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几年来,关于苏轼词风方面的研究文章接踵出现,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吴世昌先生的两篇文章。 本文,就“豪放”、“豪放派”问题,评吴世昌先生词说,并与徐洪火先生商榷。 “豪放”,是人们很熟悉而又常用的,似乎没有什么不懂的,其实并不如此。吴世昌先生独具慧心,首先探本索源,指出:“陈登不理许汜,许汜说他‘湖海之士,豪气未除。’显然说陈傲慢,并非褒词。‘放’字则似乎起于魏晋间‘放浪形骸之外’一语,结合‘豪’与‘放’为一词而成豪放,大概起于唐朝,《唐书》称李邕为‘豪放不能治细行’则是指其品行,陆游为别人说东坡词‘不能歌’辩护:‘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也是说东坡为人性格‘豪放’。”“豪放二字多少还有点挥洒自如,满不在乎,豁达大度的含义。”①诚然,做这样认真的探赜索  相似文献   

2.
继晏殊、欧阳修、柳永之后,大拓词境,别开风气,一新天下人耳目的是横放杰出的苏轼。从文学史的角度看,苏轼的成就比前者更大,也更有独创性。 首先,苏轼在词的发展史上最主要的贡献是豪放词派的创立。这是他迥出于前人而给后世以巨大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相传苏轼官翰林学士时,曾问幕下士说:“我词何如柳七?”幕下士答道:“柳郎中词只合十六七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见俞文豹《吹剑录》)这一传说虽不可信,但是,它生动的说明了柳词和苏词的不同风格。即苏词一改柳永等前人婉约的风格,开创了具有豪迈奔放、坦率开朗的作词风格。事实上,苏轼的词确实具有豪放的风格。如苏轼在山东密州任知州时,曾写过一首  相似文献   

3.
最近,学术界对苏轼的豪放词提出了颇多疑问:如提苏轼是不是豪放词人?他有多少豪放词?如其说苏轼是“豪放”倒不如说是“旷达”,他仅有的极少数的六、七首豪放词,不过是“偶尔即兴”之作,如此等等。但细谙之下,又觉颇有值得推敲和思考之处,故不揣冒昧提出拙见,以与海内诸专家学者们请教。一、苏轼有没有豪放词?有多少豪放词? 要谈苏轼有没有豪放词?首先必须弄清“豪放”的定义和标准,才能衡量苏轼的词作。“豪放”,在一般意义上讲,大都认为是气魄大而无所拘束(见新《辞海》)的意思,但这对词作的含义似乎远没有具体阐明。  相似文献   

4.
词学史上对苏轼词的定位,主要有“豪放词”“以诗为词”“东坡范式”三种重要说法。“豪放词”从风格论出发,并不能完全涵盖苏轼词的全部艺术特质;“以诗为词”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亦非苏轼所独有;唯有作为传统“体派论”的现代发展的“东坡范式”,最适宜作为苏轼词之词史定位的总结性词汇。同时,既然“豪放词”一语已不足以概括苏轼的词史定位,那么“婉约”“豪放”二分法也自然应被扬弃,而打破这一“二分法”,并不意味着否定“二分法”这一极具简洁性的思维方式,寻找更具学理性、更符合唐宋词实际的“新二分法”取而代之,才是真正的破旧立新之道。  相似文献   

5.
苏轼的词风是多样化的,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词作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的数量。两首《江城子》的分析,更深层地展现了一个阳刚阴柔兼具,豪气与柔情并存,有情有爱,有血有肉的苏轼。  相似文献   

6.
苏轼的豪放词,在中国词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苏轼豪放词的形成,首先取决于他的独特的个性性情,其次与他的词学理念及他的词的创作主张有关系,同时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必然产物。苏轼豪放词的总体风貌特征,可以用“豪放”、“旷达”概括。苏轼豪放词的文学史意义,首先是打破了“诗庄词媚”界限,“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提高了词的境界;其次突破了词的声律的束缚,真正实现了词体的大解放,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第三,对词的语言进行了革新,“一洗绮罗香泽之态”,以清新韶秀见长;第四是抒情言志,自我形象超逸,个性分明。  相似文献   

7.
关于宋词的基本风格,前人多分为婉约与豪放两大类。苏轼于熙宁八年(一○七五)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时,在《与鲜于子骏书》里,就有意与当时以柳永为代表的传统婉约词风相区别,树起了“自是一家”的豪放大旗。苏轼形容自己这种新词风的特点是:“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据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耆卿?’对曰;‘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绰铁板,唱大江东去.’为之绝倒。”这一颇具风趣的评论,鲜明而准确地道出了苏、柳词  相似文献   

8.
苏轼在我国文坛上可以称为难得一见的奇才,是北宋时期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之一。他在散文、诗歌、词方面皆有很高造诣,尤以词为胜。他结束了五代以来奢华的词风,独创豪放一派。《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的典范佳作。这首词有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但其中也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怎么理解苏轼的“豪放”,又怎么理解词人的情感矛盾呢?面对高中的学生,不仅要让他们通过本词的学习了解苏轼豪放的词风,更要了解词人豪放的胸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设置为:了解苏轼词“豪放”的风格。主要通过分析这首词来体会苏…  相似文献   

