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组配技术是指利用分类表中已有的表示简单主题概念的类号,按一安规则组合成一个复合类号,用以表达分类表中没有的复杂概念的一种技术。分类号组配的完整、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图书主题的揭示,关系到分类法标引文献、检索文献的效果。因此,我们在类分图书时,必须将主表类号、复分表的号码及仿分的号码正确地给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中个别类目的仿分规定了仿分组号时采用特殊的取号方法,即特殊仿分。其设置特殊仿分规则的原因是:避免类目扩充造成号码冲突,适应被仿分类目的特殊编号方式,使类目仿分符合逻辑性要求。实际分类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特殊仿分规则,如:具体类目仿“一般性问题”分、被仿分类目采用特殊编号方法仿分、复分依据转换仿分、越级仿分等,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引方法。 图1。表6。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3.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目复分加"0"规则研究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上位类叫,末级类号以及跨越仿分这样的视觉,研究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类目复分为“0”规则。  相似文献   

4.
“K21/27中国各代史”中的“代”并非只是指“朝代”;不是只有属于“朝代”的类目才可以仿K20分;仿K20分,不需要区分是否是属于“朝代”的类目;K21/26的前后列类标准并非是不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谈K21/27仿K20分的问题--兼与《中图法》编委会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K21/27中国各代史”仿“K20中国通史”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其中K21/24部分按规定仿K20分无问题,而K25/26部分中许多类目就不能按规定去仿K20分。  相似文献   

6.
日本十进分类法通过复分、仿分和纲目表/要目表三种组配技术来组合复合类号,以部分分类号为样例,详细阐述三种组配技术的适用范围和取号方法,探讨在中图分类号转换过程中,如何遵循专指性、标准性、集中性和实用性原则,实现精准的转换工作。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仿XX/XX分的三种特殊情况以及它们的配号特点和注意事项,并针对一组错误的分类号,特别指出仿D915.1/.18分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施振宏 《图书情报工作》2002,46(3):122-123,121
指出俞芙蓉所谓《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D925.11/.7各种诉讼法”二次仿分的困惑,实际上是由于自身认识理解上的偏差,而非分类法的问题。因为“D921/925”中的仿分顺序是确定的;不仿“D915.1/.18”分,直接仿“D921/925”的专类复分表分,需加“0”是没有疑义的;仿“D915.1/.18”分中的仿分取号范围也是明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图法》经济类和农业类为例,讨论了现有仿分方法的缺点,认证了用关联组配代替仿总论性类目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对类表进行相应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中涉及特殊仿分规则的仿分一直是分类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探讨了设置特殊仿分规则的原因,分析了分类标引中容易造成错误标引的几种情况,阐述了特殊仿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仿分技巧,从而降低编目员实际工作中分类标引的错误率,提高分类标引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