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尔泰美学和李泽厚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对峙互补的两大主干.在主体存在和主体实践、感性动力和理性结构之间,高尔泰更偏重前者.强调美与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重视美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关注美和艺术现代形态的生成等,是高尔泰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美是自由的象征,美感点燃了美,美必然是负熵的等命题,在20世纪80年代曾激励了一代人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也必然在新的世纪得到更深远的回应.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的美学思想是很丰富很深刻的,可是多年来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学习还很不够,甚至可以说这种研究和学习还没有真正开始。本文仅就他的美论和美感论简略地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以期引起对于毛泽东的美学思想的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学习。一研究毛泽东同志的美论和美感论应当从他的整个美学思想特别是他的整个思想体系出发,来深入地如实地理解他在美论和美感论方面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思想。据此,我们就来先谈他的美论。  相似文献   

3.
<正> 刘勰的美学思想,即《文心雕龙》中的美学思想。《文心雕龙》主要是“言为文之用心也”(《序志》)。在谈“为文之用心”里,接触到美学思想,这里就其中部分的美学思想来谈谈。 道和文的美 宗白华先生在《艺境》里说,美学要讲“美感底客观的条件”和“美感底主观的条件”(5页)。刘勰的《原道》和《情采》,是结合论文来谈美感底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后到现在,我国出现了很多不同观点的美学流派,都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美学。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有不同的理解所造成的。蔡仪先生认为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作为我们美学研究的基础。他早在1956年就明确指出:“美学中的基本问题,如美学史的事实所证明,首先就是美在心抑在于物?是美感决定美呢还是美引起美感?”①蔡仪先生认为,这是美学上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一个基本界线。他的美学基本观点——美是客观,美是典型——就是运用反映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得出的结论。这个基本原理是:认识的最终源泉是客观的物质世界,意识是存在的反映。他的这些观点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中国当代美学上的意义也不可低估。但需要指出的是  相似文献   

5.
作为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毕生主要致力于“深层心理学”的探讨与开拓。不过,由于他对美学和文化问题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写了不少有关的专论,来论证和发挥他的精神分析理论,所以,弗洛伊德又成为精神分析美学的始作俑者。 那么,究竟应当如何认识和评价弗洛伊德的美学观点及其研究方法,就成为全面揭示“弗洛伊德主义”奥秘的一个重要课题。应当说,新时期以来,随着弗洛伊德著作的大量译介,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已经日趋深入,然而笔者认为,目前美学界对此还缺乏系统的研讨,甚至还有一些“空白”有待填补,为此本文拟提出几点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美、美的价值、美的根源 弗洛伊德没有写过系统论述美学理论的著作,但他在《文明及其不满》、《爱情心理学》中,尤其是在《论非永恒性》中,都谈论过自己对美、美的价值、美的根源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其观点虽然不具备理论形态,但却可从中看出弗洛伊德美学观点的一些线索。 弗洛伊德美学思想中蕴含某些合理的、可供借鉴的成分。他大体上承认美的客观性,认为美首先是存在于某些客观事物之中,也就是说,某些具有审美特质的客观事物给人们提供了审美对象。他在谈到生活中幸福主要来自对美的享受时说:“我们的感觉和判断究竟在哪里发现了美  相似文献   

6.
席勒的《论美书简》是席勒最早表述他的审美人类学观点的重要文章,长期以来我们对它一直重视和挖掘不够。实际上,在这篇文章中,席勒根据康德的哲学理论,最早把美与实践理性密切联系起来,认为美根于实践理性之中。这种观点,不仅基本完成了康德开始的由认识论美学向本体论美学的转型,而且开辟了通向人生论美学和审美人类学的新道路,同时还是走向德国古典美学的实践观点,最终走向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最重要的中介环节。  相似文献   

7.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是德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也是德国古典美学中一位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美学思想家.他的美学思想在德国美学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莱辛、赫尔德、文克尔曼等人的美学观点并有所发展.他的美学观点又影响了后来的席勒和黑格尔.歌德和席勒共同探讨而提出的诗的“古典的和浪漫的”表现方法,是席勒重要美学著作《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的源头,也是后来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创作方法的滥觞.当代德国的结构心理学家施普兰格尔(1882——1963)在《价值的等级》一文中,说:“荷马、但丁、歌德不仅从审美角度鼓励了人们,还通过这种象征从伦理上启迪了他们.”  相似文献   

8.
“美的事物和实际人生之间维持着一种适当的距离”,这是作者在本文中提出的美学观点,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种美学观。作者并探究了产生原因:持实用态度看人生和持美感态度看人生的分野。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大师,本文选自他的美学论著《谈美》。他在《谈美·开场白》中说他写文章“只是向一位亲戚随便谈谈,竭力求明白晓畅”,所以这部书中的文章,把十分高奥美妙的美学问题都谈得非常形象、非常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9.
瓦西里·康定斯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著名的画家兼艺术理论家。他是持续了半个世纪的抽象绘画的创始人之一,是表现主义画派中最具影响的画家,其主要论著《论艺术的精神》被誉为“现代绘画启示录”。康定斯基还是一位业余音乐家,音乐对他成为抽象派画家有很大影响,他经常有意识地寻求在抽象绘画中表达音乐的音响和旋律,用声音形容色彩,用色彩形容乐声。19世纪下叶奥地利的音乐理论家爱德华·汉斯立克,在其代表作《论音乐的美》中论述了自律主义美学思想,被誉为音乐思想史上的哥白尼革命。他曾说过:“音乐确实是一幅绘画”(《论音乐的美》,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版,第12页)。他把线条的运动和乐音的运动联系起来。他和康定斯基的联感理论的运用给我们以启示,可以在画家和音乐家之间进行美学比较。由于他们都是在相近时期,于各自领域,对艺术理论颇具建树,我们可以从他们美学比较中对当时艺术流派和观点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10.
荀子的美学是从其哲学思想出发的。“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的基本观点,奠定了他对美的本质认识。他对美感的来源、审美感官的形成、音乐和艺术等问题,都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开始形成完整严密的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在人类出现之前是否有美存在?美决定于美感还是美感决定于美?这是美学史上一直在争论的问题.休谟认为审美趣味没有客观标准.克罗齐认为美即直觉,这就是说美决定于美感,美是主观的.这是美学上的主观论.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黑格尔认为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这就是说美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精神.这种精神决定着美的存在,实在的东西不过是这种精神的影子或外化.这可以说是美学上的一种客观论.但是这种客观论却仍然是唯心主义的.因为它用神来解释世界的本  相似文献   

