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理解能力     
一位老师教一年级数学。一天,老师提问;“戈登,想一想,4颗樱桃放到桌子上,你姐姐吃了其中的1颗,桌子上还剩下几颗?” “几个姐姐,先生?” “不是,注意听。我把这道题目再重复一次,桌子上放着4颗樱桃……” “这是不可能的,先生!现在没有樱桃,现在是冬天。”  相似文献   

2.
教与学     
一位父亲教他儿子认识数字,首先认识“1”。儿子很快就学会了。第二天,父亲正在擦桌子,同时,儿子在旁边看他擦桌子。父亲用抹布在桌子上写了一个大大的“1”,让儿子读。但儿子却不认识。“你应该认识啊!难道你不记得了吗?这是我昨天教你的。”父亲对他说道。  相似文献   

3.
<正>一位老师教一年级数学,他把一个特别认真听课的学生叫到黑板前,问道:"戈登,想一想,4颗樱桃放在桌子上,你姐姐吃了其中的1颗,桌子上还剩几颗?""几个姐姐,先生?""注意听!我把这道题目再重复一遍。桌子上放着4颗樱桃……""这是不可能的,先生!现在没有樱桃,现在是冬天。""戈登!我们假设4颗樱桃放在桌子上,你的姐姐来了……""哪个?""什么哪个?当然是你的姐姐!"  相似文献   

4.
《红领巾》2009,(6):11-11
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他学会的本领。一天,他来到我家,从桌子上拿起一把小刀,又向我要了一颗苹果,说:“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相似文献   

5.
忠心一片在玉壶──记“全国优秀教师”欧培侯上思县第二中学一位教海泛舟20载的年轻教师,在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说:“作为人民教师,对教育要有一颗忠心,对教改要有一颗热心,对学生要有一颗爱心,尤其对后进生更要有一颗耐心。”他就是1993年荣获“全国优秀...  相似文献   

6.
某人写了个“一”字教他的幼儿。第二天正当他抹桌子时,幼儿在旁,他顺手便用湿布在桌上划了一横,问儿子这是什么字?儿子却愣着眼,不认识。“这就是我昨天教你的那个‘一’字啊!”小儿惊  相似文献   

7.
睡神     
他,身材矮胖,额前覆盖着齐眉的头发,像女生的刘海一般,眉间有几颗红红的小痘痘,像婴儿被人点的红痣,上嘴唇中央有一颗小黑痣,像吃了黑芝麻饼留下来的.而他最大的特征,还是每天都满脸倦容,经常趴在桌子上,像是得了软骨症.猜到他的名字了吗?他叫杨密——要郑重声明的是,密是密集的“密”,不是秘书的“秘”.  相似文献   

8.
全世界的小孩撞到桌子都会哭。中国的小孩从那边跑过来,撞到了桌子,他哭起来。“宝贝不要哭,妈妈打这个桌子!妈妈打这个桌子!”这是大多数中国妈妈的教育方式。在东京,一个小孩从那边跑过来,撞到了这个桌子,他哭起来。日本妈妈把他叫过来说:“再走一遍!再走一遍!”下一次,他就从旁边走过去了。妈妈接着讲:“一个人会撞到桌子有三个理由:第一个,跑步冲得太快,来不及刹车;第二个,头一直低着,没有注意看;第三个,心中不知道在想什么。  相似文献   

9.
中国小孩从那边跑过来,撞到这个桌子,他哭起来了,中国的妈妈爸爸在做什么?“小宝不要哭,妈妈打这个桌子,妈妈打这个桌子。”我在东京看到一个小孩从那边跑过来.撞到了这个桌子.他哭起来了——全世界的小孩撞到桌子都会哭的。日本妈妈就马上把他带过来,说:“再走一遍!再走一遍!”世界上有这种第二遍又撞上去的小孩子吗?  相似文献   

10.
一节公开课后,授课的青年教师愤愤地把书摔在桌子上:“这帮学生,就是赵本山来了也教不好!”这位年轻教师显然对学生的表现异常失望。赵本山能不能教好语文?这倒是个很有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小幽默     
头顶上是什么父亲教儿子认字,教到“天”字时,为加深孩子的印象,他就问:“你头顶上是什么?”儿子想了想说:“头发”。“头发上面呢?”“屋顶。”“上面呢?”“瓦片。”父亲问得火了。一拍桌子说:“笨蛋!”你好好看看,上面到底还有什么?”儿子吓得“哇”地哭了,呜咽道:“还有……还有小鸟在  相似文献   

