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氏三大窟营建的社会背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公元10世纪时,执掌沙瓜归义军政权的曹议金及其子孙们,清楚地认识到佛教信仰活动对维护其统治的重大作用,并利用它。莫高窟的佛窟营建活动是其最主要的活动,几乎每一任节度使都要在任期内营建一个甚至几个大型洞窟。例如,前期的三任节度使曹议金、曹元德、曹元深,就先后分别主持营建了莫高窟今之大窟第98、100、454窟。  相似文献   

2.
关于莫高窟第454窟的营建年代和始建窟主,学界历经多年热议,仍难达成一致看法。总体来看,先后有曹延恭夫妇功德窟、曹元深功德窟和曹元德功德窟之说,近些年来,似又回归曹延恭夫妇功德窟之说。文章通过讨论莫高窟第454窟主室南壁东起前三身供养人的排序关系,以及甬道的重层供养人现象等,认为霍熙亮和马德两位先生主张的第454窟为曹元深功德窟的看法更接近实情,即第454窟是节度使曹元深于940—942年间始建,时隔30余年,其子节度使曹延恭与夫人慕容氏又重修此窟。  相似文献   

3.
曹元德卒年新说袁德领学术界关于曹元德的卒年,大致趋于以下两种说法:一是将其下限定在天福五年庚子,即公元940年。持此说者有贺世哲、孙修身《瓜沙曹氏与敦煌莫高窟》①、藤枝晃《归义军始末》②、土肥义和《归义军(唐后期·五代·宋初》时代》③、森安孝夫《回鹘...  相似文献   

4.
曹元德功德窟考王惠民曹元德为曹议金(914~935年任归义军节度使)之子,在执政之前,曹议金就予以重权,让其参与政务,有"节度副使"之职、"司空"之位(参P4978号《儿郎伟》、P2704号《曹议金回向疏》等)。榆林窟第16窟建于曹议金之时,后室甬道...  相似文献   

5.
敦煌写本P.3773V《凡节度使新受旌节仪》反映了天使西来授予归义军节度使旌节的过程。本文首先对P.3773V内容进行了详细考证辨析,并通过与敦煌莫高窟第156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进行比对,明确了迎接天使之仪与节度使出行仪式不同,进而结合正史及敦煌文献中相关记载,归纳了归义军接待天使的基本过程及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6.
归义军政权初期的人口调查和土地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议潮推翻吐蕃的统治后,在向唐王朝告捷的同时,就开始着手整理内政.大约在大中四年初即开始了人口的调查,到年底就基本完成了人口的调查、登记工作.大中五年归义军政权建立、张议潮被唐王朝任命为归义军节度使后,即于大中六年开始了土地的调查、登记与分配.当大中六年十月、十一月土地的分配、授予工作结束后,归义军政权基层组织的胥吏便将各户人口的姓名、年龄、类别及土地总数、各地段方位、亩数、四至等整理登记,制成相当于"籍帐"的人口田地簿,作为归义军政权征收赋役的依据.归义军政权初期的土地调整,并没有触动旧有的土地占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莫高窟第454窟窟主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于莫高窟454窟窟主,有三种观点,即分别为曹元德、曹元深、曹延恭。467窟前发掘出的题名残块中的称谓,有可能为张议潮的结衔,因此不一定落自454窟。而454的窟主之一“慕容氏”,则为曹延恭夫人无疑。所谓的“覆盖”说欠妥,因此,454窟窟主为曹延恭夫妇无疑。  相似文献   

8.
此文原载榎一雄主编的《敦煌讲座(2)·敦煌的历史》,全文分:一、导言——归义军节度使对敦煌的统治:二、归义军的行政统治机构;三、胡汉杂居的居民构成;四、归义军和敦煌佛教教团;五、莫高窟(千佛洞)和归义军;六、结语。本期刊登前三节,后三节将陆续刊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公布新材料<辛酉年二月刘善通牒>(拟),揭示了公元901年唐朝廷使者到达敦煌授张承奉归义军节度使的史实,从而使这一事件有了明确的答案.同时,还探讨了张承奉时期敦煌归义军政权同灵武(朔方)节度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英藏敦煌文献《唐光启三年沙州进奏院上归义军节度使状》的深入挖掘,对光启三年避难于汉中的唐僖宗銮驾返回关中地区的交通路线、驿站及其行程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1.
归义军时期敦煌的营田及其管理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归义军政权是晚唐五代宋初的一个特殊藩镇。它与其他藩镇一样,也设有“营田使”及其管理系统。归义军的营田使也由节度使例兼,并由中原王朝授予,但其主掌的营田既不是“营田务”之营田,也并非边境屯田,而主要是指经营土地,即境内土地的分配、授予、请射、对换等。除了归义军节度使例兼“营田使”之职外,其下各州还有具体管理营田的官员——“都营田”或“营田使”及其具体的主事者——“营田”。  相似文献   

