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当代文学概说》以“小书”的外形将洪子诚厚重的文学史观包含其中。《概说》是洪子诚历史整体意识、历史还原方法、不露声色的叙述语言风格和治史智慧的结晶。它实现了多重维度上的当代文学史的“完成”,但它在史的“完成”之外依然回荡着史的“未完成”话外音。它在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处理方法等方面,还有值得商榷的空间。洪子诚独特的文学史研究姿态,使《概说》呈现出具有特色的文学史写作风貌。  相似文献   

2.
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想曾在学界引发诸多争论,今重读顾先生《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一书感触良多。姑且不论顾先生的学术观点中是否的确存在值得商榷的部分,其治史严谨勤勉的学术态度,于今日学者之治史仍有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十七史商榷》,是清代历史考证的三大名著之一,作者王鸣盛,字风喈,号礼堂,又号西庄、西沘居士。江苏嘉定(现属上海市)人,康熙六十一年(1922)生,嘉庆二年(1799)卒。乾隆十九年(1764)以进士第二授翰林院编修。五年后,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乾隆二十八年(1768)休官,次年移居苏州。从此闭户读书,“诸文皆辍不为,惟以考史为务”。(《十七史商榷·自序》)历时三十年,著成《十七史商榷》等书。《十七史商榷》所谓的“十七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旧唐书》与《旧五代史》,虽然也曾论及但未计入数内。  相似文献   

4.
《中史参》开辟“商榷与正误”、“教材谈丛”已非一日,与其他栏目相映生辉,使《中史参》的“科学性、导向性、知识性、资料性、实用性”表现得更充分。将某一栏目,尤其是“商榷与正误”栏目编成专辑,并不辞烦难按课本顺序编排,编辑老师们的良苦用心,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就像《中史参》的名声一样昭然于世。在2000年第6期中收有我6条“商榷与正误”,这让我始料不及,获悉后又有点受宠若惊。实事求是地讲,本人教学多年,教学之余,笔耕不断,其间在他刊形成铅字的也有多篇,惟独没有叩开咱《中史参》的大门,往《中史参》投寄“商榷与正误”条目时…  相似文献   

5.
王鸣盛不仅是史学家,而且也是目录学家,在目录学史具有一定地位。结合王鸣盛生平,通过其撰著《十七史商榷》与《蛾术编》论述,特别是《十七史商榷》蕴含着丰富的目录学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二书,都大量运用碑史互证。虽然二书利用碑刻考史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是钱大昕、王鸣盛二人对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有着共同的开启之功。  相似文献   

7.
读了钱穆的《中国史学名著》后,深深体会他的治学思想。这些治学思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尚古斥洋的治史思想;具有辩证思想的治史方法;以人为中心的治史思想。  相似文献   

8.
由周延良教授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整理出版的《重广会史笺证》为文史工作者使用《重广会史》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然其中尚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兹列于下文,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钱大昕(公元1728—1804年),,江苏嘉定人。清代乾嘉考据学家的代表之一,他所著《廿二史考异》和赵翼的《廿二史札记》、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被看作考据史学的三大代表作品。除考史外,钱在音韵、训诂、算学、天文、金石等方面的也很有成就。传世著作有《潜研堂文集》、《潜研堂诗集》、《廿二史考异》等。钱大昕同时也是一位社会实践家。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与宋祁合编《新唐书》,独著《新五代史》,一人独占两部正史,又编撰了《集古录》等金石学名著以及《崇文总目》等文献目录学著作。这些著作集中反映了他丰富多彩的史学思想与治史方法,即:重民至治,经世致用;实录简著,明微别嫌;金石证史,法严词约;疑古惑经,褒贬义例;轻天重人,损君益民等。  相似文献   

11.
范培松教授是国内著名的散文史家,进入21世纪先后出版了《中国散文批评史》和《中国散文史》,合计150万字。本文结合著者的治史实践和学界散文研究的实际,对散文治史的态度、学养积累、散文史观的确立和散文史书写中的宏观把握和微观处理等,做了对话式的探讨和说明。  相似文献   

