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近代,清政府在面对西方列强时,表现得腐朽无能,步步退让,以至于丧权辱国。但在关于澳门地位问题的多次谈判中,却表现出少有的坚持。清政府与葡萄牙方面虽然针对澳门地位问题先后多次谈判,但直到清廷覆灭,也没有放弃澳门的主权。  相似文献   

2.
正葡萄牙东波塔档案馆藏有1500多件中文档案,葡萄牙和澳门的档案部门认识到这批档案的重要性,将其制成缩微胶卷,存于澳门档案馆。1999年,这批档案由澳门基金会以文字和部分影印的形式出版,涉及时限集中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上半叶间,即清代乾嘉道时期。内容主要是负责澳门地区事务的清政府官员与管理澳门的葡萄牙机构间政务往来的公文,档案中出现的清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3.
1840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从此,澳葡当局不再"恭顺"地服从中国政府的政令,清政府不再能控制澳门的局势,西方侵略者也公然将澳门当作入侵中国的活动基地.  相似文献   

4.
沧桑澳门史,档案为真凭."现实没留存明清澳门问题档案"的说法自被中国历史档案专家们的辛勤挖掘所否定之后,一批珍贵的有关澳门问题的明清两朝的原始档案已陆续面世.喜迎澳门回归之际,浙江富阳华宝斋古籍书社在中央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支持之下影印出版《明清澳门问题皇宫珍档》首次披露明清政府对澳门行使国家主权的珍贵档案.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葡萄牙人占据澳门始于明朝.有清一代,面对这一不争的事实,清政府并未予以过多干涉,只是在制度上对澳门实施了有力的管理.这一点,在清朝初期尤为突出.近日查阅清代档案,发现康熙末年涉及澳门葡人的两件事,亦可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万里迢迢来到了中国沿边城市——广州及澳门。年仅二十五岁的马礼逊,精力充沛,学中文、编字典,翻译基督教圣经,够得上忙碌了。以一个青年传教士的立场,他那传播基督福音的美梦,却受到现实的无情的打击。满清政府有着雍正年的上谕:“各省西人,除应到京效力者外,余俱安置澳门。”因为兼任东印度公司中文秘书,每年  相似文献   

7.
李萍 《兰台内外》2008,(3):49-50
公元1689年9月7日(清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首席代表索额图与俄国全权大臣戈洛文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这是中俄第一个界约,也是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标志着清廷正式外交的开始,因而可以说索额图是满清的第一位正式外交官。  相似文献   

8.
《兰台世界》2015,(Z3):133-134
<正>一、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辽宁海关的渗透光绪三十一年(1905),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战胜沙俄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规定清政府将奉天府(沈阳)等地自行开埠。由于辽宁地区进口货物大多在大连、营口等沿海口岸完成基本的通关手续。大连海关为大连日本租借地海关,隶属于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根据清政府与日本政府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签订的《关于设置大连海关及汽船内  相似文献   

9.
董德华 《兰台世界》2001,(11):38-39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这一古老的封建锁国之门被帝国主义打破,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已暴露无遗.清王朝被迫签订了许许多多丧权辱国条约,为了向帝国主义赔款,腐朽的清政府在劳苦大众身上进行了血腥地收刮和榨取.  相似文献   

10.
在日俄战争中,日本是战胜国,日本于1905年12月22日逼迫清政府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除迫使清政府承认日本占有长春以南原由俄帝国享有的一切权益和特权外,还要对日本开放东北三省包括长春在内的几个城市,“开埠通商”。为适应变化了的政局,清政府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年三月,帝俄强迫清政府签订密约七条,以确保帝俄在我东北的特权。当时某报驻日本的探访员沈荩(湖南善化人)用侦察手段得到密约的内容,在日本的报纸上披露。密约一暴露,国内群情沸腾,清政府恼羞成怒,便将沈逮捕入狱,沈面无惧色,供认不讳。六月初,慈禧乃下令处决。因逢慈禧  相似文献   

