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红楼梦》是一部女性的悲剧,很多女性在封建统治、封建文化的双重压迫下死去,鸳鸯、司棋、尤三姐的死尤其悲壮。她们看透了封建统治、封建文化的天罗地网,与其任人宰割,不如主动消灭自己的形骸-以一死保障了自己的意志的自由,让统治者目瞪口呆,捍卫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樋口一叶的代表作品《十三夜》中三位代表不同阶层的男性形象文学研究,探究了明治时期社会思想意识的转变,即追求男女平等、婚恋自由等。但小说依然揭示了带有浓郁色彩的封建男权思想仍占据着社会主流地位,这使得女性仍然无法摆脱封建统治的束缚,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依旧过着男尊女卑、不平等的痛苦生活。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的层面解读几点传统文化中常被提到的女性观念“。男尊女卑”并非自古“就天经地义”;“从一而终”也不是封建道德传统礼教自古宣传的思想;女性贞节观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道德评判和要求;女子缠足是汉族民间陋习,而非礼教规范,亦非封建统治者的指令。了解这些问题,进一步探讨传统女性观的历史性与真实性,找回在近现代历史中迷失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王平 《教师》2014,(16):127-127
鲁四老爷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封建统治者的典型形象,他极端愚妄专横,坚决捍卫封建制度,极力维护封建伦理道德,追求物质利益,作者通过塑造这一人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自己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学者,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但经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和利用,又成了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6.
以描写男权中心家庭的《金瓶梅》和主要描写女权中心家庭的《红楼梦》是封建晚期文学艺术的双璧。随着明清女性文化的发展,这一正一邪的两部作品,既是展现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又是对封建晚期妇女命运的观照。本文通过这两部作品中的两个主要女性——潘金莲与王熙凤的悲剧分析封建晚期女性观的转变对兰陵笑笑生与曹雪芹女性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这与历代统治者重视文化礼制的建设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历代统治者所以重视文化礼制的建设工作,根本原因在于礼仪教化使得封建统治不再抽象,反而具体起来,具有可操作性,封建统治也变得容易起来。文化礼制属于儒家文化的范畴,它的建设复杂繁重而且浩大,要求参与的人员必须在儒学方面都是专家。在唐代,国子监的监官和学官在儒学方面都是博学之士,积极参与封建国家的文化礼制建设工作既是统治者对他们的要求,也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在当时,国子监的监官和学官们都自始至终地积极参与了封建国家的文化礼制建设工作,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积极参与礼法的讨论与制订;第二,积极参与封禅礼、禘袷礼、明堂礼、凶礼等具体礼仪的讨论与制订,在封建国家的文化礼制建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多被男性们物化。当男性们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俯视女性的时候,女性们自己也往往屈从于中国封建宗法社会所特有的禁锢女子的思想意识,由它塑造,自觉不自觉地以此“妇德”标准来要求自己或显于他人。或自觉践行,如甘、糜二夫人、刘谌之妻、唐妃等;或虚意标榜,如何太后、蔡夫人等。她们言行上的自敛、自抑、自我束缚,无一不折射出中国封建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处于强大的封建统治之下,至今受封建文化影响颇深。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但却始终不是一个文化强国。传统文化中的滞后、封建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向现代化转型的发展道路。但是传统文化中积极、有利的因素至今还为我们沿用。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让其为中国的转型提供帮助。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对今后改革、发展道路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政治文化。依靠先进的政治文化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封建社会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科举制度自唐朝推行以来,就成为封建统治者笼络人才、选拔人才、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一直是封建社会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1.
