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艳 《黑河教育》2012,(12):6-6
黑河市实验小学创建于1946年,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名牌老校。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与时俱进,确立了“以师生发展为本,挖掘人的心理潜能,尝试成功,树立‘我能行’信念”的办学理念,以“文化立校、特色立校、科研强校、质量强校”做为学校工作的着眼点,以特色“精选国粹”为载体,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提升自身价值的自信,做到“今天我能行,明天我更捧”。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索了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包括课程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第一阵地;教师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领路人;文化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隐形路径;实践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制度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保障;管理是“立德树人”的万金油;网络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新阵地;资助和激励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探讨了“立德树人”的涵义,指出“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树人”是“立德”的目标和归宿。“立德树人”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关键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明确立师德须以“爱心和责任”为要,立学德须以“学会做人”为要,师德是学德的前提和条件。本文立足福州三中“立德树人践行幸福教育”的实践,总结出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核心、让教师的身教成为幸福教育的主渠道、开展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重视发挥班级的德育基础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凸显科技教育特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途径,以实践“幸福教育”为主题,追求卓越的学校文化,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电视媒体多年来“新闻立台”或“娱乐立台”的媒体实践看,两者皆持之有据,“娱乐立台”功不可没,不宜把“新闻立台”视为整个电视业及其主流传媒的规定动作。电视界和电视业以“文化立台”具有多重现实意义,其关键在于持有文化本色、文化“三量”和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5.
雨丝轻飘,巷子里几乎没有人在走。只看见秋叶随风飘落。我匆匆地走着,远远地望见庭院门廊下挂着几条干肉。 “先生您来了。”门童笑吟吟道。“啊,夫子开始了吗?”我收起油伞立在墙边,秋风吹得我打了个寒战。  相似文献   

6.
李艳 《教师博览》2023,(24):26-29
建构“立学课堂”,教师要积极主动地链接学生的生活、助推学生“探索”、指向学生“应用”、回归学生“创造”。在实践中,教师可以用问题来引领,通过创设“问题场”、设计“问题链”、刷新“问题域”、提炼“问题核”,来夯实“立学课堂”建构基础、引领“立学课堂”建构实践、优化“立学课堂”建构品质、落实“立学课堂”建构旨归。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左传》提出"立德、立功、立言",佛洛依德提出"本我、自我、超我"。要想成就一个优秀的广告人,在"三立"、"三我"之后还可分别加上"二立"和"二我",成为"五立"和"五我"。"五立",即"立德、立功、立言、立业、立人"。"五我",即"本我、自我、超我、新我、非我"。  相似文献   

8.
我非常喜爱那些方方正正的汉字。他们有的如龙蛇盘绕,有的似鹰隼雄立……在这么多形形色色的汉字中,我唯独对“跑”这个字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9.
一、治校先立“法”学校的“法”,简单地说就是校纪校规,包括国家制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其次是学校内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1.立“法”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立“法”的过程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思想教育过程,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立出好“法”,以“法”治校才有可能。立“法”的过程中,首先应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以及有关政策法规作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掌握学校管理的有关内容、要求和方法及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2.立“法”要科学立“法”…  相似文献   

10.
“立功”“立言”和“立德”是中国传统伦理人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立德”是最根本的,“立功”和“立言”以“立德”为基础又体现着“立德”。三者统一,就是“内圣外王”,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相似文献   

11.
成剑  熊倩 《中国德育》2007,2(1):43-44
一、“立美课堂”的理念“立美课堂”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概念。其一,提出“立美”“立美课堂”是否有制造概念的嫌疑?其二,“立美课堂”是否会“虚化”课堂,淡化课堂应有的教学功能,使教师难以把握教学?但我们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新的概念,不仅仅是词语的变化和发展,更重要是思想的活跃和深化。新概念的提出,往  相似文献   

12.
“立德”就是要培养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其核心是培养“公民精神”,包括平等意识、责任意识等;“树人”就是要开展“立人教育”,包括体育立身、规则立形、心理立格、科学立真、人文立善、文化立魂等。这是对教育本原的回归,需要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3.
“立学课堂”是一种真学课堂、深学课堂、乐学课堂。打造“立学课堂”,要在“学”字上做文章,在“立”字上下功夫。“立学课堂”探索了一种朝向“人”的发展的教学的新样态。打造“立学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站在“战略性”高度,整体谋划、组织、实施学生的“学”,让学生的“学”富有质量、富有能效、富有品质。通过打造“立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哲学所谓“立象尽意”之“意”,并非是对事物外在形具的反映,而是对所谓道理以及道理之法式的内心体悟。而只有立象,才能“见其形”,才能极尽体道、御器之意。因此我们可以说,古人所谓“立象”,“案其图”不过是手段,“想其生”才是目的;“见其形”不过是手段,“执其功”才是目的。“立象”的目的是用以“尽意”,而广告设计中“尽意”的目的是为了“营销”。虽然在这里“立象”和“立意”都看似变成了促销的手段,但在创作中“立象”仍然是为“立意”服务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阐述了“立德树人”理论的现实意义,然后提出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包括优化教学内容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提升教学效果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6.
潘虹 《辽宁高职学报》2013,(12):95-96,1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教育部门,应当把“立德树人”当作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高职院校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是当前教育的关键。要解决这一关键问题,首先要全面深刻理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其次要始终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再次是探索、创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关于立德树人,教育人应该耳熟能详,这是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根本任务。但对于何为“立德树人”,“立德树人”为何,以及如何“立德树人”,不同的人对它的理解则不同。“立德树人”从字面上理解为:立德和树人。何谓“立德”?意思为树立德业。《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立德”居于人生三不朽之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百年演进呈现出于“不变”中求“变”的发展趋向,主要体现为“树什么人”“立什么德”“如何立德树人”的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立德树人进程中,始终在“不变”的前提下创新求“变”,其一脉相承之处在于坚持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相结合;层层递进地提倡树立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同时践行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途径、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保障机制。通过对立德树人中“不变”与求“变”的规律梳理和动因探析,揭示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的百年发展经验,为正确把握我国未来教育发展方向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9.
陈梦颖 《大学生》2015,(6):54-55
和简里里的采访约在她的办公室进行。那是一个两层的小型办公区,一层有着一个能洒进阳光、不算大也不算小的阳台和白色的落地窗帘,二层有可以被“直接安排坐在地上”的工作坊和安静的心理咨询室。简里里穿着一件宽松的毛衣,把腿蜷缩在沙发上,不时调整一下,寻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偶尔低头思考,挠几下脑袋,于是头发就淘气地立起来,那时候的样子很难让人联想到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更不会让人想到她“简单心理”CEO的身份。“其实创业让我实现了很多的理想,比如我早上喜欢睡懒觉,那我现在就可以十点上班!”简里里半开玩笑地说:“再比如,它让我的生活变得更有趣,让我能够有机会找到一群更像我的人,一起共事。”  相似文献   

20.
崔方 《小学生》2022,(9):1-3
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本文对小学数学“立学”课堂“问学”的策略优化进行研究。文中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立学”课堂、优化“问学”的措施,包括通过“问”激“学”,构建有灵魂的“立学”课堂;通过问题引导学习,建立有深度的“立学”课堂;通过“问”启发“学”,构建有品质的“立学”课堂。希望可以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