12.
《兰台世界》2014,(2):F0003-F0003
中日甲午战后,俄国以“三国干涉还辽有功”为由,于1896年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中俄密约,取得东清铁道修建权,又于1898年取得从哈尔滨经长春、沈阳到旅顺的南满支线修建权。  相似文献   

13.
以夷制夷是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前后对外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林则徐在广东组织禁烟抗英斗争时,利用以夷制夷的策略思想,曾妥善地处理了澳门问题,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贩子。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的这一外交策略并未取得成效。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的这一对外策略却给我们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因此搞清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这一外交策略的来龙去脉,分析这一策略的利弊得失,这将有助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本文拟根据清代档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最早的西医医院华美医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中国闭关的大门被打开.  相似文献   

15.
王中茂 《兰台世界》2012,(18):48-49
所谓保护西教政策,即清政府保护近代来华的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及其传教士的政策,其主要方法是向地方官员实行问责。保护西教政策以《北京条约》签订为起点,以天津教案、庚子事变为标志划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初,东西文明冲突和东亚国际秩序变动之际,中国传统华夷体系面临条约体系的严峻挑战。明治维新不久,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岛条约》,企图不承认中朝宗藩关系,以便解除称霸亚洲的绊脚石。朝鲜“壬午兵变”后,日本迫使朝鲜签订《济物浦条约》,巩固其经济垄断地位。清政府为了应对日本挑衅,同朝鲜签订《中朝水路通商章程》,并明文规定其“属邦”地位。然而,日本巧妙利用“甲申政变”,先后与朝、清签订《汉城条约》和《天津条约》,对朝鲜问题上获取与清朝同等地位。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逼迫清政府终止中朝藩属关系。本文以上述几个主要条约为线索,阐明了清末中朝宗藩关系演进和嬗变。  相似文献   

17.
澳门海防同知(即广州府海防同知)的设立,是清政府有效管理澳门加强海防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研究澳门史必定会涉及到澳门海防同知的设立问题。首先提出设立澳门海防同知的是时任广东按察使的潘思榘,但在何时提出设立澳门海防同知这点上学界存在不同看法。一、吴志良先生在《论澳门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一书中认为:“乾隆八年(1743年),广东按察使潘思榘向朝廷提出:‘县丞职分卑微,不足以资弹压,仍于澳地无益,似宜仿照理瑶抚黎同知之例,移驻府佐一员,专理澳夷事务,兼管督捕海防,宣布朝廷之德意,申明国家之典章’…  相似文献   

18.
朱海城 《兰台世界》2017,(11):118-120
上海橡胶股票风潮史上罕见,影响深远。其成因众说纷纭,从制度的角度看,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致使外商股票在中国可以合法买卖、外国橡胶公司与中外投机客肆意妄为、清政府股市监管缺失以及外国银行资金突然收紧等多因素共振,合力促成了橡胶股票风潮的爆发。  相似文献   

19.
澳门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已有中国先民的足迹,秦统一中国后,澳门即被纳入版图,此后历代相沿。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涉海东来,明政府在要求其承认澳门是中国领土并接受监督管理的前提下,允许其租居澳门。光绪十三年(1887年),葡萄牙政府强迫清政府签署了《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规定澳门为葡国的“永久”管理地。该条约虽然已于1928年失效,但葡萄牙仍占据着澳门。1987年,中国政府与葡萄牙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值此澳门即将回归祖国之际,我馆会同澳门基金会、广东社科院历史所共同编辑《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现将其中馆藏明代档案中天启、崇祯年间兵部题行稿之有关文献摘发,以飨读者。这组史料反映了明政府委任澳门官员负责巡视管理澳门的军事防务、设关盘验出入澳门的贸易商船、市舶司征收澳葡税银等行使主权的情形,以及葡人租居澳门后给广东地区带来的种种祸患。  相似文献   

20.
在日俄战争中,日本是战胜国,日本于1905年12月22日逼迫清政府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除迫使清政府承认日本占有长春以南原由俄帝国享有的一切权益和特权外,还要对日本开放东北三省包括长春在内的几个城市,“开埠通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