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氮肥不同追肥时期及比例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影响的研究表明,不同追肥时期及比例对小麦粒重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平均灌浆速率,特别是最大灌浆速率及缓增期灌浆强度来实现的。追肥量的2/3于拔节期,1/3于孕穗期施用,可以提高平均灌浆速率,适当延长缓增期持续天数,提高缓增期灌浆速率,达到提高粒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氮肥运筹方式对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氮肥不同追肥时期及比例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影响的研究表明,不同追肥时期及比例对小麦粒重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平均灌浆速率,特别是最大灌浆速率及缓增期灌浆强度来实现的。追肥量的2/3于拔节期,1/3于孕穗期施用,可以提高平均灌浆速率,适当延长缓增期持续天数,提高缓增期灌浆速率,达到提高粒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选用两小麦品种,在小麦开花后不同时期,于大田条件下模拟弱光照天气,研究弱光胁迫对小麦产量及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弱光胁迫显著降低小麦产量与籽粒重.不同灌浆期弱光胁迫对籽粒重的影响不同,灌浆前期弱光胁迫由于减少了穗粒数,其中主要是降低了上位粒数,而使对籽粒重的降幅相对较小.弱光对小麦下位籽粒重的降幅大于上位籽粒重.用Logistic方程可拟合各处理籽粒增重进程,并由小麦下、上位籽粒重与其灌浆特征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可知,花后弱光胁迫使小麦品种籽粒重的降低,主要是由弱光处理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渐增期灌浆速率显著低于对照造成的,而灌浆持续期长短和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主茎优势型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不同栽培措施对其作用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穗、多粒、主茎优势型品种籽粒干重增加的关键时期是小麦灌浆的快增期。提高灌浆增后期至快增前期的灌浆速率;稳定快增后期灌浆速率;促进缓增期的灌浆速率对于提高此类品种籽粒干重至关重要,在本试验条件下,大穗、多粒、主茎分蘖优势型品种有利于籽粒干重增的最佳播期是10月4日,最佳播量是375*10^4粒/hm^2,最佳的施肥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渭北中部永寿县自然条件下小麦灌浆速度的实测,模拟得出了渭北小麦灌浆速度呈现单峰特征;干旱年灌浆速度增长快,一般正常年灌浆期长、千粒重大;渭北灌浆期干旱的主要影响是灌浆期时长。揭示了渭北小麦灌浆速度规律及其干旱的胁迫效应,为促进渭北小麦稳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灌浆期高温对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及籽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在小麦籽粒生长过程中,籽粒重、灌浆速率和旗叶净光合速率对灌浆不同时期高温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灌浆前期高温胁迫(T1)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结实小花.T1、T2处理均显著降低2品种籽粒重.高温处理后,旗叶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降低;高温胁迫解除后,T1处理旗叶净光合速率略有恢复或下降趋势变缓,表明灌浆前期高温处理效应是可逆的,而灌浆中期高温处理加速了旗叶的衰老进程.T1处理是通过影响穗粒数和粒重的形成,进而限制小麦获得高产;而T2处理使小麦产量减少,是由于粒重的减少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以优质专用豫麦34为材料,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对强筋小麦灌浆期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试验设9个处理,各处理施氮标准为B10 kg/hm^2,B260 kg/hm^2,B3120 kg/hm^2,B4180 kg/hm^2,B5240 kg/hm^2,B6300 kg/hm^2,B7360kg/hm^2,B8420 kg/hm^2,B9480 kg/hm^2,追氮方式为拔节期70%+孕穗期30%。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强筋小麦在灌浆期旗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上午10:00左右和下午16:00左右。追施氮肥能提高强筋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合适的施氮量应保持在24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根部性状系统变化及育种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豫麦54号"等12个冬小麦品种或品系为材料,对其不同生育时期的根量、根系活力的系统变化及育种意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根量冬前期最小,开花期最大;根系活力冬前期最高,至开花期时,根系活力达到最小值,随后根系活力又开始缓慢上升,到灌浆期时达到整个生育期内的第二个较大的时期并且直到完熟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根量与根系活力变化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6;灌浆期根系活力与灌浆速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6;根量与灌浆速率则呈明显的负相关,R=-o.53。在小麦育种上宜选择根系活力高、根量较大的材料作为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灌浆期涝渍对小麦旗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烟农19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进行冬小麦灌浆期的渍害和涝害处理,分析了小麦旗叶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处理相比,渍涝害处理后的小麦旗叶SOD活性在灌浆前期高于对照组,在灌浆中后期低于对照组。渍涝害处理后的小麦旗叶POD活性在灌浆前期高于对照组,在灌浆中后期低于对照组。渍害处理后和涝害处理后的小麦旗叶CAT活性在整个灌浆期都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小麦旗叶CAT活性降低。渍涝害处理后的MDA含量在整个灌浆期都高于对照组,且旗叶MDA含量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而增高。结论:通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与MDA含量的变化可见,在小麦浆期涝渍胁迫中,CAT在旗叶抗氧化酶系统中起到主要作用,POD和SOD起到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方法,在小麦生育后期控水条件下研究干旱对小麦产生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生育后期不同时段对土壤水分亏缺的敏感程度不同。轻度水分亏缺促使旗叶水势增大,光合速率提高,蒸腾速率下降,灌浆速率下降,灌浆高峰提前。在花后10天内轻度水分亏缺,可提高光合速率,并保持较长时间。因此,本研究认为土壤最大毛管含水量为50%-55%,并在小麦花后10天内成为一个重要的控水指标。  相似文献   

