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铭 《河南教育》2005,(7):24-25
编写优质教案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首要环节。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理念的关照下,优质教案的编写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教案编写的出发点——以“学生”为本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备课编写教案的出发点是根据大纲要求,完成规定的知识传授目标。教学目标是针对教师的“教”制定的,教学过程也是以“教”为中心。教师备课就是为了熟悉大纲,吃透教材,更好地完成知识传授的目标。而实行课程改革后,编写教案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具有弹性。因此,应以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编写教案的主线。教师备课…  相似文献   

2.
教师要减负,首先必须改变“课内不足课外补”的教学现象,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高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好教学过程,编写好教案,才可能提高教学效果。很难想像,不认真设计教学并写好教案,而是“抄一辈子教案”的教师会是一个称职的好教师。所以,笔者以为,教案不仅要写,而且要写好。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编写的教案也要适应改革的需要。1.教案要从重视教师“教”的构思,转向重视学生“学”的引导。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在于引导学生“学”,学…  相似文献   

3.
品读了江西上高县逸夫小学晏梅兰老师《改革备课方式——走进“0教案”》一文(编者:本刊语文版2004年第1期),感触颇深。晏老师提出:“‘0教案’不是‘0备课’,而是为了使教师能把写教案、抄教案的时间腾出来备课。”确切地说,写教案本身就是备课的内容之一,改革的焦点是把教师因无奈而抄袭现成教案的时间腾出来用在“备真课”上。晏老师观点鲜明,就是主张真备课、备真课,反对假备课、备假课,使备课切实发挥为教学服务的作用,我很赞成这种务实的做法。细细品味上高逸夫小学备课管理的“五项措施”,令我钦佩的主要是集体备课和备课指导。集体…  相似文献   

4.
【背景点击】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滚滚大潮面前,我们多年来实行的教学常规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繁琐滞后的条条框框,机械僵化的检查方式,挫伤了教师改革创新的热情,束缚了教师创造潜能的发挥。为了解放教师的手脚,克服形式主义的“应查”弊端,从2002年起,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在小学广泛开展了教学常规反思研讨活动,并以制度创新为重点,积极推动了小学教学管理改革。滨城区小营中心小学推出的“0教案”改革,就是这场管理改革中绽放出的一朵奇葩。下面,我们就摘发有关这次改革的座谈内容,以飨读者。校长———教案,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2002…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新课改大力倡导“简练、真实、和谐、高效”的教学理念影响下,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加强“零”思考,实施“零”改革。一、备课需要“零”教案时下,一些学校仍就沿袭着传统教学管理的模式,片面坚持“量化管理”的思想,追求所谓的“标准和规范”,使得教师陷入了“格式化”教案的泥潭,刻意追求内容厚实、字迹工整、效果美观,这种高耗低效的备课方式使得教师长期处于“戴着镣铐跳舞”的境地,与新课改所倡导的“解放教师的头脑和手脚”相差甚远。此种背景下,备课就需要“零”教案改革。所谓“零”教案,就是教师可以不写那些有着…  相似文献   

6.
准备教案是一种教学常规,但是过度要求教案“规范化”却是教学管理的大忌。它严重束缚了教师个性化的发展,扼杀了教师的创新能力,从而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实行多元化的管理方法和评价标准,采用“柔性”管理,是当前教案管理改革最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对教案编写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学管理者对教案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如何编写教案,如何编写好教案的导向,对促进课程实施及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对教案的编写提出三点认识,供教学管理者参考。第一,教案的管理要渗透人文管理意识。教师编写的教案,折射着教  相似文献   

