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海霞回来了。9月5日,第M次去美国打WNBA的郑海霞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了。然而,有谁又会想到,从洛杉矾到北京,郑海霞在飞机头等舱的双排座椅上整整趴了13个小时。不听使唤的腰、腿使她站不住,坐不稳。回来后的海霞怎么样呢?随着亚运会的一天天临近,许多喜欢海霞的球迷非常关心海霞的身体恢复情况,更关心海霞是否能出战亚运会。前不久,记者看望了正在治疗养伤的郑海霞。"我在这儿呢"!当我来到八一体工大队医务室楼下,正琢磨怎样找到海霞时,一声粗扩而又熟悉的招呼声已把我引到了二楼治疗室的窗前。"你看,我已经好多了。"站在我…  相似文献   

2.
走近海霞     
王查娜 《新体育》2003,(12):48-49
1999年.郑海霞面临两种选择.那就是“绿卡”和“大校”。三年过去了,“大校”海霞开始了“八一”队的教练和领队生活。对海霞来说,不管做什么.她心中都有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女篮曾 经靠着“海霞战术”称霸于世界篮 坛。然而近年来,中国女篮在世界大 赛上接连败北,1999年中国女篮竟 失去了奥运会入场券。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女篮跌入低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少像郑海霞那样的高大中锋。为了充实这一薄弱环节,新任国家女篮主教练宫鲁鸣将马澄清、陈晓莉、陈楠三位身高1.90米以上的高大中锋选拔到国家队。她们能否接好郑海霞的班,担起中锋这一重任?马澄清决不让大家失望 马澄清是个打篮球的优质材料,她是国家队的三朝元老,也是空军女篮独当一面的将才。在1999年全国…  相似文献   

4.
电话约访海霞,她开口便“抱怨”:《新体育》是不是把我忘了,怎么总在上面看不到我的名字呀? 接着是笑,那声音带着胸腔共鸣,像从高音喇叭里发出来的。 笔者反问,这么说,你常读《新体育》了? 海霞音量调得更大:不信吗?不信我就给您背一段…… 真爽!  相似文献   

5.
女篮双星座     
担心堵车,我比预定的时间提前了一个多小时赶到红山口八一体工大队.尽管海霞的家就在大队办公楼旁,可我没有径直去敲她的门.在刚刚结束的第12届世界女篮锦标赛上,新调整不足半年的中国女篮团结拼搏,夺得中国篮球史上第一个世界锦标赛亚军.被赛会评为唯一“最有价值球员”的郑海霞在这场大战中功不可没,中国队出战的8场比赛中,她不仅独得211分,投篮命中率高达84%;而且打了7个满场.  相似文献   

6.
忘记釜山     
《篮球》2006,(12)
2002年10月14日,在釜山亚运会的最后一天,中国女篮、中国男篮先后和韩国女篮、韩国男篮在决赛中相遇。并不被人看好的中国女篮以80:76力克对手,而被人寄予厚望的中国男篮却以100:102被对手拿下。同样的地点,不同的命运,中国男女篮悲喜两重天。转眼间,四年过去了。即将开始的多哈亚运会,中国男女篮的任务显然不同,一个是"复仇",另一个则是"卫冕",而这两个任务又都是冲着韩国而去的。但殊不知,四年的时间已经改变了很多事情,像在釜山那样中韩男女篮分别在决赛中相遇的情景,或许在本届亚运会上很难实现了。中国男篮:冲破西亚包围圈由于亚洲球队之间实力悬殊,因此本届亚运会的男篮比赛实行了一套非常特殊的赛制。参加本次比赛的男篮共有20支球队,其中中国、黎巴  相似文献   

7.
中国女篮的最大进步 体现在郑海霞的进步上。 前几年,中国女篮水平处于滑坡的状况,战术打法上的单调,海霞似乎也陷入泥潭。这届大赛,海霞却以一副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颇有一种梅开二度的感觉。我们看到,海霞的站位已一改固定落腰上的老一套打法,时而空切入禁区要球强攻,时而拉到罚球线策应,与全队的掩护配合融为一体。在转身投篮这一技术环节上,招式也更丰富,出手更快,命中率也更高了。在这后大赛中,海霞还表演了拉到罚球线附近,接同伴突破分球中投得分的新杀手锏,令人击节。更让人感到惊喜的是,海霞竟然多次参予了中国队的快攻反击,接队友传球三步上篮得分。这对于2.04米身高的中锋队员来说,实在是非常之不容易。  相似文献   

8.
《篮球》2006,(9)
今年是中国男篮和中国女篮的"大年",男篮参加了8月日本世锦赛,女篮也于9月中旬参加巴西世锦赛。但中国男篮和中国女篮都先后遇上一个同样的大难题,这就是伤病。姚明和王治郅这对"明郅组合",被寄予厚  相似文献   

9.
WNBA的影响力虽不能和NBA相提并论,但她是当之无愧的当今世界上水平最高、发展最完备的女篮职业联赛。然而,自郑海霞以后,我国再也没有女篮队员能加入WNBA。这并不说明我们的女篮队员没有能力打WNBA,只不过由于近几年中国女篮的成绩不怎么突出,WNBA对我国女篮队员不关注,也不了解罢了。但是,在9月于我国江苏举办的第十四届世界女篮锦标赛上,中国女篮相继战胜了西班牙、  相似文献   

