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苏州工业园区的人群特点主要呈现为"多元化",许多新苏州人在园区安家落户。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学校将世遗文化和苏州文化相结合,通过科研和实践,围绕引导新市民子女了解世遗文化,感受苏州——知世遗——知苏州;传播(授)世遗知识,探究苏州——传世遗——爱苏州;承载世遗精神,融入苏州——承世遗——融苏州的思路,培养青少年热爱第二故乡——苏州,争做苏州小主人,以此增强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学校尝试开拓创新了世遗教育和传承苏州文化教育的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苏州话,是苏州人形象的硬件苏州话作为一种资源,正面临流失与断层的问题。对苏州话的保护,和保护苏州园林是一样的。为什么要保护苏州话?保护苏州话,其实是对苏州人形象的保护。苏州话,是苏州人形象的硬件——因为没有  相似文献   

3.
随着苏州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外来人口涌入苏州,他们期盼"入乡随俗",用苏州话与苏州人更好地进行交流。虽然学校、培训机构不失为他们学习苏州话的有效途径,但是,网络学习对他们来说更是一种学习苏州话的便捷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邢晏春,1944年5月生于苏州,1962年随父亲——苏州评弹名家邢瑞庭学艺,1963年开始从事苏州评弹工作,历任评弹演员、教师、苏州市文艺创作中心主任,悉心从事苏州评弹音韵、语言的研究。现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评话、苏州弹词)传承人。  相似文献   

5.
上海世博会苏州馆之所以受到参观者广泛欢迎,是因为苏州传统美术元素在苏州馆会展设计中得到了巧妙的运用,并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苏州特色。世博苏州馆在整体上是以苏州园林建筑符号和水乡特色为基础进行设计,同时又加上了一些苏州民间元素,如版画《一团和气》的巧妙设置,大型壁画《水墨苏州》的主题表现,园林小筑所代表的经典的苏州文化的恰当运用,以及动态《姑苏繁华图》传统绘画与现代科技的完美对接等,这些苏州传统美术元素在世博苏州馆中的精彩运用,在当代的会展艺术设计中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6.
陈娴 《文教资料》2008,(4):23-25
陆文夫,人称"陆苏州",他长期生活在苏州,从苏州小巷崛起,他的艺术世界有浓郁的苏州味,散发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陈建伟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6):57-59,70
苏州是一个地处沿海的少数民族散居城市。回族是苏州市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其语言情况值得关注。对苏州回族居民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掌握程度、语言态度的调查表明,在苏州回族居民的语言生活中,普通话、苏州话、其他汉语方言的社会分工明显。苏州回族居民普通话、苏州话掌握得较好,回族别同用语掌握得较差。在感情和理智上,他们更认可普通话和苏州话。  相似文献   

8.
语言态度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通过对苏州大学生对苏州话和普通话态度的问卷调查,从语言评价、语言能力、语言倾向、语言预测等角度来分析苏州大学生的语言意识。调查研究表明,普通话作为通用语言,使用比例与交际场合有密切关系,即场合越正式,普通话的使用比例越高。年龄越大的人,对苏州话的认同度越高,其苏州话使用能力越强。目前苏州语言使用的主要格局是苏州话与普通话并存。  相似文献   

9.
我出生在苏州,在苏州长大。旧时的城墙,时至今日,依然历历在目。我曾写过题为《苏州的城墙》的文章,发表在2002年《苏州杂志》第4期上。在这篇文章中我曾回忆说:“在1958年以前,苏州的城墙还相当完整。  相似文献   

10.
王建良     
苏州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江苏吴江人,教育管理研究员。1980年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1984年任苏州工艺美术学校副校长,1990年任苏州工艺美术学校校长,2000年任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2008年起任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兼任江苏中法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11.
张承  徐勇 《华章》2010,(27)
从当前苏州城市风貌建筑风格谈起,浅析了苏州人的建筑审美观,然后以时间为经线,以地区为纬线,浅谈了苏州建筑的风格,提出一些对苏州建筑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言偃开启江南崇文藏书历史传统,汉魏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苏州多郡望藏书,宋元时期苏州成为藏书家聚集地,明代苏州私人藏书大发展,明末清初苏州成为中国的私家藏书中心地。  相似文献   

13.
苏州评弹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长篇书目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历史上著名的评弹艺人都有其代表的长篇书目。周良以"苏州评弹的演出以在书场演出长篇书目为主要形式,长篇书目及其演出是评弹艺术的生命线"为宗旨,很早就展开了对苏州评弹书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从他自己撰写《论苏州评弹书目》《弹词经眼录》,到主编《苏州评弹书目选》《苏州评弹书目库》,周良在苏州评弹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作为苏州评弹著名的理论家,周良获得了中国曲艺牡丹奖的终身成就奖,他的名字已和苏州评弹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在苏州发展教育,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苏州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源远流长,社会崇文尚教、政府弘文励教。教育不仅是苏州文化的内涵特征,更是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苏州的优良传统,环境支持和政策保障历来是苏州教育发  相似文献   

15.
王平 《文教资料》2013,(13):99-100
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到开放型经济,从"苏州制造"到"苏州创造",苏州经济的三次转型,从中可以观察到中国其他区域发展的"影子"。伴随着苏州经济的发展,苏州职业教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经历了试点、改革和发展的过程,经过了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过程,每一次的变革都有效地增强了苏州职业教育的经济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唐贞元间韦应物曾出任苏州刺史,有韦苏州之称,著有《韦苏州集》。唐长庆间,李义(yi)曾任苏州刺史,白居易有《李苏州示男阿武诗自感成咏》诗。唐太和间,李绅任苏州刺史,白居易有《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苏州所寄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见示兼呈梦得》诗。  相似文献   

17.
三寸苏州     
人们意识中的苏州是什么样子?小桥流水还是古树参天?即便是游遍苏州园林恐怕也很难对苏州作出一个完整的评价吧。苏州的文物算是很有特点的,特点是小巧不过三寸;苏州的景观营造也是小,善于用三寸高的盆景来点缀厅堂;苏州的特产是苏绣,万千世界融合进三寸缎面。这次我要用小来描绘一个当代的苏州。  相似文献   

18.
苏州教育E卡通是苏州推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苏州教育E卡通的功能建设情况以及应用效果.苏州教育E卡通以其广泛的使用范围、完善的支付功能、便捷的应用方式为全市中小学师生以及家长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在国内具有一定的领先和带头作用.进一步优化结算机制,提高苏州教育E卡通的运用深度将有助于今后苏州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姑苏情结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风桥夜泊》给人多少姑苏梦!苏州的美丽,在于小桥流水,在于江南园林,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于苏州人的文化魅力。本文作者以纤细的笔触,饱满的情感,清丽的词藻,为你描绘出苏州的风情,苏州的倩影,苏州的魅力,你不妨跟着作者的思绪漫游苏州,体味苏州———主持人石林  相似文献   

20.
苏州市域城镇发展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苏州市域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 ,参照美国城镇发展动力阶段划分 ,根据苏州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 ,指出苏州的城镇发展正处于内、外部动力并重时期 ,并预测了今后苏州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