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微生物丰富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一直都是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随着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在现有的培养条件下很多生物合成基因簇未能表达,从而无法生成相应的代谢产物。这些处于沉默状态的基因簇给新型药物的开发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综述了激活这些沉默基因簇的三种主要方法:调控基因改造、强启动子引入及小分子物质添加。激活微生物中沉默基因簇将有望得到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新活性分子。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在药物发现和开发过程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这些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是由微生物基因簇生物合成的。然而,近年来,由于长期采用常规的培养和分离程序,发现新的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速度一直在减慢。一株多化合物(OSMAC)策略,可以激活微生物中许多沉默的生物发生基因簇,从而产生更多的天然产物。本文重点介绍了使用OSMAC方法的重要和成功的例子,包括改变培养基组成和培养状态、与其他菌株共培养、添加酶抑制剂和生物合成前体等。  相似文献   

3.
《学会》2002,(8):29-31
链霉菌的完整基因组序列 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是一组生活在土壤中、产生大量不同二次代谢产物的细菌中在遗传学上被研究得最彻底的一种,这些细菌所产生的二次代谢产物包括医学上所使用的来源于自然界的抗生素中的三分之二.本星期的<自然>杂志发表了这一重要的放线菌类细菌的完整基因组序列.该细菌的基因数量比以前发现的任何一种细菌的基因数量都要大,这一特点是由横向获取和内部复制所导致的,与该细菌分异状态的多样性和对复杂环境响应的多样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I0001-I0002
在过去5年里,加拿大埃德蒙顿市艾伯特大学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人体代谢组计划”,该计划包含了8000个天然产生的代谢物数据库(人体内参与化学反应的小分子)、1450种药物、1900种食物添加剂和在尿检和血液检测中的出现的2900种毒素。  相似文献   

5.
核糖体在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上调节相关基因表达,从而调控微生物的次级代谢.核糖体工程通过诱导核糖体结构的改变,从而改变其代谢产物合成的调控系统,达到改良菌株的目的.本文以rplF基因、rpsL基因、fusA基因、rpoB基因为例综述了核糖体工程的机理及其重要类型;同时通过介绍核糖体工程在抗生素产量提高、新抗生素开发、产酶能力提高、抗逆境能力改善等方面的应用,展示了其在微生物菌种改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正>1928年,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raFleming)发现青霉素并开创了微生物药物的新领域。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天然产物的药物开发一直是新药研发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后来,随着分子靶位筛选理论和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天然产物药物研究策略逐渐失去了优势。如今,基因组测序探明微生物中蕴含着大量未开发的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天然产物的药物开发迎来了新的时机,再次成为热点和前沿。  相似文献   

7.
天然产物是大自然给人类独一无二的馈赠,它是指动物、植物提取物或昆虫、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的组成成分或其代谢产物,由于其复杂的骨架结构和良好的药用价值,吸引着科学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及化学合成。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从青霉菌中发现了具有抗革兰氏阳性菌的青霉素,并因此获得了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霉素的发现成为天然产物应用于临床研究的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了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型药物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本文采用链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几种抗生素,对其抗菌谱及抗药性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抗生素对不同微生物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9.
黄曲霉毒素的理化去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结构和理化性质相似的真菌次级代谢物,具有极强的毒性,每年给食品产业、饲料产业和畜牧业来带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对物理去毒法和化学方去毒法的典型方法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及人们对微生物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放线菌作为一类重要且具有巨大的产生天然活性物质潜能的微生物资源被人们愈加重视。因其具有抑菌、抗肿瘤活性、酶活性抑制、免疫抑制调节及其他多种重要活性而备受人类关注,是一类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微生物资源。文章从放线菌的资源研究概况、主要次级代谢产物及活性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概述。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对天然牛磺酸作用不同时间点的HSC细胞内源性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寻找其与疗效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和化学物质基础。结果显示天然牛磺酸对肝纤维化大鼠HSC调控机制有可能是通过抑制ATP生成,减少蛋白折叠、脂酸及磷脂类beta细胞氧化的能量供应,从而抑制HSC活化,实现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过溶剂萃取壮观链霉菌发酵菌体、浓缩萃取液获得色素浸膏,再经过柱层层析、薄层层析从1L的发酵菌体中获得1.06g的红色素纯物质。研究了壮观链霉菌红色素的热稳定性、氧化还原稳定性和pH稳定性;并针对柠檬酸、苯甲酸钠、抗坏血酸和蔗糖等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对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及初步研究了其抗菌生理活性,结果表明:除pH(>7.0)对壮观链霉菌红色素有明显的影响外,高温、食品添加剂等对其稳定性无不良的影响。红色素表现出较好的抗菌(革兰氏阳性菌和啤酒酵母)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13.
牛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含量是反馈牛生理代谢的重要指标,其中游离氨基酸是小分子代谢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动物营养或动物生理研究中重要的考察对象,近年来牛血清中游离氨基酸的靶向代谢组检测以其高灵敏、高通量方法特性为系统生物学提供了更新的研究手段,成为代谢组学研究中的重要科学工具。本文以血清中游离氨基酸检测方法为重点对前人相关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动物营养或动物生理研究提供可靠的分析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海洋真菌能够产生结构丰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是新型药物和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主要介绍了海洋真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现状,为海洋真菌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组学作为准确识别生物标志物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的过程中,本文总结了近几年代谢组学技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领域的应用,归纳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路径,为今后相关的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大花绿绒蒿是藏药中的一味常用药,药材活株中内生真菌丰富,文章研究了40株来自大花绿绒蒿的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抗肿瘤细胞的活性。实验采取了固态发酵方法,并通过乙酸乙酯-甲醇-氯仿混合溶剂提取了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采用MTT法研究了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对乳腺癌肿瘤细胞株MDA-MB-435进行了抑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抑制率大于80%内生菌菌株有17株,抑制率介于50%~80%之间的内生菌菌株13株,抑制率小于50%的内生菌菌株有10株;抑制率大于80%内生真菌菌株有9个种属。实验表明,大多数大花绿绒蒿内生真菌具有良好的抗乳腺癌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6,(19)
代谢组学主要研究受到遗传或环境扰动后生物体内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来揭示生物体的代谢特征,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后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及微生物细胞工厂的构建理念促进了代谢组学在微生物领域的研究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微生物代谢组学在微生物表型分类、新基因功能、代谢途径、代谢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8.
自京唐港采集海泥样品,采用湿热60 ℃、处理10 min的预处理方法,稀释涂布于改良高氏1号培养基上,分离得到147株海洋源的放线菌.经初步形态显微观察判断,其中89株为链霉菌,58株为非链霉菌,非链霉菌中以小单孢菌为主.其中,7株具有显著地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另眼看科技     
正小霉菌大功用英国敦提大学教授杰弗里·加德及其团队研究发现,霉菌不仅能制成电池和电容器,而且蓄电效果惊人。科学家首先让粗糙链孢菌、氯化锰和尿素发生化学反应,最后用矿物质覆盖长长的菌丝,加热菌丝并得到二氧化锰等电化属性理想的化合物。这种化合  相似文献   

20.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食用和饲用农产品上生长而天然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强毒性和强致癌性.真菌及真菌毒素污染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与人民生命健康.据报道,我国每年受真菌及真菌毒素污染的粮油达3100万t,损失超过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5个西部地区粮食产量的总和.真菌毒素毒性强、危害大,以黄曲霉毒素B1为例,急性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为I类致癌物,引发全球原发性肝细胞癌比例高达2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