8.
对教案编写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学管理者对教案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如何编写教案,如何编写好教案的导向,对促进课程实施及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对教案的编写提出三点认识,供教学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伟 《广东教育》2003,(4):22-23
在新一轮课改实验中,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师生角色有了很大转变,教师成了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更重要的是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教师的讲授式变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案的改革无疑要与时俱进,摆脱形式主义的羁绊,把着眼点投向其实用性、实效性、实验性。一、变“共性”为“个性”由于传统教学只强调备“教”,因此教案体现的是教师的“绝对权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一幅景象,教师通过编写教案,制订详尽周密计划,预设圈套,步步为营,使学生乖乖就…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学法课程考核采用编写教案和试讲的办法。它的实行,引发了考核的功能、重点、主体的转变,也引发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教学法课程的全面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最近,调查了解了一些学校教师备课、编写教案的情况,发现在教案的内容与形式、教案的使用与检查诸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蓝图——教案,也必须改革。重复性的、形式主义的教案应当废除,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教案应当提倡。目前,教案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不少教案只是“知识型”教案。这种教案的内容是语文知识的汇集,或是教学参考资料的摘录。形式往往相似,内容年年雷同。这种教案只写了“教什么”,没有写出“怎样教”,因此,不能结合教学实际,不能反映教师的教学个性,不能适用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实用价值不大。写这样的教案,只能是一种重复性的劳动,不能反映教师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备课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性环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上好课,就必须备好课,编写好教案。但在如何备课编教案这个问题上却众说纷纭。有的说:“详细教案好,虽然编写要多费心,用起来却得心应手。”有的道:“简略教案好,编写省时省力,用时亦可成竹在胸。”也有人认为:“课本教案不错,一本在手,即可运用自如,实用而简便。”还有人说:“适用旧教案最便捷,还说什么教案未变,教案又何必花样翻新。”真是不一而足。到底何种教案好,我们不能下简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应该说各学校在开展教案的“规范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教案的“工整”、“统一”、“实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对如何鼓励教师充分张扬个性,创新教案却做得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多注意形式的统一而忽略了内容的个性化;二是教师个体缺乏探索个性化教案的主动性。教案非要一个“模式”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单从形式上来讲,的确没有错误。学校以评比的方式对教师的教案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应该肯定。但在形式上不应过分“格式化”,退一步讲,有个格式也可以,但绝对不能过于细化,否则所有的教案从形式…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教案编写上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改革不合理、不科学、不适应的做法,如不合理的教案评价机制,把写教案当成应付检查的一种无奈劳动等等。  相似文献   

15.
“教”与“学”是个整体。教得再好,课堂教学改革方案设计得再完美,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来保证,也是枉然。因此,在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也要强调教师对课堂的掌握和管理。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花了太多精力纠正学生的行为习惯,显然会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进度。如何做到课堂管理和教学进度的统一呢?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一、要求教师编写的教案要从“讲稿”式向“方案”式转变教师的教案内容应不仅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重点难点和时间安排等,还应根据任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设计体现课堂常规管理的内容。如:何时提…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精神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意识,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活动”。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改革热潮中,尝试着用“讨论式”进行教学。“讨论式”即教师和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彼此交换意见的一种教学模式。的确,“讨论式”教学非常灵活,可以在同桌、小组、全班进行,是一种较为开放式的教学,学生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学会合作、得到创新。但由于没有现成的路子可仿效,在教学实践中呈现出不少问题:①中老年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造成编写教案不适应;②教师普遍已经习惯了教师的主体地位,一时对自身位置难以调整,体现在心态上不适应;③由于注重课堂秩序,害怕造成课堂混乱,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一时难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④在公开的教学活动中“讨论”流于形式,或“讨论”效果不佳,没有起到讨论的作用。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通过近两年3个教学班级的教改实验,总结了“讨论式”教学中克服问题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淑娥 《江西教育》2006,(18):32-33
一、“备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过去的备课方式,已很难适应教育教学的客观要求。具体表现为:一是教案缺乏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不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二是过分依赖教参,教案编写程式化,千篇一律,对教材缺乏个性思考,完全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教学目标的预设,过分注重认知性目标,没有从深层次挖掘文本中的教育资源;四是部分教师写教案,完全是走过场,应付检查。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那么为适应课改的要求,如何改变我们的备课思路和方式呢?首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要“不唯明字句,而是得精神”钻深学透。在备课过程中,更要突出体现“知…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案编写的好坏,不在于统一要求、统一格式、统一管理,而在于在钻研教材、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体现一种创新的思想和理念,寻求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去关注学生,培养学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们要把教师从过于标准化、格式化、刻板的教案编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教师用更充分的时间去研究、去探索、去创新,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案编写形式,使教案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实用性,逐步走出教案编写的误区,张扬教师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案编写的好坏,不在于统一要求、统一格式、统一管理,而在于在钻研教材、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体现一种创新的思想和理念,寻求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去关注学生,培养学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们要把教师从过于标准化、格式化、刻板的教案编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教师用更充分的时间去研究、去探索、去创新,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案编写形式,使教案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实用性,逐步走出教案编写的误区,张扬教师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20.
现行备课方式的弊端 当前,备课工作主要沿用“教师写教案”和“领导检查教案”这种单一的模式。它的弊端表现在:写教案占用了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造成了“以抄代备”、“课后备课”等不良现象,使备课过程难免低效、高耗;条条框框太多,束缚了教师备课的创新意识;备课的功能由“服务于教学”异化为“服务于检查”。 教学过程具有不确定性,新课程下教师应利用这一点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的过程应是老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动态生成。而写教案这种传统的备课方式,在课前一厢情愿地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提前预设,唯恐不细、不精,以细化环节为能事,给教师和学生以无形的束缚,使得教案成了师生表演的剧本,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