的基础和"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佐证。1998年Permutter和Schmit领导的天文研究小组又通过对一些遥远超新星的观察发现宇宙正以加速度膨胀,于是获得了2011度的物理学诺贝尔奖,但人类至今无法解释宇宙加速膨胀的原因。因此,本文作者根据现有的恒星演化理论提出了宇宙星系的形成与演化新理论,揭示了星系的层次结构,并证明了哈勃定律和和Permutter和Schmit结论,进而揭示了宇宙加速膨胀的真相以及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过去一直认为,当大质量恒星到了晚年,它们就会坍塌为黑洞,所以黑洞是恒星演化末期的产物。当所有的星系坍塌为了黑洞,那就意味着宇宙也走到了它的末日。可是现在有一只观点却把这一切都颠倒了过来,认为很可能在宇宙的早期就出现黑洞了,而且正是它们催生了星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科学中国人》2009,(3):42-42
一个宇宙再游离过程,被认为是在宇宙足够冷却、以允许第一代恒星形成之后开始的。人们是通过观测在大爆炸之后不到10亿年形成的天体来研究这一时期的。红移值z=6.42的类星体SDSS J114816.64+525150.3的宿主星系就是这样一个星系.现在研究人员已用很好的空间分辨率对其进行了威像,显示了一个存在强烈恒星形成过程的巨大区域。  相似文献   

10.
<正>新发现的氢气"河流"也许就是螺旋星系稳定而高产的"恒星生产线"。恒星是如何形成的?你也许会说,这个问题早已被天文学家们弄清楚了。早在18世纪,康德就提出了"星云假说"——星际空间中的气体云和尘埃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塌缩,星云核心处的温度会升高,最终点燃核聚变来对抗塌缩,恒星就这样形成了。随后,天文学家们进一步弄清了恒星形成过程中的细节,比如星坯演化的主要机制、形成恒星所需气体云的临界质量等等。如今,天文学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暗物质或者暗能量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上面,而恒星的形成过程似乎已经无需去研究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