12.
原谅错误     
刘芳 《湖南教育》2005,(16):1-1
去年的一天,我收到一位我曾教过的学生的短信:“敬爱的老师,感谢您对我多年的教育,特别是感谢您原谅我读初中时所犯的错误。”小辉!是他,一定是他。我的脑海里立即呈现出那个淘气、调皮的小辉来。那时,我还在乡中学教书,当他的班主任。上语文课时,他把女同学的小辫用圆钉钉在桌子上,当女同学起立回答问题时,差点把桌子掀翻;上数学课时,他捉几只青蛙放在女同学的课桌里;上英语课时,则在一男同学后背贴上美女像……他成了全校闻名的“捣蛋大王”,常常弄得大家哭笑不得。许多任课教师纷纷向我“告状”,说他不可教也。我与他交起了朋友。学校的…  相似文献   

13.
校园逸趣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课上,老师对学生说:“如果你们能做得出这道,我就每个人发给50颗糖。”不一会儿,学生们一个个站起来,向老师要糖。老师一看答案,鼻子都气歪了,气呼呼地说:“你全做错了,还想要糖?”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你要求做出来,并没有要求必须做对呀。”老师不声不响地走了出去,过了一会儿,他回把一袋砂糖扔到桌子上:“分吧,每人100颗。”老师:“假如莎士比亚还活着,你会觉得他是一了不起的人吗?”学生:“是的,他一定会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为不管怎样,世界上还找不到一个能活四百多岁人。”文学课上,一位年轻的女学生问教授是否看过…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孩子开始学说话了,虽然他只会说一声“爸”或一声“妈”,我们却觉得这声音比世界上最美的音乐还好听。于是,我们就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说话了。开始我们只知教孩子说重叠的音,如“桌桌”、“椅椅”、“球球”,却没有及时教“桌子”、“椅子”、“皮球”等词,结果孩子老是“姨姨”、“果果”,而不会说“阿姨”、“苹果”。我们发现这一问题后,就逐步教孩子说多音词和短句,孩子也很快地学会了。有一次,偶然听到孩子在自言自语地说:“追呀,追呀,大象累得满头大汗……”我朝他一看,原来孩子在看图书。  相似文献   

15.
父亲教儿子认字,教到“天”字时,为了加深孩子的印象,他就问:“你头顶上是什么?”儿子想了想说:“头发。”“头发上面呢?”“屋顶。”“屋顶上面呢?”“瓦片。”父亲急了,一拍桌子:“笨蛋,你好好看看上面是什么?”“哇——!”儿子吓哭了,“还……还有小鸟……”头顶上是什么!231490$安徽省桐城市青草镇新民小学五年级@蒋春风  相似文献   

16.
教与学一位父亲教他儿子认识数字,首先认识1。儿子很快就学会了。第二天,父亲正在擦桌子,同时,儿子在旁边看他擦桌子。父亲用抹布在桌子上写了一个大大的1,让儿子读。但儿子却不认识。你应该认识啊!难道你不记得了吗?这是我昨天教你的。  相似文献   

17.
一天,我在朋友家发现了一颗神奇的“魔豆”,豆瓣上有祝福的话语:‘猪’你成功!我非常好奇,想知道豆瓣上的字是怎么来的,就问朋友:…魔豆’上为什么能长出字来?”朋友说不知道。回家后,我先询问了教中学物理的爸爸,他说不知道。又查阅了“十万个为什么”,上面也没有关于“魔豆”的资料。这可怎么办呢?我想:要解开“魔豆”之谜,只能自己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译文:亨利留级了。他的爸爸很生气。“亨利,你真笨啊。去年你上一年级。今年你还上一年级。”“可是爸爸。”亨利说,“我们学校有位老师比我更笨。去年他教三年级,今年他倒教一年级了。”  相似文献   

19.
台球初试     
第一次打台球的过程,我至今都记得清清楚楚。 那是一年级下半学期的一天,我在我家楼下的小卖部里见到了两张奇怪的绿色桌子。小卖部的叔叔告诉我:“这是台球桌,桌子上的球叫台球。玩的时候要把十六颗彩色球码成一个三角形,打球的人用球杆打击白球,再通过白球撞击彩球落袋……”  相似文献   

20.
王世佳 《教学随笔》2014,(10):30-31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却道嘉三年间……”循着声儿望去,只见一位长者,倚着一颗桐树,清瘦的脸上架着一幅圆框眼镜,一直推到鼻尖上。他手握一把抚尺,身前摆着一张只有三条腿的桌子,另一条腿总是找一块差不多高的石块垫上,因此这桌子总是不大稳的。桌上有时摆着一两本用线装订着的旧书,但总会放一个大玻璃杯,泡着些许桐花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