12.
谢春杨 《考试周刊》2011,(31):215-216
本文将《史记》"南越列传"和《汉书》的"南粤传"篇目进行比较,从而考察司马迁和班固两人在治史方法上的异同。虽然司马迁和班固两人在民族观上态度迥异,但两人的治史都是沿着实证、考证、详实记载的路线发展。司马迁是史学实证的开山鼻祖,而班固则在撰写《汉书》过程中对司马迁的史学实证精神有了一定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是治中国古代文史的重要参考文献。对其标点问题提出商榷和补正,将有助于准确解读和正确利用《左传》这部重要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中国书院历史的学术专著,邓洪波教授撰写的《中国书院史》内容丰富、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注重实证,不仅充分体现出作者超越前人的构思和用心.而且显示出了相当的深度和厚度。尽管如此,《中国书院史》也存在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史研究在钟文典教授的学术研究体系和学术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对太平天国史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太平天国开国史研究、太平天国人物研究、罗尔纲先生研究、组织出版《太平天国史丛书》和对太平天国史研究方法的探索等五个方面.他的成长历程决定了他治史的人民立场,而治史的人民立场成就了他作为广西史学一代宗师、中国当代著名史学家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一经过增订之后的《唐戏弄》是一部八十六万字的巨著,对于唐代有关音乐、舞蹈、戏剧等种种艺术形式的各个方面的资料,可以说收录得相当详尽,对于中国戏曲史的研究自有其重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对于这些资料究竟是否都完全可靠?究竟应该如何去分析研究?作者任半塘先生所使用的辨析方法值得商榷之处也是很多的。首先,作者在书名问题上是作了慎重推敲的,他不称之为《中国戏曲史》或《中国戏剧史》,  相似文献   

17.
王辉斌 《襄樊学院学报》2010,31(1):64-67,75
20世纪末期的20年,是李白研究史的一个黄金时代,其中百家争鸣式的商榷研究之风,即成为了一道耀眼的景观。数以十计的学者对《李白丛考》的商榷研究,即为其中之一。文章就对《李白丛考》所商榷的50篇左右的文章中,着眼于“李白交游”与“李白行踪”两个方面的考辨质疑进行了系统梳理,有利于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现行统一高中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第四章第一节课后的问答题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第二节课后的“材料解析”题参考答案是值得商榷的。 一是在《中国古代史》(全一册)第四章“封建社会繁荣——隋唐”第一节“短暂的隋朝”课后的问答题:“仅就本节内容,用史实说明隋朝对后世以至今天的重要影响。”笔者认为,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要点值得商榷,因为即使“就本节内容”,也不应该仅限于“隋朝的建设”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捧读 2 0 0 0年第 6期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 ,说实话 ,我真是感慨良多。感慨之一是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老师们的大手笔的确不同凡响。记得去年的 7、8、9三期《中史参》杂志在“教材谈从”栏目中 ,连续发表了黄安年先生的大作 :《评人教社〈世界近现代史〉(下册 )新教材——— 1 3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 ;而今年的 6、7两期 ,他们又推出以普通中学历史老师及教研员为作者群的《商榷与正误》专辑。无论是去年发表黄先生的大作 ,还是今年推出《商榷与正误》专辑 ,窃以为 ,《中史参》的目的 ,均绝非出于沽名钓誉之短视 ;着眼于中…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及其补编,李大钊的《史学要论》和钱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均为史学研究的专论,至今仍具有指引历史研究门径、启迪后学的价值。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史学大家,他们的史论有很多共通之处,然治史之心得却各有侧重。梁启超认为治史"贵专精不贵杂博";李大钊则认为"学问虽贵乎专,却尤贵乎通";而钱穆则认为"治史所以明变"。"专精"、"贵通"、"明变"是他们分别总结的治史经验,对当今史学工作者如何提高史识修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