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军报新闻函授重新招生之际,作为一名曾参加过新闻函授的老学员,我想就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学习体会,与想参加函授的新闻爱好者交流一下,同时也向函授中心的老师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吧。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在评介国际新闻稿件中发现,驻莫斯科分社记者盛世良同志写的通讯、消息以及花絮新闻,都具有浓烈的现场气氛,我很想当面向他求教,探讨一下驻外记者采访写作的经验。但他常驻国外,不便直接叙谈。然而机会来了,去年8月,应前苏联《论据与事实》周报的邀请,组织上决定派我前往参观访问,趁此良机也实现了我的愿望。在莫斯科的“萨律特”旅馆我同盛世良同志畅谈起来。我们的  相似文献   

3.
什么样的能力对记者最重要?我认为是思考能力。 当记者的都想采写出能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新闻作品。所以相当多的记者在工作几年之后,经常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新闻采写能力。 这个问题对有十几年新闻工作经历的记者尤其迫切。讲经验和采写技巧,多少也有相当的积累;讲有点影响的新闻作品,多少也写了一二篇。但往往在这个“时节”,他们都面临着寻求新突破、再上新台阶的挑战。作为这类记者群体的一员,我愿意抛砖引玉,与同行探讨一下怎样不断地“否定自己”、“创新自己”。 (一)要做一个有思想的记者,关键要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美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对美的新闻的追求也是无止境的。在这方面,我有过一番尝试。3月22日,《新疆军垦报》第三版刊登了小通讯《老杨脱盲记》。我深深被四十二岁的工人杨让喜发愤脱盲的精神所感动。但是,这篇二百多字的小通讯,不解渴,觉得言尽而意未尽。我想再写一下,怎么写?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再写一篇《老  相似文献   

5.
刘良龙 《新闻知识》2001,(Z1):46-47
我采写的消息《四名暂住人员当选市人大代表》,最近获得了广东新闻奖三等奖和深圳新闻奖二等奖及深圳市人大好新闻三等奖。不少朋友问我:你是跑共青团、妇联线的记者,何以能抓到这条新闻呢? 其实,这条新闻恰恰来源于团组织的一次会议,来源于会上领导讲话时脱稿而出的一句插话。 去年4月29日,应深圳市宝安区团委邀请,我去该区采访宝安区青年工作会议。会议8时30分开始,同行中的不少文字记者拿到会议材料后,在9时前就已陆续离去。我呢,想趁此机会了解一下该区团组织“五四”期间有哪些活动,也想了解一下有没有其它新闻。故…  相似文献   

6.
“这里我想推崇一下《丽水日报》。地处深山的《丽水日报》近两年来送评的作品很有竞争力,获奖作品总数引人注目。他们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多送鲜活短小的新闻作品,1991年,他们送评的《农民徐火松办起垃圾加工厂》这篇短新闻,全文500字,不去写农民经商,也不去写农民办一般性的工厂(这些已不稀罕),而是写徐火松别  相似文献   

7.
《新闻战线》编辑部: 我在《新闻战线》今年第一期的《新闻界信息》中看到关于《中央电大开设新闻专业》的消息,非常高兴。我是一个基层广播站的编采员,想正规地学习一下,但苦于无处求教,中央电大新闻专业的开办真是“雪里送炭”。我问一下,考试包括哪些科目!是否考数学?  相似文献   

8.
我曾长期提任过党报党刊通讯员,发表过不少新闻作品,有些也获得过从中央到地方一些新闻单位的奖励,从中总结了自己从事新闻写作的一些基本做法和经验,这对新闻与作也包括其它文体的写作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iPad的影响     
今年最大的科技新闻当数苹果公司推出了iPad。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没有看到也没有用过iPad。它在美国问世也只有很短的时间,而且在4月底才会在欧洲市场销售。我记得在电视上看到史蒂夫·乔布斯发布iPad时,就很想马上拥有一个。在被问及iPad时我曾说过,我认为它会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销售量最大的计算机。  相似文献   

10.
我谈三个问题,第一,谈一下大家都谈过的问题,即民生新闻是不是主流新闻,同时也介绍一下我们的频道。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刚建的时候,有人跟我联系说你们是青少频道?我说错了,我们是八个字“青春之我、都市之鲜”,我们频道占到陕西台总收入的1/3,我们频道为陕西台的每位员工贡献了1/3的工资和收入。在我们频道自办节目的黄金时间段里面,民生新闻的播出时间占到了整个西安市场的1/3。  相似文献   

11.
费士廷 《军事记者》2005,(11):50-50
以前,虽然在部队干过新闻干事,但仅仅是比着葫芦画个瓢而已,从来没认真想一想:什么是新闻?新闻怎样写?年初,我在书店买到这本《穆青论新闻》,越读越想读,越读越解渴。作为我国新闻宣传战线杰出的领导、当代名的新闻记,穆青这本由85篇新闻理论章和工作总结结集而成的书籍,无疑是我入门和学习的教科书。这本书给我的启迪和触动是多方面的,但觉得读书笔记还是要集中一些为好,就把穆青有关记与调查研究的论述梳理了一下。  相似文献   

