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主预习,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自学能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注重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预习作业的布置要注重以下两方面:一是读书思考;二是动笔批写。由于各学段特点不同,预习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有所侧重。一、低段预习,重视预习习惯的养成低年级学生刚刚开始系统地学习语文,其阅读能力、经验  相似文献   

2.
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分别要求:“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这充分说明了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应培养中学生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一、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是学习新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叶圣陶先生说:“上课前,学生要切实预习。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叫他们预习不可。”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明确预习要求、编写预习提纲、书写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效果等环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为了确…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使其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教师一定要布置预习作业。有了预习作业就一定要检查,检查时变换一些形式,多一些"三心二意",可以增强学生对预习的兴趣,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相似文献   

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民在耕地前要"备耕",工人在生产前要"备料",战士在打仗前要"备战",这都是"预"。同样道理,学生在上课之前,也要作好准备,这准备就是预习。"预习"就是指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学生通过直接和文本对话,自己运用心力认真读书,自己学习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顺序,说出对课文的初步感受,并在字、词、句和内容方面提出问题,进而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读书习惯。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而且能够通过预习达到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学习目标,并且培养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的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有效预习。有效预习需教师依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及学生发展特点设计,以指导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李红艳 《考试周刊》2012,(43):44-44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要培养这个能力,作者认为应从预习环节入手,通过实践,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着重阐述了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意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相似文献   

7.
一、要重视课前预习中的阅读。预习中的阅读是一种较粗浅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开端。然而,有些高职高专生,没有养成自觉预习课本、自觉查阅资料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高专的教师向学生指明预习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时把握好六个字“看、找、圈、想、议、记”,逐步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8.
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学科。 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要抓预习习惯的培养。因为预习习惯的形成是通向自学的必由之路。在语文教学中,我始终着力抓了这一环节,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简单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懂得预习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白预习的好处和重要性。学生总是会离开老师的,必然要走自学的路,要独立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学科。而要能自学,必须先搞好预习这一过渡,在校就养成预习习惯,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才能适应今后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这关系到他们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的发挥。而且,学生预习习惯养成对我们教学,对学生的课堂教学,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本文主要从学生习惯预习的培养这一着力点及效果谈谈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一部分取决于课堂内对知识的吸收,另一部分取决于学生是否掌握一个高效的学习习惯,是否能养成一个良好的预习新知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小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在课前预习新课重点内容和知识点,这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课前对新知识做好自主预习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在预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想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加强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内驱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达到高效的课堂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大哲学家柏拉图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小男孩很不服气:"您不应该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谴责我!"柏拉图回答说:"如果养成了习惯,就不是件小事了。"这则故事,让我们明白,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也要教会学生本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养成预习的习惯有三个好处:一是学生在预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洪海鹰 《甘肃教育》2014,(22):46-46
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长期、持续地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分年级、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教给学生适宜的预习方法,在小学一至六年级通过以下途径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一、读一读,养成天天读书的好习惯读就是朗读课文。"眼过三遍,不如口过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很有帮助,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教其预习的方法,安排学生每天朗读三遍课文,第一遍重在  相似文献   

13.
预习是语文课的重要环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性导向辅助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而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养成其课前预习的习惯,正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初步地理解新课内容,了解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检阅自己哪里懂了、哪里还有疑问,这样带着疑问去听课,不仅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也会促使教师更加深入地预设课堂.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虽然也会在作业环节布置预习任务,却没有将预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就导致学生们在预习过程中感到茫然,他们往往敷衍了事地读一两遍就算了事,导致课前预习起不到任何效果.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15.
曹忠远 《黑河教育》2014,(10):47-48
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要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预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预习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但是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进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一、激发动机,培养预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小,学习情绪  相似文献   

16.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对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本文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注重正确的预习策略,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即:从预习兴趣着手,激发学生的预习欲望;从掌握技巧着手,提升学生的预习品质;从查、问、写着手,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相似文献   

17.
卢成 《小学生》2013,(5):31-31
知识大厦中最基础的东西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去学习,不是教师牵着鼻子走,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独立能力的愿望,也都有相当强的独立能力,如何把这种独立的自主的学习能力加以培养,成为一种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在"我能学"的基础上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一、预习习惯的培养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任务,是一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终极目的。培养预  相似文献   

18.
<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新知、培养能力的重要前提。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授之以渔"。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责任。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学生在上课前初步理解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的过程。通过预习,学生不但能初步把握新课程内容,了解学生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许多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够,也没有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当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一、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1.预习性阅读应该在课前。预习性阅读是课堂学习的一个关键,能在课前进行恰当地预习性阅读,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这样学生可以将提前预习的知识中不懂  相似文献   

20.
适当的课前预习是必要的,但课前预习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应该转变对"预习"的认识,树立新的"预习"观念,将课前预习转变为课堂预习。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之下进行的课堂预习,能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