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教是为了不教”.优秀的教师不是单纯地教学生知识.而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明白教育参与者的教育地位.明确课堂的主体与主导。十几年来,我在英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应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主动发现、主动研究、主动探索的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最终的不教,教师的教是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着想.“不教之教”,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快乐感.因此,要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需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多下工夫.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而教.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初中时期是良好化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良好化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而言是终身受益的。教是为了不教.作为教师。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在其中。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虽然不只是教师的事情.但是教师却在其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套路.要根据学生的状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之.如果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是无效的教学。反而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关键部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选择性地应用教法.让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学到知识.  相似文献   

6.
教与学是相对依存的,但不是相互对称的。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学;教以学的需要为前提,学并不以教的需要为前提。教是要走向自我否定的,学却要走向自我肯定。教在自我否定中自我肯定,学在自我肯定中自我成长。教与学的非对称性对教师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教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获取知识的那种知识。教师不仅要学习,更要站在元学习的高度去引导学习。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更有知识,更要让学生变得比以前更聪明、更智慧、更高尚。  相似文献   

7.
王月红 《考试周刊》2009,(50):234-234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面对21世纪人才的需要,"授之以渔"已成为师者的最高教育境界。教师是智慧的启迪者,是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启蒙者。因此,教师不仅要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有能力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师的任务不在于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而在于把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8.
学力.是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简称.指的是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及接受、理解和运用知识等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究其根本。就是“教”要教会学生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学力”。笔者以为,自觉学习、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说,教学和导学是比较容易解释清楚的。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1.主体不同。教是以教师为主体.重点在于教师如何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导则是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起着辅助作用。2.目的不同。教的目的以给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为主;导的目的不但是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在于方法的掌握。3.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0.
正古人说:"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你送鱼给别人,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理论,就是教师教各种学科,最终目的在于不需要教,让学生自主探究,自行解决问题。语文学科内涵丰富,知识面广,除了要教学生听说读写的知识和方法,教师更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使他们离开了教师,离开了语文课堂还能自己自主学习、成长,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也就是说,学习语文要教会学生对知识的"不问自取"。  相似文献   

11.
很多教师抱怨小学生不好教,淘气、调皮、不听话、学习成绩不好等等,一句话,就是对学习没有积极性。对教师的教不感兴趣。我觉得.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这样.还.△是孩子吗?这才是儿童童年成长的过程。因此。我们要转变角度.不再抱怨学生,而是适应学生,教师多从自己如何教入手.想想怎样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让他们爱上学习.喜欢学习。  相似文献   

12.
林秀乐 《考试周刊》2011,(20):146-147
自学能力是指能独立获取知识、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明白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学会怎样学习。教师教学生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不教",而让学生能独立学习。本文通过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这是叶圣陶的话,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只有学生会学.才能更主动地获得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对学习方法的传授,做到“授人以渔”.使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探索。汲取经验和知识。在阅读教学中,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陈小燕 《考试周刊》2011,(23):143-144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教师不能只把学生当作一个装置式的容器。仅仅教给学生知识.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也不能只作一个只会跟读的复读机.只会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很多小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认为学习困难.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如果只是一味地强化传授知识.硬性地让学生学习根本改变不了这种学习状态。教师要首先让学生喜欢数学.点燃学习的热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让他们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质量。学习热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潜在力量。那么.在小学数学教...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教育家赫尔认为:"习惯不形成,学习等于零。"可见,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较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低年级学生不仅要认真地"教",而且要用心地"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学生如何学好数学知识。一、善用教材,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数学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并坚持课前读一读,课内仔细读,课后反复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内阅读就是在课堂上学习课本,教师一定要有要  相似文献   

17.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几乎是各科教师所公认的。然而.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在祖国五千多年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泳.却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好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叶圣陶先生认为:“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理解就是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早已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18.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从教师那里接受知识,这样的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如果老师哪天不传授知识了,学生该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也就是“讲”要向“用不着讲”转化,  相似文献   

19.
“教,是为了不救。”就是说,教师今天教,是为了明天不教时,学生能独立学习思考。 学生从课堂教学中学习到的知识总是极其有限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主要的是方法。学生不应是学习一些死的知识,而是在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只有将知识变为能力之后,才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由于学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满足于教师讲,学生听的老习惯,使得大部分学生缺乏自学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一个好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能获取知识的本领;一个好学生,不是一辈子靠教师教,不仅要牢固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自学的本领;这样他的知识才不能不断增加,不断丰富。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