9.
苏轼词风一向以“豪放”说最为流行,本文认为只谈豪放不能尽见苏词面目,而以“疏放旷达”来论苏词,更能反映苏轼词风实质。  相似文献   

10.
谈苏词二首     
苏轼是我国宋代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以“豪放”著称。其实这所谓“豪放”,也只是与温庭筠、柳永等那种专写绮罗香泽,以缠绵旖旎著称的“婉约”派相对而言。事实上,苏轼词的风格是多样的,有的空灵隽雅,有的萧洒飘逸,有的豪放粗犷。《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说是“豪放粗犷”一类的代表。这样的内容、这样的主题、以及在风格上“豪放”到这种程度的作品,在苏轼词里也不是很多的,然而它却真实地反映了苏轼思想的一个侧面。本文就想结合这两篇作品,对苏轼的这个思想侧面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苏轼与辛弃疾的人品与词品均属上品中的上品,他们有着良好的操行和创作声望,其词对同期和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苏轼开拓了豪放词风,辛弃疾独创“稼轩体”,确立了豪放词派。苏词词风超然旷达的豪放,充分显示苏轼坦诚旷达的胸怀。辛词情感雄浑壮阔,沉郁悲壮,在豪放中更多地凸现悲壮意味。两者词风最大的差异是“旷”与“壮”,这在两人词作的选材内容、表现手法、对后世的影响上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2.
词“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浩怀逸气,超然乎尘俗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柳氏为舆台矣。”的确,北宋词坛,自东坡一出,词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苏词中那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激昂排岩,不可一世”的风格,“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可见,“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并非过誉。所以人们一直来都奉苏轼为豪放词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苏轼还足可  相似文献   

13.
历来.文学史研究的“槛内人”和“槛外人”多将苏轼目为豪放词的代表。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将其词作笼统地称为豪放也并不符合实际。苏轼在词的写作上是个多面手.不仅在多种体式上能够出入自如.在词的风格上也几乎是“面面俱到”。既有豪放的“大江东去”。也有缠绵的“多情却被无情恼”;既有深情的“十年生死两茫茫”,  相似文献   

14.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的代表作,也是豪放词的典型。这里打算就它的开头部分(上阕前几句)讨论它的基本情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个开头部分,成为《念奴娇》这个词牌的代名,它一直为人们所称颂。例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从古至今,它有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美学风格论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说苏轼在一次歌宴上问“善歌”的“幕士”:“我的词和柳永的词比,有什么不一样吗?”答者以“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说柳永的词,以“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蜕苏轼的词。形象准确地把握住了苏柳词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6.
北宋词人苏轼真正把词从花前月下的“艳科”中解放出来,创造性地以诗为词,同时又改变了词“俗媚”的境界,开创了抒写豪情壮志、具有英雄本色的豪放词风.为宋词发展带来了第一次巨变。本文主要介绍了苏轼豪放词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7.
研究毛泽东的词,必须放在对豪放派词的研究的历史中来进行。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苏轼、辛弃疾、毛泽东豪放词产生的背景分析。二、苏轼、辛弃疾,毛泽东豪放词作的情感取向的走势分析。三、“横绝六合,扫空万古”,毛泽东豪放词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词在初级阶段和民间阶段 ,题材广泛。晚唐五代的“花间派”,把词带进了“艳科”的窄胡同里。宋人视《花间集》为词的鼻祖 ,作词多以“花间”为宗 ,论词多以“花间”为准。北宋苏轼 ,把诗文革新运动精神带到词里 ,还之以本色。南宋辛弃疾继之把苏轼建立起来的词风推到高峰。明清人受宋词和词论的影响 ,视婉约词为“正宗”,豪放词为“别格”。笔者认为婉约词有许多质量高的佳作 ,豪放词亦不乏思想性、艺术性皆高的优秀篇章 ,婉约和豪放是词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苏轼在整个词的发展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个影响颇大,别开生面的大家,受到历代词人和词论家的赞赏、褒奖。但是,这些赞赏与褒奖,无论说苏轼词“书夹海上风涛之气”①,“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②;还是说“学士词,须关西大汉,绰铁板,唱《大江东去》,为之绝倒”③,“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④,多数都是针对他那些豪放词章而发的。这固然有理。苏轼在开创豪放词派,扩展词的题材,丰富词的内  相似文献   

20.
《邢台学院学报》2015,(3):137-139
作为北宋后期最主要的词人之一,贺铸上承苏轼的豪放词风,并扩大了豪放词的表现领域,创造出一种豪迈狂放与抑塞悲凉并存的独特风格。在传统的婉约词中又能独辟蹊径,以《楚辞》中的比兴寄托的手法将婉约词推向一个新高峰,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有新探索。形成了英雄豪气与儿女情长并存的风格,对后世词坛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