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的学生“每事问”,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师的重要职责。南宋另一学者陆九渊则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仅把疑问作为进步的动力,还主张尽力拓展疑问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指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极为重要。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始”。“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质疑”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舵手”。当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他才能学得深,学得透.“展卷自能通解,下笔自能合度”。  相似文献   

3.
一、鼓励学生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和“难”都反映出学生在思考问题的途径上产生障碍。因此,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让学生讨论回答,或教师作答,回答时围绕阐明思考问题的途径为准则。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学生问:“通分母”和“通分子”都能比较分数的大小,为什么计算异分母加减法时,只通分母不通分子呢?  相似文献   

4.
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古今中外的教育无不重视这一“疑”字。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英国、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在上个世纪末研究的STS(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科学教育中也指出“科学即为质疑、解释与证明。”而且把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判断一个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5.
郑行宣 《教师》2011,(23):77-77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呢?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隋守兰 《青海教育》2006,(11):48-48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把新的知识当作一个个问题,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让他们在激励的撞击中燃起疑问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疑问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  相似文献   

7.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然而,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  相似文献   

8.
一、主题与背景 “疑”是思维的开端,古人说:“学则须疑,疑则有问”,疑问是发现之母,是创新思维的火花,是追求进步的强大动力。“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知识始于问题,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核心。但是中学生受生理、心理、知识水平和社会经历等等的限制,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善于发现问题,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需要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从问题的一步步展开中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 :“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探究真理的起点 ,疑问是牵动思维的线索。课堂教学中 ,如能适时、适度地设问质疑 ,则会诱发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思维 ,明确学习目的 ,收到良好效果。具体到建筑结构教学中 ,应按以下方法进行。一、课始 ,发掘问题 ,引起兴趣大到一门课的开始 ,小到一节课的开始 ,富有启发性的设疑提问 ,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 ,点燃学生求知的“导火线” ,使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 ,从课前纷乱的思维中调整过来 ,使教师引入新知识能顺利过渡。例如在讲钢筋砼这门课的开始 ,先请同学们各自…  相似文献   

10.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然而。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话道破了“疑”在学习中的作用。可以说.“疑”是建立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也是求知的阶梯。因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围绕“疑”组织教学.促进学生探索、发散思维.让他们放飞驿动的心去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2.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南宋大学问家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这里,三位都说到了学习者贵在有“问题意识”。“问题”起于“疑”、解于“问”和“答”、终于“获”。教学中的“问”有学生的自问、学生间的互问,更多时候是老师的提问。问题教学法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即从课程的丰富内涵中找到聚焦点或突破口,以老师提问题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并分步骤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以促成学生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和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3.
肖川 《青年教师》2004,(1):45-45
“学贵有疑”,古人多有论述。宋代大儒朱熹就曾说:“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名学陆九渊的观点更是精辟:“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另一学张载也讲过:“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但为什么要有疑,怎样从无疑到有疑,却没有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五疑”启发式化学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生于疑 ,小疑小进 ,大疑大进。在教学中 ,教师若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充分设疑、质疑 ,启发学生排疑、解疑 ,帮助他们消除学习中的障碍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就能有效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疑”启发式教学法是以疑问为主线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原则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主要教学过程分为“师生设疑———讨论排疑———精讲释疑———练习解疑———创造质疑”五个步骤。这五个基本步骤环环相扣 ,步步深入 ,相互联系 ,很好地体现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 ,较好地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五疑”…  相似文献   

15.
“学贵知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课堂提问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就教师而言,应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及心理素质水平,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引导其积极思考、分析,寻求最佳答案,进而使学生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开发智力;就学生而言,应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或自学疑惑之处提出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师生共同探讨,进而增长知识,开拓思路,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证明,课堂上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相似文献   

16.
宋代朱熹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心理学家也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设疑之于教学,犹如清泉之于水潭。清泉一失。水潭即成无澜死水。语文课堂中运用设疑教学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如果设疑不当.“导”而无法,亦往往流于形式,误人费时。因此,探讨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恩源于疑。朱熹也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问题。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设疑之于教学,犹如清泉之于水潭。清泉一失,水潭即成无澜死水。语文课堂中运用设疑教学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如果设疑不当。“导”而无法,亦往往流于形式,误人费时。因此,如何巧妙设疑,让语文课堂柳暗花明是很有必要探讨一下的。  相似文献   

18.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从根本上增强学生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性,这也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课改实践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须有疑,有疑而问”;“疑者,觉悟之机也”。足见疑之重要。阅读一篇文章。我们如能从中发现问题。就能挖掘文章深层的意思,把握其思想内涵,有如点燃导火线引起爆炸一样。故在教学中教给学生问疑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创新学习过程始发于问题,推进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是创新性教学过程进行的前提。“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但是,由于“师道尊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