《西厢记》、《牡丹亭》作为我国戏剧艺术长廊中的"双璧",不仅突破了前人创作中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内涵,而且分别塑造了各具时代特点、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崔莺莺与杜丽娘。这两个封建社会执着追求爱情幸福的大胆女子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她们都是封建营垒中具有叛逆性格的贵族小姐,都对"情"情有独钟,以"情"反理,大胆冲破了封建礼教,以各自的斗争方式对抗封建专制。但由于两剧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人物生活的环境不同,人物的反抗经历不同,崔莺莺与杜丽娘的人物形象内蕴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受封建男权思想的压迫和桎梏,其追求自由突围之路颇显独特.闺内夫妻之间诗词吟咏,稍有违礼即受到封建文学批评家的严厉声斥.明清之际,随着经济发达,江南文人望族日增,女性文人增多,她们开始在家族内部进行酬唱应和,向封建统治者发出信号强烈的挑战之声.随后,女性文人走出闾巷里中,结伴组社,甚至跨地域组建文学社团,其视野亦由以往之闺中而转向广阔社会,从而实现中国古代女性文学追求自由、抒写真情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写作女性不再认同传统男性中心文化创造的"女性神话",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她们的小说文本中召唤出不甘于男权压抑,并对封建男权、父权表现出强烈反抗精神的"疯癫"女性。写作女性在具体的性别权力关系中对"疯癫"女性的书写,正构成对传统文化书写中"天使"女性的深刻讽刺和无情解构。  相似文献   

14.
在魏晋南北朝这个纷繁动乱的时期,思想文化潮流因这一时期封建礼教束缚的放松而得到极大的解放。女性这个在古代社会处于从属地位的群体,她们的思想在这一时期也极大开放,社会地位也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教育文化领域女性的地位显著提高,为这一时期的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湖畔”诗人专写情诗,他们少受封建文化的毒害,较轻易地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写出了关于爱情的浪漫想象,其诗中的现代性主要体现为爱情至上的态度和对女性的尊重。“新月”诗人的情诗,则在清纯的旋律上增添了缠绵的情调,专写青年人细腻的体验和热切的恋爱告白。他们追求意境的美和意象的生动,开创了一个中西文化融合的新局面,标志着中国现代情诗的趋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窦娥和祥林嫂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典型意义的两个妇女形象,她们身世地位相似,都是悲剧命运,黑暗的封建社会和吃人的封建礼教,剥夺了她们生存的权利。关汉卿怀着激愤之情,将抨击的矛头直指封建政权,鲁迅以悲悯之心,借祥林嫂的不幸,广泛而深入地挖掘了广大妇女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妇女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必须首先取得政治上的翻身,经济上的独立,必须推翻封建制度,必须进行深沉韧性的战斗。  相似文献   

17.
在封建社会里,女子被认为是弱者,没有资格与男子接受同等的学校教育,只能接受一些生活教育。伴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传教士出于特殊目的在我国创建女子学校。在中西文化交融时期发展起来的女子学校教育有别于我国传统女子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对当代教育也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8.
辛亥时期爱国女性革命活动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时期的爱国女性,不畏牺牲、积极勇敢地投身于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洪流中,她们或组建女军,与男革命军共同战斗;或发起"赤十字会",开展战场医疗救护;或组织女子后援团体,为革命募捐筹饷;或担负掩护及通迅联络工作;或参与制造、运送武器弹药;或组织女子侦探队,协助收集情报等等。这些活动彰显了女性的巨大力量,也充分说明了她们曾为辛亥革命的最后胜利作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封建礼教和理学对宋代妇女的捆索,不仅使她们在心理特质上对愁更敏感,同时也使她们情感意识开始苏醒;在元蒙南下、国难当头的社会大动乱之际,这些女性更表现出高扬的民族气节;即使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青楼歌妓,渴望身心自由的民主意识也比前代更为强烈。不同的女性将她们的思想意识借助"词"这一特殊载体表现出来,其词作中浓厚的感伤情绪是他们心灵痛苦的倾诉和与命运抗争的见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明清时期的小说深深地烙上了封建官场文化的烙印,其中浓厚的封建官场文化现象是封建社会的典型缩影.清官是士大夫们未做官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亦是封建专制统治下民众的企盼.然而,强大的现实利益和官场中的倾轧、斗争,往往使初始的理想最终成为一个笑话,于是,清官便成了专制统治下的人们在黑暗中想象的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