10.
翻开中国篮球的史册,在五六十年代里,周懿娴是中国女篮能投善突的一员勇将,当年《新体育》封面曾刊登过她的快速突破低手上篮的英姿,现在有些老篮球爱好者提起还记忆犹新,赞不绝口。 从球场退役后,周懿娴便走上了执教中国女篮的道路。在她执教的20多年里。中国女篮参加了世界锦标赛、亚运会、亚洲锦标赛等重大比赛,周指导为中国女篮取得世界第3名和亚洲冠军做出了重要贡献。被中国篮协评选为建国以来有特殊贡献的50位明星之一。  相似文献   

11.
说起来您可能不会相信,一个是身高1米76的朱琪慧,一个是身高2米04的郑海霞,她俩个头如此悬殊,却是相距20多年的两代中国女篮的中锋。 原上海女篮的朱琪慧,是70年代中国女篮的中锋,她曾代表中国女篮参加过许多国际比赛,并是第七届亚运会中国女篮的主力队员。  相似文献   

12.
洞头海霞文化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是以电影《海霞》名字命名,以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的英雄事迹为基础,以洞头的广大干部、群众的模范行动为内容,以海霞精神为核心的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内的复合体。“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传承至今,孕育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海岛人们,深刻地影响着海岛生活和人民的精神财富,长期积淀的区域特有的海霞文化价值也成为地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活教材。笔者通过基地走访、问卷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对洞头海霞文化进行探索,本文就从新的视角,分析海霞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研究海霞文化的发展,探究海霞文化转型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篮球,利用自身高大优势多打些内线是克敌致胜的有利条件。但身高不能决定取胜,这是经过若干场比赛得出的辩证结论。中国女篮郑海霞就是个例子。郑海霞目前是将两长臂平伸出要球或接球。这样高球容易被对方断掉或破坏掉。我认为,只有改变当前郑海霞双臂平伸的接球姿势,用双臂高过头顶并伸直,两手掌斜向外并有一定距离,这样才不易被对  相似文献   

14.
马跃南临危受命,接过中国女篮帅印,并坦坦荡荡地直抒胸襟:“不管以后我做不做教练,我也会给下一届教练班子留下一些青年队员,让新人成长起来。哪怕我没成绩,也心甘情愿。我求实不求名。”“求实不求名”,这与那些急功近利者形成何等鲜明的对照!不过,1998年是亚运会年,国人还是期望中国女篮能报亚洲锦标赛失利的一箭之仇。对于马跃南来讲,在大调整仅一年的情况下,欲率队重新称雄亚洲,难度不言而喻。要让此“众望所归”成为现实,用好“世界第一中锋”郑海霞至关重要。海霞虽已年届30,但其204米的绝对高度,四次参加奥运会磨练成…  相似文献   

15.
郎平女,21岁,排球运动员,运动健将,国家女排主攻手,被人们誉为“铁鎯头”。她曾多次为祖国争得荣誉,是中国女排夺得第三届世界杯赛冠军、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和第九届亚运会冠军的主力队员。宋晓波女,24岁,篮球运动员,运动健将,北京女篮主力前锋,现任国家队队长。她曾百余次参加各种国际比赛。1982年,在第九届亚运会上,为中国女篮第一次夺取亚运会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6.
笔者曾在1994年第12届世界女篮锦标赛,中国女篮历尽艰辛夺取世界亚军之后,撰写过一篇题为《假如没有郑海霞》的文章,今日重提旧事,似乎有些不合情理,但细细品味之后,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第12届世界女篮锦标赛上,海霞可谓出尽了风头,她的高空作业,她的顽强拚搏以及她那淡淡的微笑,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在中澳之战、中古之战、中巴之战。海霞力挽狂澜,在篮下频频发起进攻,似一股不可阻挡的狂流,冲垮了对方防守的门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0月14日,在釜山亚运会女子篮球决赛中,中国女篮姑娘们发挥出色,最终以80比76击败了东道主韩国队,在时隔16年后再夺亚运女篮金牌.这胜利印证了中国女篮3年卧薪尝胆,艰苦奋斗的历程.终场哨响的那一刻,姑娘们拥抱在一起,汗水与泪水交流.赛场内外很多人都被感动了.此时,主帅宫鲁鸣也抑制不住欣喜之情,但他依然是淡淡的一句:"我很满意,我们尽力了."难怪,在篮球界他是出了名的温和派教练.  相似文献   

18.
刚刚夺取世锦赛银牌,便在亚运会上被挤出最后的冠亚军决战,而且输给老对手韩国队达30分之多,这对中国女篮来说,实在是一杯难咽的苦酒。 怎么了? 我们不想再谈什么个人防守不力、战术单一、心理不稳定。这些已在世锦赛后谈得够多了。我们也许应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场外去,放到战前准备上去,放到中场休息的调整上去。  相似文献   

19.
利用被撞击的他球闪挤另一他球到预定位置,以创造战术进攻条件为目的的战术称闪挤战术。该战术比较隐蔽,不易被对方轻易识破,但技术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乒乓球队有这样一位选手:她,虽然只有门岁,却被称为乒坛“老将”;她,虽然身材瘦削,却被队友叫做“冷面杀手”——她就是北京小将张伯宁。3月22日,中国队公布了参加第45届世乒赛的选手名单。张治宁列入了女队团体阵容之中,对此大多数人并不觉得意外。其实,早在去年亚运会张伯宁就已被列人团体阵容。虽然在亚运会团体比赛中她并未出战,但在人才济济的中国女队能人选团体阵容这本身就已说明她的实力。17岁的张伯宁出道很早,1996年,张。冶宁在全国青年比赛中获得女单第三名,进人国家二队21996年底,她被凋入一队做陪练,这段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