12.
赵欣 《现代教育》2005,(11):39-41
作为理论著作,《美学原理》在总体上必然呈现出严肃性、系统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基本概念要以严肃的态度做出精准的理解;同时,除了掌握每一个具体理论问题,更要有系统的把握。其中应重点掌握的是“美论”、“美感论”、“审美范畴论”和“艺术论”部分。当然,对于“绪论”和“美育”部分的基本问题我们也要搞清楚。  相似文献   

13.
《社戏》美学底蕴漫谈吉林/迟健勇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他还说:“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社戏》呈现形象给读者的直觉,是它所体现的艺术构思美和着力展现的风土人情美,通篇的内核是农民...  相似文献   

14.
美与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美学发展史上,明确地把美与自由联系起来的是康德,而直接用自由来规定美的本质的则是席勒。席勒在他的《论美书简》(1793)中指出,美不是别的,而是现象中的自由。从此以后,运用自由这个概念来规定美的本质的美学家,就不断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也影响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美学思想,同时也在我国美学界得到反响。早在60年代,刘纲纪就曾力图把美与自由的关系写入集体编写的《美学概论》之中,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未能实现。而到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在我国美学界用自由概念来规定美的本质的观点已形成了一股很大的势头,出现了好几种类似定义:“美是自由的象  相似文献   

15.
康德的“自由美”与“依附美”的美学命题,体现了其哲学体系中的“自律论”“它律论”这对哲学概念。在音乐界,德国音乐学家卡茨将“自律”、“它律”使用在音乐美学中,出现了自律美学和它律美学两个概念。康德的自由美是一种纯形式的美,而与自由美相对的依附美是社会事物的美,而不是纯粹自然事物之美。康德认为美与被依附物无关,强调美在于形式,即艺术的自由才是创造的本质。由此,他为自律论美学提供了哲学基础,在现代音乐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宗教美学的新开拓评潘显一《大美不言:道教美学思想范畴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方立天宗教美学的新开拓评潘显一《大美不言:道教美学思想范畴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方立天前年,我在主持评审国家教委人文社科“九五”规划“宗教学”学科研究课题时,看到一...  相似文献   

17.
庄子感受到他所生活的“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的时代所带来的痛苦,力图回到“任其性命之情”的生存天地。这种追求在实践上行不通,最终落脚在人格理想的追求上,建立于脱离实用的精神世界。《逍遥游》是庄子整个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的核心,他的许多思想暗含着精深的美学艺术精神。《逍遥游》反映了庄子对“崇高美”的追求和向往,流露着对“大”的追求和赞赏,涵容了康德“崇高论”中的“数量之大”和“力量之大”。这种无限美、大美、壮美是一种明朗肯定人的自由的不可摧折的美。《天地篇》中标示了“美”与“大”的区别,包含着“优美”与“崇高”两范畴有别的萌芽。庄子思想与儒家思想本质相同之处在于崇高精神的落脚点都在人格道德修养上,与康德、席勒等人的“审美游戏说”相近之核心就是自由。庄子关于“游”的思想与审美精神也有许多相通之处,涉及到了审美活动的一些重要问题,并为我国传统审美理论关于审美态度、美感、感知(直觉)的认识提供了广泛而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是西方美学的始祖,在《会饮》中其笔下的肃剧诗人阿迦通的讲辞可以理解为“论美”,所以“美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阿迦通身上.通过阿迦通论证爱神的“美”的四个理由以及赞美爱神的四种“美德”,分析阿迦通如何运用其美学表现狷狂.阿迦通的一整套美学理论,散发着自信的力量、彰显着狷狂的精神,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以及深远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湘 《嘉应学院学报》2003,21(2):120-120
爱德华·汉斯立克是近代资产阶级唯心主义音乐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代表著作《论音乐的美》在 1 854年第一次出版时立即受到资产阶级音乐界和哲学界的重视 ,尽管一直争论不断 ,但它的观点在西方资产阶级音乐思想中至今还有相当大的影响。汉斯立克的著名观点“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音乐所特有的美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 ,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汉斯立克是这样论证他的这一观点的 :1 .自然界中的声音具有偶然性和非连续性。自然界的这些表现只是声或者响 ,即一些以不相等的时间片断相继而来的空气的…  相似文献   

20.
王长俊先生的《景观美学》以景观美为切点,探讨“美是什么”的问题,提出涵盖面较广的“美即生命”这一新定义,他又以这一美学研究新说为指导,提出了一个较完整的景观美学五论体系:其一是从整体性上构建景观美;其二是从景观的主体性与客体性的一致性上构造景观美;其三是在时代性上建构景观美;其四是在美的共同性上构造景观美;其五是从美的功利性上构建景观美。《景观美学》从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结合上,为如何创造景观之美提供了新思路,建立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