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道德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等思想品德,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在多年的实践中,我校的主要做法和体会可归纳如下:一、树立一个理念——确立正确的德育观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学生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这个时期,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使他们从小受到优良品德的熏陶,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阶段,思想道德教育是人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主要时期,是学习掌握社会规范的基本阶段,要从小重视小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到教育的科学性,要符合时代特点,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说:“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培养幼儿健全的体魄和高超的才智,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高尚品德。所谓品德就是道德品质。幼儿德育就是指向幼儿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 幼儿时期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知识经验贫乏,是非观念差,缺乏正确的识别能力,具有很大的模仿性和可塑性,从小加强品德教育,就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从小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日后要加以消除和改正就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4.
社会化是一个人由自然人逐步转化为社会人,并有效参与社会的过程,中小学时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良好品德行为养成的最佳期,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新理念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不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对自己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中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 ,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就为他们今后思想品德进一步健康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相反 ,如果在这个时期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或教育方法不当 ,使学生形成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就会影响其今后一生的发展。所以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适应时代要求 ,提倡素质教育 ,把德育作为根本的今天…  相似文献   

6.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习惯、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感恩教育在儿童早期教育里具有特别的价值。我们必须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指导,让幼儿从小养成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7.
一、从未成年人的生活习惯和爱好入手,引导和强化相结合,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为未来的成才打好坚实的基础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开展好养成教育。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是看从小是否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否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从而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为未来成长奠定基础。因此,抓好养成教育是培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至关重要的一步。那么,如何抓养成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  相似文献   

8.
3~6岁这一阶段是一个人个性倾向和道德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德育行为发展的最好时刻。“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幼儿期的德育形成对人一生道德品性影响深远,所以对幼儿从小进行德育教育十分重要。然而,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农村,德育教育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受之影响。所以对幼儿从小渗透德育教育非常重要,本文就农村幼儿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了具体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周桂秀 《宁夏教育》2010,(7):106-107
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它是对学生进行系统公民道德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新课标出现了一个新亮点——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对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一个儿童在入学之前,应该说思想是非常纯洁的。到了入学年龄,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如何教育好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校长、教师的责任很大,学校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小学生年纪小,思想教育不能是说教填压式,或空喊口号做花架子。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小学接受六年的教育中,正确识别优良品德,亲身感知优良品德。逐步养成优良品德。  相似文献   

12.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处在小学阶段,认识意识还比较模糊、不稳定的小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主要从社会常识、日常行为规范和法律、政治知识等方面进行教育。在教育现状下,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学校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思想品德反映了学生的素质,而且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在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实践活动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赖于实践活动中的引导的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李娅萍 《云南教育》2004,(32):44-46
实践证明,对一个人不良个性、不良品德的改变,往往比培养一种优良品德要难得多。幼儿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寻找正确的人生理想。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然后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进步,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本文主要从制造悬念、创设情景、开展活动三个方面浅谈了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教育改革强调要实行素质教育,要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的重要时期,班主任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品德修养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初中生的道德行为、道德认知、道德意志等产生直接的影响。文章分析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探讨班主任人格魅力对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前言 幼儿时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若在这个阶段养成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将会受益终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在这方面许多家长与教师的意见是一致的。究竟如何抓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17.
当前部分小学生思想品德偏差产生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育的错位,二是家庭教育的异化,三是社会教育的缺失。而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偏差进行纠正就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做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方结合,形成一个健全的网络;二是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让有思想品德偏差的学生慢慢步入良性轨道,成为一个品德优秀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学前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习惯是非常牢固的,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至关重要。礼仪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本工程,也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需要,在学前儿童中进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一门课程。它是我们学校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教学中,政治课历来被认为是抽象的说教,许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山区的学生从小就开始住校,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一个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卫生、学习、生活、品德几方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好习惯是一种坚忍的品性,小学教育就是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