11.
灌浆期冬小麦受湿涝害胁迫时,叶片组织游离脯氨酸积累.抗湿涝害的小麦品种脯氨酸积累多,不抗湿涝害的品种脯氨酸积累少.测定叶片组织脯氨酸的含量值可作为鉴定小麦品种灌浆期对湿涝害抗性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不同播期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用玉米杂交种郑单958(ZD958)和隆平206(LP206)为材料,分别于6月9日(PDⅠ)、6月17日(PDⅡ)和6月26日(PDⅢ)等3个时期播种,比较研究了玉米产量、籽粒灌浆特性及籽粒生长期间主要气象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中期播种的玉米籽粒产量最高,早播处理次之,晚播处理产量最低。PDⅡ籽粒启动势和灌浆持续期显著高于PDⅠ,同时PDⅡ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显著高于PDⅢ。可见,播期主要通过籽粒灌浆启动时间的早晚、灌浆速率的高低以及灌浆持续时间的长短影响籽粒生长。籽粒灌浆期间有效积温与平均灌浆速率呈显著正相关,而平均日温差与启动势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玉米籽粒生长期间有效积温不足是晚播玉米减产的主要因素,而早播主要是灌浆期间平均日温差较低造成的。沿淮地区玉米生长的适宜播期在6月17日左右。  相似文献   

13.
商麦1619籽粒灌浆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洛学院学报》2017,(2):38-41
为明确商麦1619的灌浆特性,大田种植条件下测定其花后籽粒千粒重,Logsitic方程模拟灌浆曲线,并测定叶、叶鞘和茎杆干重,研究干物质的累积和分配情况。结果表明:商麦1619籽粒干重呈"S"型增长;灌浆分为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3个阶段,持续时间为缓增期>快增期>渐增期;累积籽粒重和灌浆速率均为快增期>渐增期>缓增期;平均灌浆速率(v)为1.21 g·(千粒·d)-1。干物质移动率(MR)为叶片>茎杆>叶鞘;干物质转运率(TR)为茎杆>叶片>叶鞘。  相似文献   

14.
硒肥试验表明,小麦生长后期喷洒硒肥对成产要素和产量没有明显影响;籽粒中硒含量显著提高;强筋小麦对硒的吸收高于普通小麦;灌浆期喷洒比孕穗期喷洒富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强筋小麦富硒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x硒肥试验表明,小麦生长后期喷洒硒肥对成产要素和产量没有明显影响;籽粒中硒含量显著提高;强筋小麦对硒的吸收高于普通小麦;灌浆期喷洒比孕穗期喷洒富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运用统计学原理和分析计算方法,对小麦灌浆速度的气候因素与时间趋势进行模拟。分析了气候因素对小麦灌浆速度的影响规律,揭示小麦生育后期日最高气温在25.0℃~30.5℃之间,日照时数多、气温日差较大、蒸发量大、降水少对小麦灌浆有利。  相似文献   

17.
试验于2015—2016年在河南科技学院乔榭试验田进行,以小麦品系3015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不同的播期,研究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灌浆过程中籽粒氮、磷、钾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小麦品系3015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早播晚播中播.籽粒中磷的含量差异显著,中播比早、晚播含量分别高9.2%、7.4%;钾素含量早播明显高于中、晚播,分别高79.7%、157.9%,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灌浆过程中,花后31 d之前小麦籽粒氮素含量在3个播期之间差异极显著,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其差异逐渐降低,在花后24 d,小麦籽粒中氮素含量早播比中、晚播分别高2.3%、14.5%,且存在极显著差异.建议小麦品系3015早播,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商丘市2010年冬小麦生育期气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取对比分析法,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农业气候指标,评价气候条件影响的利弊程度,对2010年冬小麦生育期的有利和不利气候条件进行评价.小麦播种适时,底墒较好,除分蘖-越冬开始期平均气温偏低,对晚播小麦分蘖生长不利外,其余时期光温水条件适宜,有利小麦生长发育,灌浆期长,无干热风等不利的灾害性天气,小麦产量为平产偏丰年份.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选取三类不同熟期的春小麦品种(品系),在同一时间倒伏后,分期对比测定各品种(品系)倒伏后不同发育阶段的籽粒鲜重、干重,比较分析品种(品系)倒伏与未倒伏籽粒的灌浆特性及干物质积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倒伏对不同品种(品系)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的差异显著性影响不同,对同一品种(品系)的最大灌浆速率及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均存在着影响,最终对籽粒产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本所育成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鲁麦18为材料,在正常管理和施肥的情况下进行水地旱作试验,分别在拔节期(4/12)、孕穗期(4/26)、灌浆期(5/17)三个时期各浇水一次,试验结果表明,以灌浆期浇水千粒重和籽粒产量最高,比正常施肥浇水的对照只减产0.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