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理解就是理解者与对象之间的一种对话过程。对话实质上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致力于和睦相处、共享共生和共同创造的过程。教学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解与对话的过程。理解与对话彰显出师生一种幸福的生存方式,教学需要理解与对话。通过理解与对话促进师生共同追求幸福生活,不断提升生命质量,促使师生共享共生。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能够保证教育意义的最终生成。对话型师生关系是一种建立在师生平等基础上的,通过师生对话进行知识共建的教育意义共生过程。它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话,有助于消减师生矛盾,有助于师生共同成长与进步。在对话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中,平等是起点,对话是过程,理解是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3.
张待娣 《考试周刊》2011,(16):50-51
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指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教学本质上是师生平等参与、共同活动的过程。现代对话理论认为,教学行为的存在意味着对话是教师、学生与读本三者之间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以致共同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担任着向学生抛出精彩话题的角色,使师生双方有"话"可"对"。在"对"的过程,"问"与"对"的双方是双向互动的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而师生双方的知识结构经过思维的碰撞而呈螺旋式上升形式,最终使师生双方在对话中寻求到"共识",达到"共生"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克林伯格说:“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对话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以教材为中介,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立场,借助语言或非语言符号进行的精神上的双向交流、沟通和理解。它使课堂变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为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学习。对话教学意味着相互建构与和谐共享。  相似文献   

5.
所谓对话是指教学共同体的每一成员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尽情展现教学过程魅力的一种手段,一种理念。通过对话,教师实现了对学生真正有效的引导;通过对话,师生的心灵距离拉近了;通过对话,学生的个性有了彰显的平台……于是平等、互动、充满激情和智慧的对话成为了我们数学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在对话中,课堂成了创造的平台、共享的舞台、师生在对话中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同体验课堂美好的情感交往,共同感悟着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改革教师培训课教学方法,师生在对话沟通交往互动中,共同创生学习内容,共同占有课堂时空,实现意义共生成果共享。  相似文献   

7.
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今天我们提倡并需要的课堂师生关系,是“共享”关系。“共享”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要求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对话”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分享。在“共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建构者。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应该是“对话”的主旋律。在“对话”与“共享”的过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他在“对话”与“共享”中发挥着其他参与者(学生)所无与伦比的“精神指导”和“人格引领”作用。“共享式”体现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在对话中师生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最终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师生观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将师生观理解为“对话者及其关系”,强调在师生间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对话成为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将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理解为一种相互作用的交往关系,而交往追求的应是相互理解,应把师生关系塑造为一种共生关系;后现代主义推动了当代教育理论的师生观转向。  相似文献   

9.
灌输式德育是造成德育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我们倡导对话式德育,是基于师生心灵交往的德育;对话式德育具有平等性、开放性、理解性、情境性和生成性。实现德育的对话,必须致力于师生相互解释、共同体验、合理交往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将师生观理解为“对话者及其关系”,强调在师生间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对话成为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将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理解为一种相互作用的交往关系,而交往追求的应是相互理解,应把师生关系塑造为一种共生关系。后现代主义推动了当代教育理论的师生观转向。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理解教学已引起国内外教育学者、一线教师的关注, 并开始进入课堂教学领域。理解教学主要有反思型理解和对话型理解两种实现形式。反思型理解是以反思为主要手段的教学理解,主要表现是师生的理解自我;对话型理解是以对话为主要手段的教学理解,表现为师生对话式理解、生生对话式理解和生本对话式理解。  相似文献   

12.
教学互动:支持因素与实施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学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双方间主动的合作与对话,是教学主体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实现教学创新的关键。支持课堂中“教学互动”发生的主要因素有言语、情感和动机三方面。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采取言语交流、合理的教师期望、情绪调节、激发兴奋点、培植思维发散点、科学评价等策略,将互动的观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3.
理解与对话作为师生一种全新生活方式目前显现出伦理关怀的缺失,具体体现在凸现单纯的功利性价值观,呈现虚假和浅层特征,学生"精神失语",公平公正失衡,对学生的隐性伤害等方面.这也使得理解与对话未能绽露其真实意义.从伦理学的视角来透视理解与对话,更接近于用一种哲学的方式来审思其价值与意义.其中,教育的伦理品性是理解与对话伦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伽达默尔的对话哲学做了述评,认为其哲学解释学的核心是理解,归宿是语言,模式为对话,具有明显的伦理学倾向.高校课堂教学应该借鉴伽达默尔对话哲学的理论精髓,尊重并开发学生的"个人受教育史",追求理解的高级状态--反思,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同时重构新的师生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5.
Though it is well known that pre-service teachers’ field experiences are recognized as key to enhancing teaching practice, Taiwanese pre-service teachers who take ‘Teaching Methods and Materials’ in elementary school’s seven areas often complain that they lack field experience. They do not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experience teaching demonstrations among real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his case study discusses 35 pre-service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the field experience they acquired from expert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aterials of English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course in Taiwan. Data in this study include: (1) observation notes, (2) lesson plans, worksheet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3) videos on teaching demonstrations, (4) conversation notes on lesson planning, (5) the class syllabus, (6)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expert teachers, and (7) participants’ reflections on their mentoring experience. Participants held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the mentoring experience and their expert teachers. Because it helped them combine their knowledge of the classroom context, lesson plan content, instructional pedagogy, and their students, these 35 participants regarded teaching practice as more beneficial than observing expert teachers’ instructions and having conversation with expert teachers after teaching practice. In addition to mentored field experience, online discussions and seminars on topics are suggested for inclusion in mentoring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带领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活动,开放阅读形式,使学生受益于课外,形成自动感悟的习惯,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阅读课是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在阅读课中正确运用阅读技巧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许多学生在上英语阅读课时只是追求做阅读理解题的正确率,而忽略了阅读技巧对阅读效率的关键作用。因此在英语专业阅读课中开设阅读技巧课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有必要的。英语教师应全面了解阅读技巧教学的意义、目的、任务和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推动英语专业阅读技巧课教学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物理化学授课过程中的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物理化学这门学生普遍反映“难学”、教师普遍反映“难教”的课程,根据多年实际的教学经验,阐述了学生学习物理化学课程的困难现状,分析了学生学好物理化学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及重视实验环节三个方面探讨教学体会,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师生对话:课堂教学成功的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师与学生建立密切合作的教学关系既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本文具体阐述了师生对话的优越性,交往与互动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师生互动等三方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大学英语课程在实行了教学改革后,提高了师生教与学的兴趣,极大地强化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教学成果。自主性、开放式学习以及自主学习作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体系已经深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日趋多元化,由原来单一的终结性测试发展到今天的听力、口语和书面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笔者阐述基于校本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体系而构建的评价体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帮助他们达到学以致用的语用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