12.
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文献中出现了大量"太子"称号,所指既有于阗太子,也有曹氏太子。敦煌文书关于"太子"的记载中,部分有明确的"于阗太子"称号;部分我们根据文书中的人名、于阗"天子窟"、于阗使者、于阗僧人等信息,可以推断相关"太子"称号为于阗太子。受到于阗"太子"称号影响,归义军政权也称节度使的儿子为"太子"。敦煌文书中,曹元忠应该有三个儿子被称为"太子",曹延禄至少有两个儿子被称为"太子"。  相似文献   

13.
初中历史教材第二册所选的节度使出行图,是敦煌莫高窟第156窟壁画《张议潮出行图》的一部分。 敦煌第156窟建成于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也就是张议潮控制敦煌的时期。敦煌在唐代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前期(618—781年)直接受控于中央政府。随着吐蕃势力的强大与扩张,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吐蕃强占了敦煌。吐蕃贵族的残酷统治,激起了当地人民多次强烈的反抗。张议潮趁此时机于宣宗大中二年(848年)率领当地军民驱逐了吐蕃统治者。唐中央政府于大中五年遣使至河西,设归义军,以张议潮为节度使。敦煌自此进入归义军,也即张议潮家族统治时期(848—907年)。  相似文献   

14.
唐懿宗咸通二年(861)沙州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收复凉州后不久,河西地区又与中原隔绝,陷入各族混战之中。经过一番厮杀,以绿州城镇为中心,形成了几股割据势力,鼎足而立,凉州自立政权就是其中之一。河西地区的这种政治格局一直维持到西夏崛起。本文就此期间凉州自立政权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敬祈指正。一、凉州地区唐戍兵与嗢末的关系咸通二年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收复凉州后,唐王朝曾重筑州城,并由山东调郓城兵二千  相似文献   

15.
李鑫 《文教资料》2010,(32):80-82
晚唐归义军时期所设内宅司是一个比较庞杂的机构。它的长官一般由节度押衙或都头兼知,下设宅官、判官,其职能类似于总务机构。它负责着归义军节度使私有产业的管理,如牧群、碾硅、衙内财产等,还负责着节度使府衙内的内务,如从事府衙内的杂役、日常维护与防卫等,有时还兼管着与娱乐有关的乐营。因此内宅司在归义军政权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机构。本文对敦煌归义军时期的内宅司的设置和职能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敦煌石窟的中心佛坛窟进行了调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内容对莫高窟各个时期中心佛坛窟坛上塑像反映的主题进行探讨.认为归义军时期的中心佛坛窟在规模、造像特征以及洞窟主题等方面与前代不同,归义军节度使与世家大族在修建中心佛坛窟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冯培红 《家教指南》2001,(3):106-112
敦煌文献和石窟题记中关于中古时代的职官史料极为 丰富,唐代前期河西节度使、吐蕃占领时期瓜州节度使和晚唐五代归义军节度使的职官史料 都有保存,尤其是唐五代归义军时期的职官文献更为集中,以节度使为首的文武幕职设置齐 全,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唐五代藩镇官制的体系与规模。本文以唐五代藩镇时期的敦煌职官史 料为依据,结合唐制,阐述了敦煌文献中的职官史料对于唐五代藩镇官制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莫高窟第61窟是敦煌石窟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型洞之一,是五代时期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所开,建成年代在947—951年之间。俗称“文殊堂”,位于莫高窟南区中段最下层,主室为覆斗形顶,窟室中央设佛坛,坛后有背屏直通窟顶。坛上原塑有文殊菩萨及其侍  相似文献   

19.
P.3257《后晋开运二年寡妇阿龙牒》由三件文书组成。其中第一件是寡妇阿龙的状稿和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的指示,第二件是寡妇阿龙和其兄索怀义关于土地耕种的契约,第三件是归义军左马步都押衙王文通询问土地占有者索佛奴、陈状人阿龙、种地人索怀义的笔录和曹元忠的批示。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文书进行了校释,并对内容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20.
张淮深在归义军内部并未自称过常侍,而是曾使用与常侍相搭配的宪衔之简称大夫作为自己的称号。自乾符四年至中和元年的五年间,张淮深先后获得过散骑常侍、户部尚书及兵部尚书等三次检校官的晋升,此即P.3720《张淮深造窟功德记》中所谓的"五稔三迁"。光启三年五月至九月间,张淮深开始在归义军内部使用仆射称号。张淮深卒后所获得的"司徒"赠官,当与索勋有关。虽然归义军在张承奉时期一度不再使用司徒指代张淮深,但到了曹议金统治时期,张淮深的司徒称号又得以恢复并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