12.
凡到过新疆的人,大多要品尝一下哈密瓜的滋味,而对于没有到过新疆的人,大多愿意阅读一些富有新疆特色的新闻作品。我虽是一名机关参谋,但却在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了200多篇反映新疆边防题材的新闻作品,并荣获过新疆和全国性的好新闻奖励。原《战胜报》社的一位领导在一次新闻会议上曾一连列举我十几篇别具边防特色的新闻标题。一位与我素昧平生的新闻干事告诉我,他们单位举办报道骨干培训班专门找来我的作品当范文。我在新闻写作中最深刻的体会是:只要牢牢把握边防特点,就能写出别具风韵的新闻作品。一、把握特点,独辟蹊径。我没有当过专职的报道员和新闻干事,是火热的边防军营生活,使我走上了业余新闻写作的路子。刚开始,也同许多初学者一  相似文献   

13.
这篇文章我一直有写的念头,但却又一直不知如何落笔,因为仔细思量,意思实也平平,无非想表示一下对“新闻”与“宣传”的一点看法,而这个见解其实早有人作过“狗咬人”、“人咬狗”的生动表述。不管这个表述有什么缺陷,但它却揭示了作为“新闻”的一个要素,即“异常性”。我想说的是,比较平常的事物或者当然之理上了报纸,这种报道  相似文献   

14.
在处理通讯员来稿过程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报上登了一条比较新鲜的新闻,过不了几天,准能“招来”一些和这条新闻题材相似的稿件。在和通讯员聊天时,还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报上登的那条新闻,读后一想,自己也碰到过类似的事,但没当回事就过去了。所以产生上述两种情况,我认为重要原因之一是新闻敏感不强。做为一名通讯员,有了一定的新闻敏感性,在碰到有价值的新闻时,才不至于看不到,抓不着,以至于成为“马后炮”。要培养、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去下苦功夫。这里我想从“贮蓄思想”与新闻敏感的关系方面,谈谈个人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5.
《新闻战线》编辑部:我在《新闻战线》今年第一期的《新闻界信息》中看到关于《中央电大开设新闻专业》的消息,非常高兴。我是一个基层广播站的编采员,想正规地学习一下,但苦于无处求教,中央电大新闻专业的开办真是“雪里送炭”。我  相似文献   

16.
“这里我想推崇一下《丽水日报》。地处深山的《丽水日报》近两年来送评的作品很有竞争力,获奖作品总数引人注目。他们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多送鲜活短小的新闻作品,1991年,他们送评的《农民徐火松办起垃圾加工厂》这篇短新闻,全文500字,不去写农民经商,也不去写农民办一般性的工厂(这些已不稀罕),而是写徐火松别出心裁办垃圾加工厂,乡村农民争要他的产品、供不应求这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讨论新闻学的科研项目时,有人把“广告新闻”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这未始不可,它既新——总是在广告之后出现的一个品种;又很尖——大家对这种新闻颇多评论,甚至各执一词到了相持不下的地步。新而尖的新闻体裁,如能上升到理论,写成论文,当然也就是一项成果了。我并不是对广告新闻的理论探索发生兴趣。我只是想窥测一下:它的出现与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有无关联。虽然这题目也不小、不是千字杂文所能说得清楚的。从来,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是有稿费的。即  相似文献   

18.
人民记者要想反映生活,必须走向生活;要想歌颂生活,必须尊重生活;要写800米井下的矿工,必须爬到800米井下去,少一米也不行!记者的生活紧张而充实。3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我有幸访过许多美丽神奇的地方。西双版纳的纯情、东山岛的渔火、寒山寺的钟声、友谊关的庄严,都在我心底留下清  相似文献   

19.
我经常与一些基层通讯员交流写稿经验,常听到不少通讯员抱怨自己所处的地方环境差、范围小,没什么新闻好写。写稿之初,我也曾有过类似的想法。但是今天回顾自己十余年在基层搞新闻报道所走过的历程,我深深认识到,要走出这一境地,平时除加强自身的政治、文化修养外,还要磨炼一双锐利的眼睛,在生活中多长一个心眼,做个有心人。 记得有一次笔者举办全镇插秧能手种田比赛,赛前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吩咐我写篇插秧比赛的稿子。当时我想,插秧比赛年年搞,年年都是老一套,况且这类稿子市、县各新闻单位都已刊播过了,轮到乡镇搞插秧比赛有什么好写的呢?在这种  相似文献   

20.
搞了几年的文学创作,觉得单一乏味,又开始学写新闻稿。其实在搞文学创作时,我就对《新闻爱好者》感兴趣,那时还叫《河南日报通讯》。每期来后,我总是一字不漏地读完她,因此,对新闻早想试试写写。1990年元月,我开始写新闻稿,采访了几个人物,可无处下手写,只好从抽屉内拿出《新闻爱好者》,来个比葫芦划瓢。写好寄给我们县广播站,结果不几天广播了,这一下我可喜出望外,也来了劲。3天内,我一下写了十几篇,寄给省以上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